其實在山林間趕路,不光是道路難走以及天寒地凍這些問題。
他們走的這些山林,大部分都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隱秘之地還有瘴氣存在。
他們先前有一次誤入了瘴氣所在的地方,差點兒所有人都死在裡麵。
還有一些地方,看似好像平地,可仔細看去才發現旁邊就是懸崖峭壁,或者是深不見底的坑洞。
光是這些損耗,就要了至少幾十人的性命。
根據一些從附近逃難過去的老人說,最後的這一百多裡之中,更是蘊含了諸多危機。
一個不小心,很可能就會全軍覆沒。
如果不想從那些太過危險的地方經過,最好的辦法就是繞道兀縣。
然後,再重新進入蕩山。
蕩山指的並非某一座山,而是一片區域的統稱。
這片區域,方圓大概有幾百裡之多。
而其中大大小小的土匪山寨,更是數不勝數。
根據了解,光是人數超過五百人的山寨,就有十幾座之多。
不過說是超過五百人,但其中真正能夠動手的青壯或許也隻有二三百人。
剩下的那些,則是他們的家眷或者老弱婦孺。
蕩山之所以土匪猖獗,一方麵是蕩山地處偏僻,朝廷的官軍無暇顧及,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這片區域很早以前便有這樣的傳統。
活不下去,那就直接進山做匪!
但進山之後,他們也未必就會真正成為打家劫舍的土匪。
而是,成為山民一般的存在。
所謂山民,指的就是隱居在山裡生活的百姓。
這些百姓進山以後,通過自行開墾土地或者打獵的方式來填飽肚子。
雖然過的有些艱難,但有個好處便是不用繳納稅賦。
因為都在深山裡麵,官府的衙役和小吏也不敢進山來收繳稅賦。
久而久之,這些山民越聚越多,便會成為一個個山寨。
隻是因為蕩山的土匪太多,沒人會仔細分辨山民和土匪的區彆,因此才被籠統的都叫做土匪。
對於這種稱呼,那些山民雖然也有些不太願意。
他們覺得自己隻是山民,並不是真正的土匪,也不會做那種打家劫舍或者攔路搶劫的事情。
他們,都是自力更生的人!
怎麼能把他們籠統的稱為土匪?
但被人以為是土匪,對他們而言也有些好處。
那就是沒有人敢進山打他們的主意了!
漸漸地,有些山民也弄了一些武器,如果真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偶爾也會做一些劫富濟貧的事情。
當然,劫的是其他人的富,濟的是他們自己的貧。
如此一來,山民和土匪之間的界限就更加模糊。
也正因為如此,真正要是算起來,蕩山附近的土匪應當是要分為三種的。
一種是真正的土匪,靠著打家劫舍生存。
第二種是介於土匪和山民之間的存在,他們大部分時候都跟其他山民一般,靠著男耕女織和打獵來生活,偶爾活不下去的時候也會乾上幾筆土匪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