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驟然入雨,似乎在為周四那場小雪做足準備。
夏禹在實驗樓門口收攏了墨綠色的傘,抖落傘麵上細密的水珠,這才推門而入。
樓道裡彌漫著雨後微涼的濕氣和實驗室特有的、淡淡的化學試劑氣息。
“李老師”。夏禹微微躬身問好。李老師正背對著門,對著電腦屏幕上一堆扭曲的曲線擰眉沉思,手指在鍵盤上無意識地敲打著,顯然遇到了難題。
“你來得正好”!李老師聞聲猛地轉過身,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眼鏡片後的目光急切地投向夏禹。
“電腦會用吧”?她指著屏幕,語氣帶著點科研人特有的、對工具的直接。
夏禹默不作聲地拿起掛在牆角的白色實驗服,利落地穿上,係好扣子。
目光這才平靜地落在李老師那台顯得有些“暴躁”的電腦上,語氣是一貫的謙和:“會一點”。
“會一點”?李老師挑高了眉毛,顯然對這個模糊的答案不太滿意,但看著夏禹沉穩的樣子,又抱著一線希望,追問道:“那這些數據…能用exce給我處理了不”?
她指著屏幕上那堆令人頭疼的散點和表格,語氣裡帶著點試探和急需幫助的迫切。
夏禹的目光在李老師電腦屏幕上掃過。那是幾組循環伏安法和電化學阻抗譜實驗得到的原始數據,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尚未處理的曲線糾纏在一起,像一團被貓抓過的毛線。
數據的標簽也有些混亂,顯然是多次實驗後倉促記錄的結果。
“我試試。”夏禹沒有打包票,隻是拉開李老師旁邊的椅子坐下,熟練地握住鼠標。
沒有立刻動手,而是先將所有數據文件快速瀏覽了一遍,然後新建了一個結構清晰的exce工作簿。
修長的手指在鍵盤上跳躍,公式、函數、數據透視表被他信手拈來。
李老師起初還抱著點“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旁邊看著,但隨著夏禹將混亂的數據分門彆類地導入不同工作表,建立關聯,剔除明顯異常值,並開始進行初步的線性擬合和圖表生成,李老師的眼神從懷疑變成了專注,最後徹底化為了驚歎。
這小子哪裡是“會一點”?這操作流暢度、對數據邏輯的理解、以及對exce功能的運用。
那些讓李老師頭大的散點,在夏禹的操作下迅速被整理成清晰直觀的曲線圖,不同催化條件下的差異一目了然。
“這裡,數據有些問題”,夏禹指著擬合出的一條斜率異常的曲線,“我估計還有其他的反應在裡麵,大概和幾個反應物的優先級有關..”
夏禹說的也模糊,自己確實不清楚,隻是對於這組數據的分析得到的信息。
李老師猛地湊近屏幕,眼鏡幾乎貼了上去:“對!對對!就是這個點!我早上就覺得這組數據怪,這倒是看的清楚”!
她用力拍了一下夏禹的肩膀,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快,把這幾組關鍵對比圖單獨拉出來,標清楚參數!這絕對是今天最大的發現!值了值了,讓你入組這步棋走得太對了”!
一下午的時光在鍵盤敲擊和屏幕的變換中飛速流逝。
當夏禹將一份條理清晰、圖表專業、附有初步分析結論的報告打印出來,放在李老師麵前時,窗外的天色已經染上了暮色,雨也早停了。
李老師捧著那份還帶著打印機餘溫的報告,翻來覆去地看,越看眼睛越亮,嘴角咧得合不攏:“好!太好了!夏禹,你這效率和質量,比我帶的這麼多學生都厲害”!
她摘下眼鏡,揉了揉發酸的眼眶,語氣是前所未有的鄭重和讚賞,“這攤數據我折騰了快一周沒理清頭緒,你一下午就給我盤活了,還挖到了寶。這份敏銳和條理性,是天賦”!
夏禹隻是謙和地笑了笑,隻不過是因為國內電腦剛剛起步而已,這在未來是再基礎不過的要求。
脫下白大褂仔細掛好:“李老師過獎了,能幫上忙就好”。
“幫大忙了”!李老師心情極好,一邊小心地收好報告,一邊像是閒聊般提起,“對了,寒假有什麼安排沒?課題組這邊,這個催化體係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還有後續的驗證實驗,工作量可不小。光靠遠程溝通效率太低,關鍵步驟和數據分析討論,還是麵對麵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