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秦紀一 秦始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0章 秦紀一 秦始皇帝上

第30章 秦紀一 秦始皇帝上(1 / 1)

揚子在《法言》裡說,有人問:“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對國家有好處嗎?”揚子回答:“君主執政不力,奸臣竊取國家大權,他們能有什麼好處!”

秦王因為文信侯呂不韋侍奉先王功勞很大,不忍心殺他。

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甲子年)冬天十月,呂不韋被免去相國之職,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國。

秦國的宗室大臣們商議說:“從各諸侯國來秦國做官的人,都是為他們本國來遊說、做間諜的,咱們把這些人都趕走!”於是開始大規模搜查,驅逐外來客卿。楚國來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他在離開的途中,上書給秦王說:“以前秦穆公招攬人才,從西邊的戎族得到由餘,從東邊的宛地得到百裡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請來丕豹、公孫支,靠著這些人,兼並了二十個國家,稱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變法,讓諸侯都來親附歸服,到現在秦國都治理得很強盛。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瓦解了六國的合縱聯盟,讓他們都來侍奉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強化了王室權力,抑製了豪門貴族的勢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外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對秦國有什麼虧欠呢!像美色、音樂、珠寶、美玉這些東西,秦國不出產,可大王享用的卻很多;但用人就不一樣了,不管行不行,也不論是非曲直,隻要不是秦國人就趕走,是客卿就驅逐。這說明大王看重的是美色、音樂、珠寶、美玉,而輕視的卻是人才啊。我聽說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揀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君王不拒絕民眾,所以能彰顯他的德行。這就是五帝、三王無敵於天下的原因。現在卻拋棄百姓去資助敵國,拒絕賓客去成就諸侯,這就叫把武器借給敵人,把糧食送給盜賊啊!”

秦王看了信,就召回李斯,恢複他的官職,廢除了逐客令。李斯剛走到驪邑,就接到命令又回來了。秦王最終采用了李斯的計謀,暗中派能言善辯的人帶著金玉財寶去遊說各國諸侯。對各國有名望的人,能用錢財收買的,就送厚禮結交;不肯接受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然後派良將隨後攻打。幾年之內,秦國終於吞並了天下。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乙醜年,趙國攻打燕國,占領了狸陽。趙軍還沒撤回來,秦國將軍王翦、桓??、楊端和就去攻打趙國,進攻鄴地,奪取了九座城。王翦攻打閼與、橑陽,桓??拿下鄴地、安陽。

趙悼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幽繆王趙遷繼位。趙遷的母親原本是個歌女,深得悼襄王寵愛,悼襄王就廢掉嫡子趙嘉,立了趙遷。趙遷向來品行不端,在趙國是出了名的。

呂不韋回到封國一年多,各國諸侯的賓客、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紛紛去拜訪他。秦王擔心他會發動叛亂,就給呂不韋寫了封信,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能封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跟秦國有什麼親緣關係,能號稱仲父?你還是和家屬一起搬到蜀地去吧!”呂不韋知道自己的地位逐漸被削弱,害怕被殺。

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丙寅年,呂不韋喝毒酒自殺,他的家人偷偷把他埋葬了。那些來吊喪的呂不韋的門客,都被驅逐流放。秦王還下令說:“從今往後,像嫪毐、呂不韋這樣操縱國事、行為不端的,要抄沒他們的家產,就照這個例子辦!”

揚子在《法言》裡又說,有人問:“呂不韋這人是不是很聰明啊?他用一個人子楚)換取了無數財富。”揚子回答:“誰說呂不韋聰明啊?他用整個國家去換取自己家族的榮華,他這種偷,簡直就是小偷裡的頭子!一般小偷也就偷點糧食,可沒見過像他這樣偷來洛陽指秦國天下)的。”

這一年從六月到八月都沒下雨。

秦國征發四個郡的兵力,幫助魏國攻打楚國。

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丁卯年,桓??攻打趙國,在平陽打敗趙國將領扈輒,斬殺十萬人,扈輒也被殺。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雙方又在宜安、肥下交戰,秦軍戰敗,桓??逃了回去。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戊辰年,桓??再次攻打趙國,奪取了宜安、平陽、武城。

韓王獻出土地,呈上玉璽,請求成為秦國的藩臣,還派韓非到秦國訪問。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公子,擅長刑名法術的學問。他看到韓國日漸衰弱,多次給韓王上書,可韓王都不采納。韓非痛恨韓國治理國家不致力於選拔任用賢能之人,反而任用那些浮誇、對國家有害的人,地位還在有實際功勞的人之上。國家太平的時候就寵信徒有虛名的人,形勢危急了就任用披甲戴盔的武士,所供養的人不是能實際任用的,而實際任用的人又不是平時所供養的。他為那些廉潔正直的人不被奸邪小人所容而悲憤,觀察曆史上的得失變化,寫下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五十六篇文章,十多萬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王聽說韓非很有才能,想見見他。韓非作為韓國使者來到秦國,趁機上書勸說秦王:“現在秦國領土方圓幾千裡,軍隊號稱百萬,號令賞罰嚴明,天下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我冒著死罪,希望能見到大王,說說如何打破各國合縱聯盟的計策。如果大王真的聽了我的建議,要是一次行動不能打破合縱聯盟,趙國不被攻下,韓國不滅亡,楚國、魏國不歸服,齊國、燕國不親附,霸王的名聲不能成就,四方諸侯不來朝見,就請大王殺了我在全國示眾,以此告誡那些為大王出謀劃策不忠誠的人。”秦王看了很高興,但還沒任用他。李斯嫉妒韓非,就說:“韓非是韓國的貴族公子。現在秦國想要吞並諸侯,韓非最終肯定是為韓國著想,而不是為秦國,這是人之常情。現在大王不用他,又留著他然後放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啊。不如找個罪名殺了他。”秦王覺得有道理,就把韓非交給官吏治罪。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早點自殺。韓非想親自向秦王陳述辯解,卻見不到秦王。後來秦王後悔了,派人去赦免韓非,可韓非已經死了。

揚子在《法言》裡說,有人問:“韓非寫了《說難》這本書,可最終卻死在‘說難’上,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說難》大概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吧!”又問:“為什麼這麼說?”回答說:“君子按照禮義行動,依循道義停止,意見相合就前進,不合就後退,堅守原則,不會擔心意見不合。遊說彆人卻擔心意見不合,那就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了。”有人問:“韓非難道不是擔心自己的主張不被采納嗎?這有什麼不對?”回答說:“遊說如果不遵循正道,那才值得擔心。遵循正道卻不被采納,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臣司馬光說:我聽說君子敬愛自己的親人,進而也敬愛彆人的親人;熱愛自己的國家,進而也熱愛彆人的國家,所以能成就大功,享有美名,獲得各種福分。現在韓非為秦國出謀劃策,卻首先想要顛覆自己的祖國,來施展自己的主張,他的罪過本來就死有餘辜,有什麼值得憐憫的呢!

秦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己巳年,秦王大規模發兵攻打趙國,一路軍隊抵達鄴地,另一路到達太原,占領了狼孟、番吾;但遇到李牧率領的趙軍後就撤回去了。

當初,燕國太子丹曾經在趙國做人質,和秦王關係很好。秦王即位後,丹又到秦國做人質,秦王卻對他很不禮貌。丹很生氣,就偷偷逃回燕國。

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庚午年,韓國獻上南陽的土地。九月,秦國派軍隊去接收韓國的土地。

魏國也獻上土地。

代地發生地震,從樂徐以西,北到平陰,樓台、房屋、城牆大多毀壞,地麵東西方向裂開了一百三十步寬的縫。

秦國設置潁川郡。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辛未年,內史騰率軍滅掉韓國,俘虜韓王安,把韓國的土地設置為潁川郡。

華陽太後去世。

趙國發生大饑荒。

衛元君去世,他的兒子衛角繼位。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壬申年,王翦率領上地的軍隊,攻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的軍隊,一起攻打趙國。趙國派李牧、司馬尚抵禦秦軍。秦國給趙王的寵臣郭開很多金子,讓他詆毀李牧和司馬尚,說他們想要謀反。趙王就派趙蔥和齊國將領顏聚取代李牧和司馬尚。

李牧不接受命令,趙國人就把他抓起來殺了,還罷免了司馬尚。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癸酉年,王翦進攻趙軍,把趙軍打得大敗,殺了趙蔥,顏聚逃跑,秦軍於是攻克邯鄲,俘虜趙王趙遷。秦王來到邯鄲,把和他母親家有仇怨的人都殺了。然後從太原、上郡返回秦國。

太後去世。

王翦駐軍中山,以威脅燕國。趙國公子趙嘉率領他的宗族一百多人逃到代地,自立為代王。趙國滅亡後,一些趙國的大夫漸漸去歸附他,趙嘉又和燕國聯合,駐軍在上穀。

楚幽王去世,楚國人立他的弟弟熊郝為王。三月,熊郝的庶兄負芻殺了熊郝,自立為王。

魏景湣王去世,他的兒子魏假繼位。

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想報複他,就去問他的老師鞠武。鞠武建議太子向西聯合韓、趙、魏三國,向南聯合齊國、楚國,向北與匈奴講和,共同對付秦國。太子說:“太傅的計策,時間太長了,讓人心裡著急,恐怕等不了那麼久。”過了不久,將軍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國,太子收留了他,還讓他住下來。鞠武勸諫說:“秦王那麼殘暴,一直對燕國有怒氣,這就已經夠讓人提心吊膽的了,更何況他要是知道樊將軍在這兒!這就好比把肉放在餓虎經過的路上啊。希望太子趕緊把樊將軍送到匈奴去!”太子說:“樊將軍在天下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拋棄他呢,希望您再想想彆的辦法!”鞠武說:“做危險的事想求得安全,製造災禍卻希望得到幸福,計謀短淺,結怨卻很深,為了結交一個新朋友,就不顧國家的大禍患,這就是增加怨恨、助長災禍啊!”太子不聽他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子聽說衛國人荊軻很賢能,就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去請荊軻來見他。太子對荊軻說:“現在秦國已經俘虜韓王,又發兵向南攻打楚國,向北逼近趙國。趙國要是抵擋不住秦國,災禍肯定就會降臨到燕國。燕國又小又弱,多次遭受戰爭困擾,怎麼能抵擋秦國呢!諸侯都屈服於秦國,沒人敢再合縱抗秦。我個人有個不成熟的想法,覺得要是能找到天下的勇士出使秦國,劫持秦王,讓他把侵占各國的土地都歸還,就像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那就太好了;要是不行,就趁機刺殺他。他們的大將在外麵掌握著兵權,國內又發生動亂,君臣之間就會互相猜疑,趁著這個機會,諸侯就能再次合縱,一定能打敗秦國。希望荊卿能考慮一下這件事!”荊軻答應了他。

於是太子把荊軻安排在上等的館舍住下,每天都到荊軻住處拜訪,凡是能用來奉養荊軻的,沒有不做到的。等到王翦滅掉趙國,太子聽說後很害怕,想趕緊派荊軻出發。荊軻說:“現在去秦國,如果沒有能讓秦王相信我的東西,就沒辦法接近他。要是能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就有機會完成使命了。”太子說:“樊將軍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實在不忍心啊!”荊軻就私下裡去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宗族都被殺光或沒收為奴!現在聽說秦國懸賞千斤黃金、萬戶封邑來要您的首級,您打算怎麼辦呢?”樊於期長歎一聲,流著淚說:“那有什麼辦法呢?”荊軻說:“我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能報,燕國被欺淩的恥辱也能消除了!”樊於期說:“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齒、痛心疾首想要做的啊!”於是就自刎了。太子聽說後,跑過去趴在屍體上痛哭,但已經沒辦法了,就用匣子裝了樊於期的首級。太子事先找來了天下最鋒利的匕首,讓工匠用毒藥浸泡,用它來試人,隻要劃破一絲兒血,人沒有不立刻死的。於是準備好行裝,送荊軻出發,讓燕國勇士秦舞陽做他的副手,一起前往秦國。

評論

這段曆史圍繞秦始皇統一六國進程展開,生動展現了各國間的複雜局勢、人物命運的起伏以及諸多曆史事件背後的深遠意義。

秦國在秦始皇的領導下,持續推進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政治、軍事與戰略謀劃能力。在政治上,雖曾有逐客之舉,但秦始皇聽取李斯諫言,廢除逐客令,展現出從善如流的決策智慧。李斯的諫言不僅強調了客卿對秦國發展的重要貢獻,更闡述了包容廣納人才對國家強大的關鍵作用,秦國也因此得以繼續網羅天下賢才,為統一奠定人才基礎。在軍事上,秦國不斷發動對各國的戰爭,如攻趙、伐韓等,逐步削弱他國實力。桓齮、王翦等將領多次出征,取得一係列勝利,使秦國版圖不斷擴大。

各國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衰落之態。趙國在趙悼襄王死後,幽繆王遷即位,其母出身倡伎,遷又品行不佳,國內政治腐敗。麵對秦國進攻,趙王聽信郭開讒言,斬殺李牧、罷免司馬尚,自毀長城,最終導致邯鄲被破,趙王被俘,趙國走向覆滅。韓國實力本就弱小,麵對秦國壓力,韓王先是納地效璽稱臣,後派韓非出使秦國,卻因李斯嫉妒,韓非被陷害致死。韓國失去重要人才,最終被秦國所滅,秦國在統一道路上又邁出堅實一步。燕國太子丹因秦王的無禮對待心懷怨恨,急於複仇,不聽從鞠武聯合各國抗秦的長遠之計,反而收留樊於期,給自己招來更大禍患。為了對抗秦國,太子丹找到荊軻,策劃刺殺秦王的冒險行動,這一行為反映出燕國在麵對秦國強大壓力時的無奈與孤注一擲。

呂不韋雖曾對秦國貢獻巨大,但因嫪毐之亂受牽連,最終被秦王賜書流放,飲鴆而死。呂不韋以奇貨可居的策略在政治上崛起,卻因權力鬥爭和與太後的複雜關係走向覆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與悲劇色彩。韓非作為韓國公子,有卓越的刑名法術之學,但在秦國卻因李斯嫉妒而死於非命。他的思想雖深刻,卻未能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施展抱負,令人歎息。荊軻受太子丹厚禮相邀,答應刺秦,為報答知遇之恩不惜舍生忘死,其俠義精神和勇敢之舉為這段曆史增添了悲壯色彩。

這段曆史清晰地呈現出戰國末期各國在秦國統一大勢下的掙紮與應對。秦國憑借正確的戰略、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對人才的重視,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而其他各國或因政治腐敗、用人不當,或因戰略失誤,在秦國的步步緊逼下走向衰落。各國的興衰成敗、人物的悲歡離合,共同構成了這一時期波瀾壯闊又充滿戲劇性的曆史畫卷,也預示著一個新的大一統時代即將來臨。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