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月,項羽表麵上尊奉楚懷王為義帝,說:“古代的帝王,擁有方圓千裡的土地,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遊。”於是把義帝遷到江南,定都在郴縣。
二月,項羽劃分天下,封各位將領為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楚地區的九個郡,定都彭城。項羽和範增懷疑沛公,但已經講和了,又不想承擔違背約定的罵名,就私下謀劃說:“巴、蜀地區道路艱險,秦朝流放的人都安置在那裡。”於是說:“巴、蜀也算是關中地區。”所以封沛公為漢王,統治巴、蜀和漢中地區,定都南鄭。同時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封秦朝投降的將領為王,用來阻擋漢王東進的道路。封章邯為雍王,統治鹹陽以西地區,定都廢丘。長史司馬欣,以前是櫟陽的獄掾,曾經對項梁有恩;都尉董翳,原本是勸章邯投降楚國的。所以封司馬欣為塞王,統治鹹陽以東到黃河一帶,定都櫟陽;封董翳為翟王,統治上郡,定都高奴。項羽想自己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改封為西魏王,統治河東地區,定都平陽。瑕丘人申陽,是張耳的寵臣,他先攻下河南郡,在黃河邊迎接楚軍,所以封申陽為河南王,定都洛陽。韓王韓成仍以原來的都城為都,即陽翟。趙將司馬卬平定了河內,多次立下戰功,所以封司馬卬為殷王,統治河內地區,定都朝歌。把趙王歇改封為代王。趙相張耳向來賢能,又跟隨項羽入關,所以封張耳為常山王,統治趙地,以襄國為都城。當陽君黥布作為楚軍將領,常常勇冠三軍,所以封黥布為九江王,定都六縣。番君吳芮率領百越的軍隊輔佐諸侯,又跟隨入關,所以封吳芮為衡山王,定都邾縣。義帝的柱國共敖率軍攻打南郡,功勞很多,因此封共敖為臨江王,定都江陵。把燕王韓廣改封為遼東王,定都無終。燕將臧荼跟隨楚軍救趙,接著又隨項羽入關,所以封臧荼為燕王,定都薊縣。把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定都即墨。齊將田都跟隨楚軍救趙,接著又隨項羽入關,所以封田都為齊王,定都臨淄。項羽正要渡河救趙的時候,田安攻下濟北的幾座城,帶領他的軍隊投降了項羽,所以封田安為濟北王,定都博陽。田榮多次違背項梁的命令,又不肯帶兵跟隨楚軍攻打秦軍,因此沒有被封王。成安君陳餘放棄將軍印離去,沒有跟隨項羽入關,也沒有被封王。很多門客勸項羽說:“張耳、陳餘對趙國的功勞是一樣的,現在張耳封王了,陳餘也不能不封。”項羽不得已,聽說陳餘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了他。番君的將領梅鋗功勞很多,被封為十萬戶侯。
漢王很生氣,想要攻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噲都勸他這麼做。蕭何勸諫說:“雖然在漢中當王的地方不怎麼樣,但總比死了好吧?”漢王說:“怎麼就會死呢?”蕭何說:“現在咱們實力不如人家,百戰百敗,不死還能怎樣!能夠在一人之下委屈求全,而在萬乘大國之上伸展抱負的,商湯、周武王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大王您先在漢中稱王,調養百姓,招攬賢才,利用巴、蜀的資源,回頭再平定三秦,這樣天下就有希望拿下了。”漢王說:“好!”於是就去封國,任命蕭何為丞相。
漢王賜給張良百鎰黃金,二鬥珍珠;張良把這些都獻給了項伯。漢王也趁機讓張良送厚禮給項伯,讓項伯替他請求把漢中地區全部封給自己,項王答應了。
夏天四月,各路諸侯在項羽麾下解散軍隊,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國。項王派三萬名士兵跟隨漢王前往封國。楚國和其他諸侯中仰慕漢王而跟隨他的有幾萬人,他們從杜縣南麵進入蝕中。張良送漢王到褒中,漢王讓張良回韓國;張良趁機勸漢王把走過的棧道都燒掉,以防備諸侯的軍隊偷襲,同時向項羽表示自己沒有東進的意圖。
田榮聽說項羽把齊王田市改封到膠東,而封田都為齊王,非常生氣。五月,田榮發兵攻打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榮扣留了齊王田市,不讓他去膠東。田市害怕項羽,偷偷逃到膠東封國。田榮大怒,六月,在即墨追上並殺了田市,自立為齊王。這時,彭越在巨野,有一萬多部下,沒有歸屬。田榮給彭越將軍印,讓他攻打濟北。秋天七月,彭越殺了濟北王田安。田榮於是兼並了三齊之地,又派彭越攻打楚國。項王命令蕭公角帶兵攻打彭越,彭越把楚軍打得大敗。
張耳前往自己的封國,陳餘更加生氣地說:“我和張耳功勞一樣。現在張耳封王,我卻隻是封侯,這項羽太不公平了!”於是暗中派張同、夏說去遊說齊王田榮:“項羽主宰天下卻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封給了各位將領,把原來的諸侯王都遷到不好的地方。現在趙王被遷到北麵的代地,我覺得這不行。聽說大王您起兵反抗不義。希望大王您借我些兵馬攻打常山,恢複趙王的王位,我們趙國願意作為齊國的屏障!”齊王答應了,派兵跟隨陳餘。
項王因為張良跟隨漢王,而韓王韓成又沒有戰功,所以不讓韓成回封國,而是帶他一起到彭城,把他降為穰侯;不久後,又把韓成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初,淮陰人韓信,家裡很窮,品行也不太好,沒辦法被推選去做官,又不會做生意維持生計,經常到彆人家蹭飯吃,很多人都討厭他。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個漂洗絲綿的老婦人看到韓信餓了,就給他飯吃。韓信很高興,對老婦人說:“我以後一定會重重報答您。”老婦人憤怒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指望你報答嗎!”淮陰集市上有個年輕屠夫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著刀劍,其實內心很怯懦。”接著當眾羞辱他說:“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於是韓信盯著他看了很久,然後彎下身子,從他褲襠下爬了過去,趴在地上。整個集市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梁渡過淮河,韓信帶著劍去投奔他。在項梁的部下,一直沒什麼名氣。項梁戰敗後,韓信又歸附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都不采用。漢王進入蜀地時,韓信逃離楚軍歸附漢王,還是沒什麼名氣。做了個連敖的小官,因事犯罪,應當斬首。和他一起的十三個人都已經被斬了,輪到韓信時,韓信抬頭一看,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嬰,就說:“漢王難道不想成就天下大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滕公覺得他的話很奇特,又看他相貌不凡,就放了他,沒有斬首;和他交談後,非常欣賞他,就向漢王推薦。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也沒覺得他有什麼特彆的。
韓信多次和蕭何交談,蕭何覺得他是個奇才。漢王到了南鄭,將領和士兵們都唱歌思念東邊的家鄉,很多人中途逃跑了。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卻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向漢王報告,就親自去追。有人向漢王報告說:“丞相蕭何跑了。”漢王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你為什麼逃跑?”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漢王問:“你追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沒去追。說追韓信,你騙誰呢!”蕭何說:“那些將領很容易得到。像韓信這樣的人,是天下無雙的奇才。大王如果隻想長期在漢中稱王,那就用不著韓信;如果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能和您共謀大事的人。就看大王您怎麼決定了!”漢王說:“我也想向東發展,怎麼能悶悶不樂地長期待在這兒呢!”蕭何說:“如果決定向東發展,能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他,他最終還是會走的。”漢王說:“我看在你的麵子上,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就算做將軍,韓信也不會留下來。”漢王說:“那就任命他為大將。”蕭何說:“太好了!”於是漢王就想把韓信召來任命。蕭何說:“大王您向來傲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要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要任命他為大將,就選個好日子,進行齋戒,設置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才行。”漢王答應了。將領們聽說要拜大將,都很高興,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任命儀式,發現大將竟然是韓信,全軍都很驚訝。
評論
這段曆史描繪了秦末楚漢時期權力格局的重塑與各方勢力的動態變化,人物的性格與決策深刻影響著曆史走向,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且充滿戲劇性的畫卷。
項羽在分封諸侯一事上,儘顯私心與短視。他表麵尊懷王為義帝,實則將其遠徙江南,自己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大肆分封親信與有功將領,卻未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平衡。對劉邦,他雖忌憚卻又不想背負違約之名,遂將劉邦封於偏遠的巴、蜀、漢中,試圖以章邯等秦降將封堵劉邦東進之路。這種分封方式不僅未能安撫諸侯,反而引發諸多不滿,為日後的戰亂埋下伏筆。如田榮因未獲封而公然反抗,迅速起兵擊敗田都、擊殺田市,自立為齊王,並聯合彭越攻擊楚國,直接挑戰項羽的權威。項羽此舉,看似手握大權,實則已在諸侯中埋下了反叛的種子,削弱了自身統治根基。
劉邦麵對被封漢王的不利局麵,起初怒欲攻項羽,但在蕭何的勸諫下,迅速冷靜下來,接受現實並前往漢中就國。蕭何的一番話點明局勢關鍵,勸劉邦隱忍待時,先在漢中休養生息、招攬賢才,積蓄力量再圖天下。劉邦從善如流,展現出能屈能伸的王者風範。同時,劉邦通過張良賄賂項伯,成功爭取到漢中之地,為日後發展贏得更多空間。入蜀途中,張良建議劉邦燒毀棧道,既防備諸侯入侵,又向項羽示弱,表明無東進之意,迷惑了項羽,為劉邦在漢中的發展爭取到寶貴的時間。
韓信的出現為這段曆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韓信出身貧寒,早年備受屈辱,但胸懷大誌。他先追隨項梁、項羽,卻未獲重用,空有滿腹韜略無處施展。轉投劉邦後,起初同樣未被重視,直至犯下死罪,憑借與滕公的一番對話才得以免死,後又經蕭何多次舉薦,劉邦才決定拜其為大將。蕭何對韓信的極力推崇,凸顯出韓信的非凡才能,也體現出蕭何的識人之明。而劉邦聽從蕭何建議,以隆重禮節拜韓信為大將,展現出其用人不疑、敢於放權的領導氣魄。這一係列事件預示著韓信將在楚漢爭霸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劉邦的霸業注入強大動力。
在這一時期,各方勢力基於自身利益與野心,或隱忍發展,或奮起反抗,形成複雜多變的局勢。項羽的不當決策引發諸侯紛爭,而劉邦則憑借正確的戰略眼光與用人策略,在困境中積極籌備,蓄勢待發。韓信的加入,更為楚漢相爭增添了諸多變數,曆史的車輪正朝著新的方向滾滾前進。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