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天,漢武帝大手一揮,征調十萬人馬,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去征討西羌,一番激戰後,終於把西羌之亂平定了。
樓船將軍楊仆率先進攻南越,一路勢如破竹,拿下尋峽、石門,把南越的鋒芒狠狠壓製住。隨後帶著幾萬人馬等待伏波將軍路博德的部隊,兩軍會合後繼續進軍,楊仆的樓船軍打先鋒,直逼番禺城下。南越王趙建德和丞相呂嘉死守城池,楊仆在東南麵,路博德在西北麵。傍晚時分,楊仆率軍打敗南越守軍,放火燒城。路博德則安營紮寨,派使者去勸降,給投降的人發官印,還讓他們去勸其他人投降。楊仆這邊全力攻城放火,把敵人往路博德的營地趕。天亮時,番禺城裡的南越軍全部投降。趙建德和呂嘉趁夜逃到海上,路博德派人追捕。校尉司馬蘇弘抓到趙建德,南越郎官都稽擒獲呂嘉。戈船將軍、下瀨將軍的部隊以及馳義侯征調的夜郎軍隊還沒趕到,南越就已經被平定了。漢武帝把南越舊地設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個郡。大軍凱旋後,漢武帝給路博德增加封邑,封楊仆為將梁侯,司馬蘇弘為海常侯,都稽為臨蔡侯,南越降將蒼梧王趙光等四人也都封侯。
公孫卿在河南“蹲點”找神仙,報告說在緱氏城上看到仙人腳印。春天,漢武帝親自跑到緱氏城查看,還問公孫卿:“你該不會像文成將軍、五利將軍那樣忽悠我吧?”公孫卿一本正經地說:“仙人不會主動找皇上,得皇上主動求仙。求仙這事不能太著急,不然神仙不來。說神仙的事聽起來好像很離譜,但堅持幾年,肯定能見到!”漢武帝居然又信了。於是各郡、國紛紛修路,修繕宮殿道觀、名山神祠,盼著漢武帝來視察。
為慶祝平定南越,漢武帝祭祀泰一神和後土神,還首次在祭祀中加入樂舞表演。
馳義侯征調南夷的軍隊,準備一起攻打南越。且蘭君擔心自己帶兵遠行,其他國家會趁機擄走老弱百姓,乾脆造反,殺了漢朝使者和犍為太守。漢武帝隻好又征調巴、蜀兩地本該去打南越的罪犯,組成八校尉部隊,派中郎將郭昌、衛廣率領去平叛,一舉誅殺且蘭君、邛君和莋侯,把南夷平定後設為牂柯郡。夜郎侯之前仗著南越撐腰,南越一滅,他馬上來漢朝朝見,漢武帝封他為夜郎王。冉駹等部落嚇得不輕,主動請求歸附,願意讓漢朝設置官吏。於是漢朝把邛都設為越巂郡,莋都設為沈黎郡,冉駹設為汶山郡,廣漢西邊的白馬設為武都郡。
一開始,東越王餘善上書說要帶八千士兵跟著樓船將軍楊仆攻打呂嘉,結果軍隊走到揭揚,就以海上風大浪急為由,按兵不動,在漢朝和南越之間兩頭觀望,還暗中勾結南越。等漢朝攻破番禺,他的軍隊也沒到。楊仆上書請求順便帶兵收拾東越,漢武帝考慮到士兵們已經很疲憊,沒同意,隻是讓各路軍隊駐紮在豫章、梅嶺待命。餘善聽說楊仆請求誅殺自己,又看到漢軍壓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派兵封鎖漢朝進軍的道路,封將軍騶力等人為吞漢將軍,進攻白沙、武林、梅嶺,殺了漢朝三個校尉。當時,漢朝派大農張成、原山州侯齒帶兵駐守,兩人卻膽小如鼠,不敢迎戰,隻會往後撤,最後都因畏縮怯懦被處死。餘善還自稱武帝,簡直狂得沒邊。
漢武帝本來想再讓楊仆掛帥出征,但又不滿他之前居功自傲的樣子,就下詔書狠狠批評他:“你也就是先攻破石門、尋峽有點功勞,又沒有斬將奪旗的真本事,有啥好驕傲的?之前攻破番禺,把投降的人當俘虜,挖死人當戰果,這是第一宗罪;讓趙建德、呂嘉得到東越支援,這是第二宗罪;士兵們風餐露宿好幾年,你不體恤他們的辛苦,還請求坐驛站馬車巡視邊塞,趁機回家,掛著一堆官印,在鄉裡顯擺,這是第三宗罪;延誤軍期,還拿道路不好當借口,這是第四宗罪;問你蜀刀價格,你裝傻充愣,糊弄上級,這是第五宗罪。接受詔書卻不到蘭池報到,第二天也不解釋原因。要是你的下屬這樣,該當何罪?就你這態度,以後派你去江海執行任務,還能讓人放心嗎?現在東越造反,你能戴罪立功嗎?”楊仆嚇得夠嗆,趕緊表示願意以死贖罪。於是漢武帝派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出發,渡海從東邊進攻;樓船將軍楊仆從武林進軍,中尉王溫舒從梅嶺出擊,還任命南越降將為戈船將軍、下瀨將軍,從若邪、白沙進軍,幾路大軍一起圍剿東越。
博望侯張騫因為打通西域,成了漢武帝身邊的“大紅人”。他手底下的官吏、士兵見狀,紛紛上書,天花亂墜地描述外國的奇聞異事和戰略價值,請求出使西域。漢武帝覺得西域實在太遠,沒人願意主動去,就不管這些人啥來曆,隻要敢說就給符節,招募他們出使,想借此開拓更多對外通道。這些使者回來後,不少人手腳不乾淨,侵吞財物,還有的沒完成任務。漢武帝為了讓他們長記性,每次都嚴厲處罰,逼他們花錢贖罪,沒想到越這樣,大家越想再出使,出使的事端就沒斷過,而且越來越不把犯法當回事。這些使者大多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拿著朝廷的物資,想低價倒賣賺差價。西域各國也被這幫使者折騰煩了,看他們好欺負就故意刁難,覺得漢軍遠在天邊來不了,就斷他們的食物,給他們使絆子。漢朝使者餓急眼了,怨氣積攢多了,甚至和西域人打起來。樓蘭、車師這些小國,正好卡在交通要道上,搶劫漢朝使者王恢等人特彆凶,匈奴的騎兵也時不時出來截殺。使者們回到漢朝後,一個勁兒鼓吹西域各國城小兵力弱,容易攻打。漢武帝聽了,派浮沮將軍公孫賀率一萬五千騎兵,從九原出發,深入兩千多裡,到浮沮井後無功而返;匈河將軍趙破奴帶一萬多騎兵從令居出發,走了幾千裡,到匈河水也沒碰到敵人,隻好回來。這兩次出兵就是為了趕走匈奴,保護漢朝使者,但一路上連個匈奴人影都沒見著。最後,漢朝從武威、酒泉劃出部分地盤,設立張掖、敦煌郡,還遷徙百姓充實人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齊國丞相卜式升任禦史大夫。卜式上任後,直言不諱地說:“各郡、國很多人都覺得官府壟斷鹽鐵不好,造出來的東西質量差、價格貴,有的地方還強製百姓購買;而且對船隻征稅,搞得商人越來越少,物價也跟著上漲。”漢武帝聽了這話,心裡很不爽,開始討厭卜式。
當年司馬相如病重快去世時,留下遺書,一頓猛誇漢武帝的功德,說各種祥瑞出現,勸漢武帝去泰山封禪。漢武帝被說動了,又正好挖到寶鼎,就和公卿、儒生們討論封禪的事。封禪這事兒太久沒搞過,大家都不知道具體儀式咋弄。那些方士又開始忽悠:“封禪是能讓人長生不老的大事,黃帝那時候,封禪都能招來神奇的東西,和神仙溝通,秦始皇就因為德行不夠,沒能成功封禪。陛下要是去封禪,慢慢往上走肯定沒風雨,一定能成功!”漢武帝就讓儒生們參考《尚書》《周官》《王製》等典籍,起草封禪儀式,結果搞了好幾年都沒弄出個像樣的方案。漢武帝問左內史兒寬,兒寬說:“在泰山封禪,在梁父山祭地,彰顯姓氏、驗證祥瑞,這是帝王的盛事,但祭祀的具體禮儀,經典裡也沒寫清楚。我覺得封禪是為了向上天報告功績,和天地神靈溝通,具體怎麼搞,隻有聖明的皇上才能決定,大臣們討論不出來。現在籌備這麼大的事,拖了好幾年,大家各說各的,最後也弄不成。隻有皇上才能統籌全局,敲定最合適的方案,成就萬世基業。”漢武帝聽了,乾脆自己製定封禪儀式,還加了些儒家的說法來裝飾。他把封禪用的祭器拿給儒生們看,有人說“和古代不一樣”,漢武帝一氣之下把這些儒生全打發了。他又覺得古代都是先整頓軍隊、停戰,然後再封禪,決定也按這個流程來。
評論
元鼎六年的漢朝,堪稱“熱血征戰+魔幻求仙”的混合大劇!軍事上,漢武帝四處出擊,平定南越、西羌、南夷,又對東越宣戰,開疆拓土的野心拉滿,新設多個郡縣,大大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控製,這波“領土擴張”操作確實夠猛。但連年征戰也讓士兵疲憊不堪,暴露出戰爭帶來的人力、物力損耗問題。
在外交方麵,對西域的探索充滿了混亂和矛盾,使者們良莠不齊,為了私利胡作非為,西域各國也不買賬,雙方衝突不斷。漢武帝盲目聽信使者片麵之詞就派兵出擊,結果勞師動眾卻一無所獲,反映出當時漢朝對西域局勢缺乏深入了解和成熟的外交策略。
朝堂之上,卜式敢說真話,指出鹽鐵專賣等政策的弊端,卻遭漢武帝記恨,可見漢武帝在決策上聽不進不同意見,也說明當時的經濟政策雖然增加了財政收入,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已經影響到民間經濟和百姓生活。
最離譜的還是漢武帝對求仙和封禪的執著,被方士們忽悠得暈頭轉向,一門心思追求長生不老、與神溝通,在封禪這事上更是大費周章。這種迷信行為不僅耗費大量資源,還讓整個朝廷彌漫著不切實際的風氣,也讓我們看到漢武帝在雄才大略背後,好大喜功、迷信荒誕的一麵。這一年發生的這些事兒,既有開疆拓土的高光時刻,也有決策失誤、社會矛盾凸顯的尷尬局麵,為漢朝後續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