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平皇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甲子年)
春天正月,在郊外祭祀高祖,讓他配享上天;在宗廟祭祀孝文皇帝,讓他配享上帝。把殷紹嘉公改稱為宋公,周承休公改稱為鄭公。
下詔書說:“婦女如果不是自身犯法,男子年齡在八十歲以上、七歲以下,家中不是犯了大逆不道、詔書指名追捕的罪,其他情況都不得拘禁;如果需要查驗情況,就直接進行詢問。將此定為法令!”
二月丁未日,派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等人,帶著皇帝的車駕儀仗,到安漢公府第迎接皇後,給皇後授予璽印綬帶,然後進入未央宮。接著大赦天下。
派太仆王惲等八人,每人配備副手,持符節,分彆到全國各地巡視,考察民間風俗。
夏天,太保王舜等官員以及上書的吏民八千多人,都請求按照陳崇之前說的那樣,給安漢公增加賞賜。奏章交給有關部門,有關部門建議:“給安漢公增加新息、召陵兩個縣,以及黃郵聚、新野的田地作為封邑;采用伊尹、周公的稱號,加封安漢公為宰衡,地位在三公之上,三公向他彙報事情要自稱‘敢言之’;賜給安漢公的太夫人稱號為功顯君;封安漢公的兩個兒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把皇後的聘禮增加三千七百萬,加上之前的一共達到一萬萬,以此彰顯大禮;太後到前殿親自進行封拜,安漢公在前麵拜謝,兩個兒子在後麵拜謝,就像周公當時的舊例一樣。”王莽磕頭推辭,呈上奏章說:“我隻希望接受給母親的封號,退還王安、王臨的印信綬帶以及爵位、封邑。”這件事又交下去討論,太師孔光等人都說:“賞賜遠遠不足以報答安漢公的功勞。謙遜辭讓,這是安漢公一貫的作風,但這次終究不能聽從他的推辭。忠臣為了成全主上的大義,也應該委屈自己。應該派大司徒、大司空持符節,按照詔令讓安漢公趕緊上任處理事務,同時詔令尚書不要再接受安漢公的辭讓奏章。”皇帝批準了這個建議。王莽這才出來處理政事,隻是減少了召陵、黃郵、新野的部分田地。
王莽又把增加的皇後聘禮中的一千萬錢,送給太後身邊侍奉的人。王莽雖然獨攬大權,但他為了討好迷惑太後,甚至對太後身邊的侍從宮女,也是用儘各種方法討好,送的賄賂錢財數以千萬計。他奏請尊太後的姐妹都為君,賜予她們湯沐邑。因此太後身邊的人從早到晚都在稱讚王莽。王莽知道太後身為女子,厭煩久居深宮,就想讓太後娛樂,從而換取太後對他權力的支持。於是安排太後一年四季乘車到京城四郊巡視,慰問孤老、寡婦和貞婦,每到所屬的縣,就施予恩惠,賞賜百姓錢財、布帛、牛肉和酒,每年都這樣。太後身邊一個玩耍的小孩生病了,住在宮外,王莽還親自去探望。他就是這樣想儘辦法討太後歡心。
太保王舜上奏說:“天下人聽說安漢公不接受千乘之國的封地,推辭萬金的聘禮,無不受到感化。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停止訴訟,慚愧地退了回去,就算是周文王讓虞國、芮國息訟,也不過如此!應該把這件事通告天下。”皇帝批準了這個奏請。這之後孔光更加害怕,堅決稱病辭去官職。太後下詔說:“太師不用上朝,十天進宮一次處理事務,宮中為你設置坐幾和手杖,賞賜十七種食物,然後回家,屬官依舊履行職責。”
王莽上奏要興建明堂、辟雍、靈台,為學者建造一萬間房舍,規模非常宏大。還設立《樂經》博士;增加博士名額,每一經都設五名博士。征召天下精通一門技藝、能教授十一人以上的人,以及那些有散失的禮儀、古代典籍、懂得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並能通曉其含義的人,都到公車署。他網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前後來了上千人,讓他們在朝廷中記錄並講述自己的學說,想要借此糾正錯誤的說法,統一不同的見解。
又征召了上百名能治理黃河的人,他們提出的辦法各不相同。長水校尉平陵人關並說:“黃河決口通常在平原、東郡一帶,那裡地勢低,土質疏鬆。聽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本來就把這地方空出來,水大的時候就讓它泛濫,水少的時候就會慢慢自行流走,雖然有時改道,但始終沒離開這一片。上古的情況難以知曉,就近觀察秦漢以來,黃河在曹、衛之地決口,南北距離不過一百八十裡。可以把這地方空出來,不要建造官亭和民房就行。”禦史臨淮人韓牧認為:“可以大概在《禹貢》記載的九河的地方開河道,就算不能恢複九條河,開四五條,應該也有好處。”大司空掾王橫說:“黃河流入渤海的地方,比韓牧想開河道的地方地勢高。以前有一次連著下雨,刮東北風,海水往西南倒灌,淹沒了幾百裡,九河的地方已經逐漸被海水淹沒。大禹疏通黃河,本來是順著西山,往東北方向流去。《周譜》說:‘周定王五年,黃河改道。’那麼現在黃河的河道不是大禹所開鑿的。而且秦朝攻打魏國時,決開黃河水灌魏國都城,決口的地方就變大了,沒辦法再堵住。應該遷移到地勢平坦完整的地方,重新開辟河道,讓黃河順著西山山腳,沿著高地向東北流入大海,這樣就不會有水災了。”司空掾沛國人桓譚負責審議這些建議,他對甄豐說:“這幾種說法,肯定有一個是對的;應該詳細考察驗證,都能預先判斷出來。確定方案後再行動,費用不過幾億,還能讓那些沒有產業、遊手好閒的百姓有事可做。讓他們待著沒事做和讓他們服役,同樣都要穿衣吃飯,由官府提供衣食,讓他們為治水乾活,這是兩全其美的事,對上可以繼承大禹的功業,對下能消除百姓的禍患。”當時王莽隻是推崇這些不切實際的言論,卻沒有真正去施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臣們上奏說:“以前周公攝政七年,製度才確定下來。現在安漢公輔佐朝政四年,營造工程隻用了二十天,大功就全部告成,應該把宰衡的地位提升到諸侯王之上。”皇帝下詔說:“可以。”並讓大臣們商議九錫之法。
王莽上奏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為高宗;又上奏毀掉孝宣皇考廟,不再修繕;把南陵、雲陵改為縣。這些奏請都被批準。
王莽覺得自己在北方感化了匈奴,在東方使海外臣服,在南方讓黃支歸附,唯獨在西方還沒有建樹,就派中郎將平憲等人帶著很多金銀財寶,去引誘塞外的羌人,讓他們獻出土地,願意歸屬漢朝。平憲等人上奏說:“羌人的首領良願等部族大約一萬二千人,願意成為漢朝的臣民,獻出鮮水海、允穀、鹽池,以及平坦肥沃的草地,都給漢民;他們自己居住在險要的地方作為屏障。問良願歸降的原因,他回答說:‘太皇太後聖明,安漢公極為仁愛,天下太平,五穀豐收,有的禾苗長到一丈多高,有的一粒穀子有三顆米,有的莊稼不用播種自己生長,有的蠶繭不用養蠶就能結成;甘露從天而降,甘泉從地下湧出;鳳凰飛來,神雀聚集。從四年前開始,羌人沒有什麼疾苦,所以都想歸附漢朝。’應該及時安排他們的生產生活,設置屬國進行管理保護。”這件事交給王莽處理,王莽又上奏說:“現在已經有東海郡、南海郡、北海郡,請求接受良願等人獻出的土地,設立西海郡。把天下分為十二州,以符合古代的製度。”奏請被批準。冬天,設立了西海郡。又增加了五十條法律,觸犯的人就被流放到西海郡。被流放的人數以千萬計,老百姓開始怨恨了。
梁王劉立因為與衛氏勾結,被廢黜王位,遷徙到南鄭;後來自殺。
把京城分為前輝光、後丞烈兩個郡。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的官名、位次,以及十二州的名稱、分界。郡國所屬的地方,有的被撤銷,有的被設置,有的進行了改動,天下事務繁雜,官吏都記不過來了。
評論
元始四年,王莽在權力的舞台上繼續全方位布局,將西漢王朝進一步推向深淵。在禮儀製度上,他大搞複古與改製,看似尊崇祖廟、規範製度,實則是為自己的野心披上正統的外衣。選後及對自身的加賞,他表麵推辭,實則步步為營,成功提升自己的地位,將權力與榮耀儘收囊中,還借此展現“謙遜”形象,蠱惑人心。在對待太後方麵,他用儘手段諂媚討好,以獲取太後的支持與信任,鞏固自己的權力根基。在招攬人才與治理建議上,雖看似廣納賢才、積極解決問題,如征集治河方案,卻隻是做做表麵功夫,對切實可行的建議不予施行,空耗人力物力。而增設西海郡及嚴苛法律,使得大量百姓被流放,民怨沸騰,嚴重破壞了社會穩定。王莽這一年的種種舉措,無一不是為其篡漢稱帝做鋪墊,西漢王朝在他的操弄下,已陷入混亂與危機的泥沼,名存實亡,隻待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這搖搖欲墜的大廈。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