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繼續追擊張步,張步逃到平壽,蘇茂帶著一萬多人來救他。蘇茂責備張步說:“南陽的兵那麼精銳,延岑那麼能打仗,都被耿弇打敗跑了,大王你怎麼就直接去攻打他的營壘呢?既然叫我來,就不能等我一起嗎?”張步說:“哎呀,彆提了,沒啥可說的了!”劉秀派使者告訴張步和蘇茂,要是誰能殺了對方來投降,就封誰為列侯。於是張步就殺了蘇茂,到耿弇的軍營門口,袒露上身投降。耿弇把他送到劉秀所在的地方,然後帶兵進入並占領平壽城,豎起代表十二個郡的旗幟和戰鼓,讓張步的士兵們按照自己所屬的郡,站到相應的旗幟下。當時張步的部隊還有十多萬人,輜重有七千多輛車,耿弇把他們都遣散,讓他們回家鄉去了。張步的三個弟弟各自被關押在當地的監獄裡,劉秀下詔把他們都赦免了,封張步為安丘侯,讓他和妻子兒女住在洛陽。當時琅邪還沒平定,劉秀就調陳俊去當琅邪太守。陳俊剛進入琅邪境內,盜賊就都逃散了。耿弇又帶兵到城陽,收降了五校軍的殘餘勢力,整個齊地都被平定了。耿弇整頓軍隊,返回京城。耿弇作為將領,一共平定了四十六個郡,攻破了三百座城,還從來沒有遭遇過失敗呢。
這時候開始興建太學。劉秀回宮後,來到太學,參照古代的典章製度,整頓禮樂,一時間文化、禮儀等各方麵都煥然一新,十分可觀。
十一月,大司徒伏湛被免職,劉秀任命侯霸為大司徒。侯霸聽說太原的閔仲叔很有名,就征召他。閔仲叔來了之後,侯霸不跟他討論政事,隻是對他表示慰問辛苦而已。閔仲叔很不滿,說:“剛開始接到您的征召,我又高興又害怕。現在見到您,高興和害怕的感覺都沒了。要是您覺得我不值得問政事,那就不該征召我。征召了又不問,這是錯失人才啊!”於是告辭離開,遞上辭職信走了。
當初,五原人李興、隨昱,朔方人田颯,代郡人石鮪、閔堪各自起兵,自稱將軍。匈奴單於派使者和李興等人講和通親,想讓盧芳回到漢朝土地上稱帝。李興等人帶兵到單於王庭迎接盧芳。十二月,他們一起進入邊塞,把都城定在九原縣,占領了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這五個郡,還設置了太守、縣令,和匈奴聯合兵力侵擾北方邊境,讓百姓苦不堪言。
馮異治理關中地區,前後三年,把上林苑經營得像大城市一樣。有人上奏章說:“馮異權力太大,百姓都歸附他,還稱他為鹹陽王。”劉秀把奏章拿給馮異看,馮異又驚又怕,趕緊上書謝罪。劉秀下詔回複說:“將軍對於國家來說,從大義上是君臣關係,從恩情上就像父子一樣,有什麼可猜疑的,你彆害怕!”
隗囂總是誇耀自己,還喜歡耍小聰明,常常把自己比作周文王,和將領們商量著想稱王。鄭興說:“以前周文王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還向殷商稱臣;周武王的時候,八百諸侯沒商量就一起會盟,但他還是撤兵等待時機;漢高祖征戰多年,還一直以沛公的身份統帥軍隊。現在您雖然品德賢明,但沒有周朝那樣的福運;威望謀略雖然厲害,可還沒有漢高祖那樣的功勞。這個時候想做不恰當的事,隻會招來禍患,恐怕不行吧!”隗囂這才打消了稱王的念頭。後來隗囂又設置很多高級職位來抬高自己的地位,鄭興說:“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這些官職,都是隻有帝王才能設置的,不是臣子能決定的。這樣做對實際沒好處,還損害名聲,這可不是尊敬皇上的做法。”隗囂心裡不高興,但還是停止了。當時關中的將帥多次上書,說可以攻打蜀地的情況,劉秀就把這些奏章給隗囂看,想讓他攻打蜀地,來證明他的忠誠。隗囂上書,極力說三輔地區勢力單薄,盧芳又在邊境,現在不適合謀劃攻打蜀地。劉秀知道隗囂想拿捏關鍵,不想讓天下統一,於是漸漸降低對他的禮遇,明確了君臣之間的禮儀。劉秀因為隗囂和馬援、來歙關係好,就多次派來歙、馬援去隗囂那裡,勸他入朝,還答應給他很高的爵位。隗囂接連派使者,言辭非常謙遜,說自己沒什麼功勞德行,要等四方都平定了,再退隱回家。劉秀又派來歙勸說隗囂送兒子入朝侍奉皇帝。隗囂聽說劉永、彭寵都已經被消滅,就派長子隗恂跟著來歙到朝廷。劉秀任命隗恂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鄭興借著隗恂的機會,請求回去安葬父母,隗囂不同意,還給他換了住處,增加他的俸祿和禮遇。鄭興去見隗囂說:“現在我父母還沒安葬,我請求辭職回家。要是因為增加俸祿、換了住處,就改變主意留下,這是拿父母當誘餌,太無禮了,將軍您怎麼能這麼做呢!我願意留下妻子兒女,自己回去安葬父母,將軍又何必猜疑我呢!”隗囂這才讓他和妻子兒女一起回東邊去了。馬援也帶著家屬跟著隗恂回到洛陽,因為他帶來的賓客太多,就請求在上林苑屯田,劉秀答應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隗囂的將領王元覺得天下成敗還不好說,不想一心歸附劉秀,就勸隗囂說:“以前更始帝在西邊建都,四方都響應,天下人都仰望,以為太平了。結果一下子就衰敗了,將軍您差點都沒地方安身。現在南邊有公孫述,北邊有盧芳,江湖、海濱、泰山一帶,稱王的有十幾個。您要是聽那些儒生的話,放棄自己的基業,跑到危險的國家去尋求萬全之策,這就像是重蹈覆轍啊。現在天水地區完整富裕,兵馬最強,我請求用一小團泥土為大王您封住東邊的函穀關,這可是萬世難逢的好機會。要是不這麼打算,那就暫且畜養兵馬,占據險要地勢堅守,時間一長,等待四方局勢變化。就算成就不了王業,最差也能稱霸一方。總之,魚不能離開水,神龍要是失去了勢力,就和蚯蚓一樣!”隗囂心裡覺得王元的計策不錯,雖然送了兒子去做人質,但還是倚仗著自己地勢險要,想在當地獨攬大權。
申屠剛勸諫說:“我聽說,人們歸附的人,上天也會幫助他;人們背叛的人,上天也會拋棄他。當今朝廷確實是上天賜福的,不是人力能左右的。現在皇上的詔書多次送來,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您,對您很信任,想和將軍您同甘共苦。普通百姓之間交往,尚且有至死都不違背諾言的誠信,何況是皇上呢!現在您到底害怕什麼、貪圖什麼,要這麼長時間猶豫不決?要是突然有意外變故,對上您辜負了忠孝,對下您也愧對世人。在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就預言,彆人肯定覺得是假話;等到事情發生了,又來不及了。所以忠誠正直的勸諫,很少能被采納,真心希望您能仔細考慮我這老頭子的話!”隗囂不聽,於是一些有見識的遊士和長輩漸漸離開了他。
王莽末年,交趾各郡關閉邊境,自行守衛。岑彭一直和交趾牧鄧讓關係很好,就寫信給鄧讓,陳述國家的威嚴和德政。又派偏將軍屈充到江南傳達文書,頒布皇帝的詔令。於是鄧讓和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人相繼派使者向朝廷進貢,他們都被封為列侯。錫光是漢中人,在交趾的時候,教導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禮儀。劉秀又任命宛城人任延為九真太守,任延教百姓耕種和婚嫁的禮儀。所以嶺南地區的華夏風氣,就是從這兩位太守開始的。
這一年,劉秀下詔征召隱士太原的周黨、會稽的嚴光等人到京城。周黨來拜見劉秀,趴在地上不叩拜,還說自己願意堅守自己的誌向。博士範升上奏說:“我看到太原的周黨、東海的王良、山陽的王成等人,蒙受皇上厚恩,使者多次聘請,才肯動身前來。等到在朝廷拜見皇上的時候,周黨不遵守禮儀,趴在地上不叩拜,傲慢無禮,還和其他人一起走了。周黨等人論文不能闡釋經義,論武不能為君主效死,隻是沽名釣譽,想謀取三公的職位。我請求和他們一起在雲台之下,考問他們為國謀劃的策略。如果我說的不對,甘願承擔欺君的罪名。但他們竟敢私下竊取虛名,向皇上誇耀自己,謀求高位,這都是大不敬的行為!”奏章呈上去後,劉秀下詔說:“自古以來的聖明君主,一定會有不肯臣服的士人。伯夷、叔齊不吃周朝的糧食,太原的周黨不接受我的俸祿,這也是各有各的誌向。賜給周黨四十匹帛,讓他回去吧。”劉秀年輕時和嚴光一起遊學,等他即位後,就派人按嚴光的樣子去尋找。在齊國找到了嚴光,多次征召他才來。劉秀任命他為諫議大夫,嚴光不肯接受,離開京城,到富春山裡種地釣魚,最後在家中去世。
王良後來先後擔任沛郡太守、大司徒司直,在位時恭敬節儉,用布做被子,用瓦器,妻子兒女都不進官府的住所。後來因病回家,一年後又被征召。走到滎陽的時候,病情嚴重,無法繼續趕路,就去拜訪他的朋友。朋友不肯見他,說:“沒有忠言奇謀卻占據高位,怎麼還來來去去不怕麻煩呢!”就拒絕了他。王良很慚愧,從那以後,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回應,最後在家中去世。
漢元帝的時候,莎車王延曾經在京城做侍子,很仰慕中原文化。到王莽大亂的時候,匈奴占領了西域大部分地方,隻有延不肯歸附匈奴,還常常告誡他的兒子們:“要世代侍奉漢朝,不能辜負漢朝。”延去世後,他的兒子康繼位。康率領周邊國家抵禦匈奴,保護原來都護府的官員、士兵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一千多人。還送信到河西,打聽中原的情況。竇融就秉承皇帝旨意,封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個國家都歸屬他管轄。
評論
這段曆史展現了劉秀政權鞏固過程中的多麵性。在軍事上,耿弇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成功平定齊地,彰顯其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為劉秀政權進一步拓展了版圖。而陳俊到任即平定琅邪盜賊,也顯示出劉秀用人得當。在政治方麵,劉秀與隗囂的互動十分關鍵。劉秀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拉攏隗囂,以實現統一,但隗囂內心搖擺不定,既想保持割據勢力,又擔心違背劉秀旨意,其將領王元與申屠剛的不同建議,更凸顯出隗囂集團內部的分歧,也預示著他未來的抉擇將對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劉秀對交趾等偏遠地區的治理,通過勸降與任命官員推行禮儀教化,促進了文化交流與融合,加強了對偏遠地區的控製。在人才任用與對待隱士方麵,劉秀展現出大度與包容,尊重周黨、嚴光等人的誌向,體現出其統治風格的多元性。總體而言,劉秀在這一時期,在軍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麵不斷努力,鞏固政權,逐步朝著統一全國、穩定統治的目標邁進,但也麵臨著如隗囂這類割據勢力的挑戰。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