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高貴鄉公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6章 高貴鄉公上(1 / 1)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乙亥年)

春天正月,毋丘儉和文欽假傳太後詔書,在壽春起兵,還發文書到各個州郡,宣稱要討伐司馬師。他們還上表說:“相國司馬懿忠誠正直,對國家有很大的功勞,他的後人應該得到寬宥。現在請求廢掉司馬師,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由他弟弟司馬昭代替他的位置。太尉司馬孚忠孝謹慎,護軍司馬望忠誠公正,儘心儘力做事,他們都應該受到親近和重用,授予重要職位。”司馬望是司馬孚的兒子。毋丘儉還派人去拉攏鎮南將軍諸葛誕,結果諸葛誕直接把使者給殺了。毋丘儉和文欽帶著五六萬人渡過淮河,向西到了項縣。毋丘儉在項縣堅守,讓文欽在外麵帶著部隊靈活作戰。

司馬師向河南尹王肅問應對的計策,王肅說:“以前關羽在漢水邊上俘虜了於禁,有向北爭奪天下的誌向,後來孫權偷襲了關羽將士的家屬,關羽的軍隊一下子就瓦解了。現在淮南將士的父母、妻子、兒女都在內地各州,咱們隻要趕緊去防禦,讓他們不能前進,肯定會出現像關羽軍隊那樣土崩瓦解的情況。”當時司馬師剛割掉眼睛上的瘤子,傷口很嚴重,有人覺得大將軍不適合親自出征,不如派太尉司馬孚去抵擋毋丘儉和文欽。隻有王肅和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鐘會勸司馬師親自去,司馬師一時拿不定主意。傅嘏說:“淮河、楚地的士兵很勇猛,毋丘儉他們仗著兵力想遠道而來拚鬥,勢頭很難抵擋。要是將領們打仗有勝有敗,一旦大局失去控製,那事情就糟了。”司馬師一下子站起來說:“那我帶病也要往東去。”戊午日,司馬師率領朝廷內外各路軍隊去討伐毋丘儉和文欽,讓弟弟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在洛陽鎮守,還召集三方的軍隊在陳縣和許縣會合。

司馬師又向光祿勳鄭袤問計策,鄭袤說:“毋丘儉喜歡謀劃,但不了解實際情況,文欽勇猛卻沒什麼謀略。現在咱們大軍出其不意地過去,江淮地區的士兵,雖然銳氣十足但不夠穩固,咱們應該深挖壕溝,高築壁壘,挫敗他們的士氣,這是像周亞夫那樣的好計策。”司馬師覺得說得對。

司馬師任命荊州刺史王基為代理監軍,授予符節,統領許昌的軍隊。王基對司馬師說:“淮南這次叛亂,不是當地官吏和百姓想造反,是毋丘儉他們欺騙、引誘、脅迫大家,大家害怕眼下被殺,所以才暫時聚集在一起。要是咱們大軍一到,肯定馬上就土崩瓦解,毋丘儉和文欽的腦袋用不了一早上就能送到軍營門口。”司馬師聽了他的話,讓王基帶領前軍。但沒過多久,又下令王基停止前進。王基認為:“毋丘儉他們率領軍隊完全有能力深入進攻,卻一直不前進,說明他們的欺詐手段已經暴露,大家心裡起疑,士氣低落。現在咱們不展示軍威來滿足民眾的期望,反而停軍高築壁壘,看起來像是害怕怯懦,這不符合用兵的策略。要是毋丘儉和文欽搶奪百姓來擴充自己的力量,那些被叛軍俘獲的州郡士兵家屬,就會更加離心離德,被毋丘儉他們脅迫的人,想到自己罪行嚴重,也不敢再回來。這樣就等於把軍隊放在沒用的地方,還成了壞人作惡的源頭。如果吳國趁機入侵,那淮南就不是咱們國家的了,譙、沛、汝、豫這些地方也會危險不安,這可是個大失誤。咱們軍隊應該趕緊前進占據南頓,南頓有個大倉庫,裡麵的糧食足夠軍隊吃四十天。守住堅固的城池,依靠儲存的糧食,先下手為強,這是平定叛軍的關鍵。”王基多次請求,司馬師才同意,於是王基率軍前進,占據了?水。

閏月甲申日,司馬師的軍隊駐紮在?橋,毋丘儉的將領史招、李續陸續來投降。王基又對司馬師說:“用兵講究的是寧可拙笨但要快速,沒見過靠巧妙卻拖得很久能成功的。現在外麵有強大的敵人,內部有叛亂的臣子,如果不及時決斷,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就不好說了。很多人說將軍您應該穩重。穩重是對的,但停軍不進就不對了。穩重,不是說不前進,而是前進的時候讓敵人無法侵犯。現在咱們守著壁壘,實際上是給敵人積累物資,還從遠處運送軍糧,這可不是好辦法。”司馬師還是沒答應。王基說:“將領在軍中,有時候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這個地方敵人得到有利,咱們得到也有利,這就是所謂的必爭之地,南頓就是這樣的地方。”於是王基就直接進軍占據了南頓。毋丘儉等人從項縣也想來爭奪,走了十幾裡,聽說王基已經先到了,就又退回項縣堅守。

癸未日,征西將軍郭淮去世,朝廷任命雍州刺史陳泰接替他的職位。

吳國丞相孫峻率領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會稽人留讚襲擊壽春。司馬師命令各路軍隊都深挖壕溝、高築壁壘,等待東邊軍隊集結。將領們請求進軍攻打項縣,司馬師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的將士本來就沒有造反的心思,是毋丘儉和文欽勸說引誘他們起事,還說遠近肯定都會響應。但起事那天,淮北地區的人就不跟著他們乾,史招、李續先後投降,內部不和,外部反叛,他們自己也知道肯定會失敗。被困的野獸還想掙紮搏鬥,咱們要是速戰,正好合了他們的心意。雖然咱們肯定能打敗他們,但也會傷亡很多人。而且毋丘儉他們欺騙將士,詭計多端,稍微和他們相持一段時間,他們的虛假麵目就會暴露,這就是不戰而勝的辦法。”於是派諸葛誕督領豫州各路軍隊,從安風方向前往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督領青州、徐州各路軍隊,出兵譙、宋之間,截斷毋丘儉他們的退路;司馬師自己則駐紮在汝陽。毋丘儉和文欽前進沒法戰鬥,後退又怕壽春被襲擊,無計可施。淮南將士的家都在北方,軍心沮喪離散,投降的人接連不斷,隻有淮南剛歸附的農民還聽他們指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毋丘儉剛開始起兵的時候,派了個跑得快的人送信到兗州,兗州刺史鄧艾把送信的人殺了,然後率領一萬多人,日夜兼程前進,先趕到樂嘉城,還造了浮橋等待司馬師的大軍。毋丘儉派文欽帶兵去襲擊樂嘉城。司馬師從汝陽秘密帶兵到樂嘉和鄧艾會合。文欽突然看到大軍,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文欽的兒子文鴦,年僅十八歲,勇猛過人,他對文欽說:“趁他們還沒穩住,趕緊進攻,能打敗他們。”於是把軍隊分成兩隊,趁夜夾攻司馬師的軍隊。文鴦率領壯士先到,大聲鼓噪,司馬師的軍中一片混亂。司馬師也很震驚,他眼睛上的傷口因為驚嚇,眼珠都突出來了,他怕眾人知道,把被子都咬爛了。文欽那邊卻沒能按約定時間趕到接應。等到天亮,文鴦看到對方兵力強盛,就帶兵退回。司馬師對將領們說:“叛軍要跑了,可以去追!”將領們說:“文欽父子勇猛,還沒受到挫折,為啥要跑?”司馬師說:“打仗是一鼓作氣,再鼓氣就衰弱了。文鴦鼓噪進攻,卻沒得到接應,氣勢已經受挫,不跑還等什麼!”文欽打算帶兵往東撤退,文鴦說:“不先挫挫他們的勢頭,咱們走不了。”於是帶著十幾個勇猛的騎兵,衝入敵陣,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然後才撤離。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率領八千勇猛的將領追擊,文鴦單人匹馬衝入數千騎兵中,每次都能殺傷一百多人,進出六七次,追擊的騎兵都不敢靠近他。

殿中有個叫尹大目的人,小時候是曹氏的家奴,常在天子身邊。司馬師出征也帶著他一起。尹大目知道司馬師的一隻眼珠已經突出,就對司馬師說:“文欽本來是您的心腹,隻是被人誤導了而已。而且他和天子是老鄉,一直和我關係不錯,求您讓我去追他,跟他解釋清楚,讓他回來跟您重歸於好。”司馬師答應了。尹大目單人騎著大馬,穿著鎧甲頭盔,去追文欽,遠遠地和他喊話。尹大目心裡其實是向著曹氏的,故意說:“您何必不能再忍幾天呢!”想讓文欽明白他的意思。文欽卻完全沒明白,反而大聲罵尹大目:“你是先帝的家臣,不想著報恩,反而跟著司馬師造反,你不顧天理,上天不會保佑你!”還張弓搭箭要射尹大目。尹大目流著淚說:“大勢已去,你好自為之吧!”

就在這天,毋丘儉聽說文欽退兵,心裡害怕,連夜逃跑,軍隊隨即大亂潰散。文欽回到項縣,因為孤軍無援,沒辦法立足,想回壽春,結果壽春已經潰敗,隻好逃到吳國。吳國的孫峻到了東興,聽說毋丘儉等人戰敗,壬寅日,進軍到橐皋,文欽父子到孫峻軍中投降。毋丘儉逃跑,等跑到慎縣的時候,身邊的士兵漸漸都離他而去,毋丘儉躲在水邊的草叢裡。甲辰日,安風津的百姓張屬去把毋丘儉殺了,把他的首級送到京城,朝廷封張屬為侯。諸葛誕到了壽春,壽春城裡十多萬人害怕被殺,有的逃到山林沼澤,有的逃到吳國。朝廷下詔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毋丘儉被滅了三族。毋丘儉的黨羽七百多人被關進監獄,侍禦史杜友負責審理,隻殺了帶頭的十幾個人,其他的都上奏請求赦免。毋丘儉的孫女嫁給了劉氏,按罪應該處死,但因為懷孕被關在廷尉。司隸主簿程鹹提議說:“已經出嫁的女子,如果已經生育,就成了彆人家的母親。從防止犯罪的角度,這樣做並不能從根本上懲戒奸亂;從人情的角度,卻傷害了孝子的恩情。男子不會因為彆的家族犯罪而受牽連,女子卻要因為夫家和父家兩邊的罪被處死,這不是憐憫女性柔弱、均衡法製的做法。我認為未出嫁的女子,可以跟隨父母受刑;已經出嫁的女子,應該跟隨夫家受刑。”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還寫進了法律條文中。

【內核解讀】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的淮南之亂,是曹魏後期司馬氏集團與地方反抗勢力矛盾激化的標誌性事件。這場以毋丘儉、文欽起兵討司馬師為核心的叛亂,不僅展現了三國末期軍事謀略的交鋒,更折射出權力更迭中人性的複雜、製度的漏洞與曆史的必然走向。

叛亂根源:權力失衡下的必然衝突

毋丘儉與文欽的起兵,本質上是曹魏舊臣對司馬氏專權的最後反抗。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權旁落,司馬氏通過血腥鎮壓逐步鞏固權勢。毋丘儉作為深受魏明帝信任的老將,目睹曹爽集團覆滅、王淩等重臣被誅,深知自身難逃猜忌,起兵實為自保與“興複魏室”的雙重訴求。

從叛亂初期的部署看,毋丘儉試圖通過“矯太後詔”占據道德高地,以司馬懿“忠正有勳”反襯司馬師“專權亂政”,這種策略既顯示其對輿論的重視,也暴露了曹魏正統觀念仍具影響力。然而,諸葛誕斬殺來使的決絕態度,已預示地方實力派對叛亂的觀望立場,叛亂從一開始就缺乏廣泛聯盟基礎。

軍事博弈:謀略與決斷的生死較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師在平定叛亂中的表現,充分體現了軍事家的冷靜與決斷。麵對“新割目瘤,創甚”的身體狀況,他力排眾議親征,展現出對權力掌控的絕對執著。王肅以關羽敗亡為例的分析,精準抓住淮南軍“家屬在內州”的致命弱點,為戰略製定提供了關鍵依據。

王基的軍事洞察尤為亮眼。他先是指出叛亂“非吏民思亂”的本質,主張速戰速決;在司馬師下令停軍時,又力陳“停軍高壘有似畏懦”的危害,最終以“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的魄力搶占南頓,控製關鍵糧庫,徹底掌握戰場主動權。這種“先發製人”的戰術,與鄭袤提出的“深溝高壘挫其氣”形成互補,共同構成了平叛的核心策略。

相比之下,毋丘儉與文欽的軍事失誤堪稱致命。毋丘儉“好謀而不達事情”,屯兵項城卻遲遲不進,錯失戰機;文欽“勇而無算”,夜襲樂嘉城時與文鴦配合失誤,導致軍心潰散。尤其是文鴦單騎衝陣的勇武雖顯傳奇,卻無法挽回戰略頹勢,反而加速了軍隊瓦解。

人性百態:亂世中的抉擇與掙紮

這場叛亂中的人物群像,生動展現了亂世中的人性抉擇。尹大目作為“曹氏家奴”,試圖以私人關係勸降文欽,其“心實欲為曹氏”的隱秘立場,反映出宮廷舊人對曹魏的最後眷戀;而他最終“涕泣曰世事敗矣”的無奈,道儘了時代洪流中個體的無力感。

普通士兵的選擇更具代表性。淮南將士因“家屬在北”而“眾心沮散”,降者絡繹不絕,印證了王肅“急往禦衛瓦解其誌”的預判。這種因家庭羈絆導致的軍心浮動,成為司馬氏取勝的關鍵因素。而壽春城中十餘萬口“懼誅而流亡”的慘狀,則揭示了權力鬥爭中平民的悲慘命運。

司法層麵,杜友處理“儉黨七百餘人”時僅誅首惡,程鹹提出“已嫁婦女從夫家之戮”的建議被納入律令,既體現了司馬氏試圖緩和矛盾的政治考量,也反映出古代法律對女性從屬地位的固化。

曆史影響:司馬氏代魏的關鍵節點

淮南之亂的平定,標誌著曹魏舊勢力反抗的徹底失敗。此戰之後,司馬氏清除了淮南地區的反對力量,諸葛誕雖暫得重用,卻已無力撼動司馬氏根基三年後諸葛誕起兵同樣失敗)。司馬師在平叛後不久病逝,其弟司馬昭順利接班,權力交接平穩過渡,為後來司馬炎代魏建晉鋪平了道路。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場叛亂證明了門閥政治的不可逆轉。司馬氏通過聯姻、拉攏士族鞏固權力,而曹魏宗室早已衰微,無法形成有效抵抗。毋丘儉的失敗,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曹魏皇權落幕的挽歌。

正元二年的淮南之亂,雖規模不及官渡、赤壁之戰,卻在三國曆史進程中具有轉折意義。它既是軍事謀略的經典案例,也是權力更迭的生動注腳,更以無數個體的命運沉浮,書寫了亂世之中人性的光輝與幽暗。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失控夏潮 逍遙山水 超勇的我隨身帶著英雄世界 星穹列車的諸天旅行 玄學大佬攪動風雲,渣夫跪求放過 我時王,在鬥羅重鑄騎士輝煌 開局紅警基地,你卻讓我拍電影? 從高校學霸到科研大能 混跡娛樂圈之我是巨星 順應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