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80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

第580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1 / 1)

鹹康七年公元341年,辛醜年)

春天,正月,燕王慕容皝派唐國內史陽裕等人在柳城北麵、龍山西麵修築城池,還修建了宗廟和宮殿,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龍城。

二月初一,也就是甲子這天,發生了日食。

劉翔到了建康,皇帝召見他,問慕容鎮軍慕容皝)是否安好。劉翔回答說:“我出發那天,他穿著朝服向您上奏章呢。”

劉翔替燕王慕容皝請求朝廷封他為大將軍,賜予燕王的印章和符節。朝廷大臣們討論後覺得:“按照慣例,大將軍不在邊境任職;從漢、魏以來,也不封異姓為王。所以他的請求不能答應。”劉翔說:“自從劉淵、石勒製造禍亂,長江以北地區,都成了胡人盤踞的地方,也沒聽說中原公卿的後代有誰能挺身而出,拿起武器,打敗那些凶殘叛逆的胡人。隻有慕容鎮軍父子竭儘全力,一心向著朝廷,以少敵多,多次消滅強敵,讓石虎害怕得把邊境百姓都遷走,分散安置在三魏地區,國土都收縮了千裡,把薊城當成北部邊境。他們功勞這麼大,可朝廷卻舍不得把海北的土地封給他做領地,這是為啥呢!以前漢高祖不吝惜王爵,封給韓信、彭越,所以能成就帝業;項羽把印章都磨壞了還舍不得給人,最後落得滅亡的下場。我這麼誠懇,不隻是想尊崇我所侍奉的君主,實在是可惜朝廷疏遠忠義的藩國,讓天下人都沒了值得敬仰和效仿的對象啊。”

尚書諸葛恢,是劉翔的姐夫,隻有他提出不同意見,他覺得:“夷狄之間互相攻打,這對中原是好事。至於名號和器物,可不能隨便給。”於是他對劉翔說:“就算慕容鎮軍能除掉石虎,那也不過是又出了一個石虎罷了,朝廷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劉翔說:“寡婦都知道為周朝的覆滅而難過。現在晉室危險,您地位和元、凱差不多,難道就沒有為國擔憂的心嗎?當初要是靡、鬲沒有立功,少康憑什麼複興夏朝!齊桓公、晉文公要是打仗沒取勝,大家都得淪為蠻夷了。慕容鎮軍枕戈待旦,立誌消滅凶殘的逆賊,可您卻說出這種迷惑人的話,猜忌離間忠臣。天下之所以還沒統一,就是因為有你們這樣的人啊!”劉翔在建康留了一年多,大臣們的意見始終沒統一。

劉翔就去遊說中常侍彧弘,說:“石虎占據八個州的地盤,擁有百萬大軍,一心想吞並江、漢地區,從索頭、宇文到各個小國,沒有不臣服他的;隻有慕容鎮軍輔佐天子,一片赤誠,可卻得不到朝廷的正式冊封,我擔心這樣下去天下人會變心,不再向著朝廷了。公孫淵對東吳沒什麼實際幫助,東吳主還封他為燕王,加賜九錫。現在慕容鎮軍多次挫敗敵人鋒芒,威名震懾秦、隴地區,石虎接連派重要使者,說著好聽的話,送著厚禮,想封他為曜威大將軍、遼西王;慕容鎮軍覺得這名號不正,拒絕了。現在朝廷卻隻看重虛名,打壓忠誠順從的人,這哪是對國家長遠發展有利的打算呢!以後就算後悔,恐怕也來不及了。”彧弘就進宮把這些話告訴了皇帝,皇帝心裡也想答應劉翔的請求。正好慕容皝上表說:“庾氏兄弟專權引發禍亂,應該把他們撤職,以安定國家。”又給庾冰寫信,責備他掌握國家大權,卻不能為國家洗刷恥辱。庾冰很害怕,覺得慕容皝地處偏遠,自己管不了,就和何充上奏,同意了慕容皝的請求。乙卯日,朝廷任命慕容皝為使持節、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州牧、大單於、燕王,所用的器物、典章、禮儀,都給予特殊待遇。又任命他的世子慕容俊為假節、安北將軍、東夷校尉、左賢王;賞賜了價值千萬的軍事物資和器械。還封了一百多個功臣。任命劉翔為代郡太守,封臨泉鄉侯,加員外散騎常侍;劉翔堅決推辭不接受。

劉翔看不慣江南士大夫們以驕奢放縱為風尚,有一次趁著朝廷顯貴們宴飲集會,他對何充等人說:“天下動蕩不安,轉眼間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國家宗廟成了廢墟,百姓生活困苦,這正是朝廷焦慮、忠臣效命的時候啊。可你們卻在江沱地區貪圖安逸,肆意放縱,把奢侈浪費當成榮耀,把傲慢荒誕當成賢能;聽不到正直的言論,也沒有征伐的功勞,這樣怎麼能尊崇君主、救濟百姓呢!”何充等人聽了很慚愧。

朝廷下詔派兼大鴻臚郭烯帶著符節到棘城冊封燕王,郭烯和劉翔等人一起往北走。公卿們在江邊為他們餞行,劉翔對各位公卿說:“以前少康憑借一支軍隊就消滅了有窮氏,勾踐依靠會稽之地就報了吳國之仇;野草都應該趁早除掉,何況是仇敵呢!現在石虎、李壽都想吞並對方,朝廷的軍隊就算不能平定北方,至少也該對巴、蜀地區采取行動。一旦石虎搶先動手,吞並了李壽,占據有利地形,兵臨東南,到時候就算有聰明人,也很難收拾殘局了。”中護軍謝廣說:“這正是我所想的啊!”

三月戊戌日,皇後杜氏去世。夏天四月丁卯日,把恭皇後安葬在興平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廷下詔,要求王公以下到普通百姓,都要進行土斷,整理戶籍。

秋天七月,郭烯、劉翔等人到了燕國,燕王慕容皝任命劉翔為東夷護軍、兼大將軍長史,任命唐國內史陽裕為左司馬,典書令李洪為右司馬,中尉鄭林為軍諮祭酒。

八月辛酉日,東海哀王司馬衝去世。

九月,代王什翼犍在舊城南麵八裡處修築盛樂城。

代王的王妃慕容氏去世。

冬天十月,匈奴劉虎侵犯代國西部,代王什翼犍派兵迎擊,把劉虎打得大敗。劉虎去世後,他兒子劉務桓繼位,派使者向代國求和,什翼犍把女兒嫁給了他。劉務桓又向趙國朝貢,趙國任命劉務桓為平北將軍、左賢王。

趙國橫海將軍王華率領水軍從海路襲擊燕國的安平,把安平攻破了。

燕王慕容皝任命慕容恪為渡遼將軍,鎮守平郭。自從慕容翰、慕容仁之後,燕國將領中沒人能接他們的班。等慕容恪到了平郭,安撫舊部,招攬新人,多次打敗高句麗的軍隊,高句麗很害怕他,不敢再侵犯燕國邊境。

十二月,興平康伯陸玩去世。

漢主李壽讓太子李勢兼任大將軍、錄尚書事。當初,成主李雄因為生活儉樸、寬厚仁愛,深得蜀地百姓的心。等到李閎、王嘏從鄴城回來,極力誇讚鄴城的繁華富庶,宮殿的雄偉壯麗;還說趙王石虎用嚴刑峻法統治臣民,所以能控製住國內局勢。李壽很羨慕,就把周邊郡縣家中有三個壯丁以上的百姓遷到成都,大規模修建宮殿,製作器物玩賞;誰要是犯點小錯,就殺了來樹立威嚴。左仆射蔡興、右仆射李嶷都因為直言進諫被處死。百姓被賦稅和勞役壓得疲憊不堪,路上到處都是歎息聲,很多人都盼著能發生點變故了。

【內核解讀】

鹹康七年公元341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極具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裡,各方勢力的角逐、政治博弈的升級以及社會矛盾的激化,共同勾勒出亂世之中權力更迭與文明存續的複雜圖景。透過史書記載的諸多事件,我們既能看到政權夾縫中生存的智慧,也能洞察專製統治下的民生困境,更能觸摸到那個分裂時代裡文明存續的脆弱脈絡。

慕容氏崛起:邊疆勢力的政治突圍

慕容皝在柳城之北築龍城並立宗廟宮闕,這一舉措絕非簡單的遷都行為,而是鮮卑慕容氏從遊牧部落向中原式政權轉型的裡程碑。龍城的建立標誌著慕容氏不再滿足於草原部落聯盟的鬆散結構,而是以“正統”政權的姿態自居,通過模仿中原王朝的祭祀與宮殿製度,構建自身的政治合法性。這種“文化認同”策略,成為後世邊疆民族政權融入中華文明體係的重要範式。

慕容皝向東晉求封“大將軍、燕王”的政治博弈,堪稱十六國時期邊疆勢力與中原王朝互動的經典案例。劉翔作為慕容氏的使者,在建康展開的外交攻勢極具戰略眼光。他精準抓住東晉朝廷的心理弱點——既需要邊疆勢力牽製強敵石虎,又固守“華夷之辨”的政治偏見,通過曆史類比漢高祖封韓彭、吳主封公孫淵)與現實威脅石虎拉攏慕容氏)的雙重施壓,最終突破東晉的政治壁壘。這場持續一年多的外交拉鋸戰,揭示出分裂時代“正統性”話語權的脆弱性:東晉雖自居華夏正統,卻不得不依賴“夷狄”勢力維係生存;慕容氏雖為鮮卑部族,卻通過尊崇東晉獲得政治合法性,這種矛盾的共生關係,正是十六國時期民族融合的特殊路徑。

尚書諸葛恢“慕容滅石虎如得一石虎”的質疑,看似有理卻暴露了東晉士大夫的短視。在石虎百萬大軍壓境的現實威脅下,拒絕團結潛在盟友的“正統潔癖”,實則是將自身推向更危險的境地。劉翔以“嫠婦恤宗周”反詰,直指東晉士大夫階層“宴安江沱”的精神危機——當政權的守護者喪失憂患意識,將“器名”虛禮置於國家安全之上時,所謂的“正統”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空殼。這種政治短視,為東晉後續的衰敗埋下伏筆。

東晉朝廷:內憂外患中的決策困境

東晉朝廷在慕容氏封爵問題上的遷延不決,折射出東晉門閥政治的結構性弊端。以庾冰、諸葛恢為代表的門閥士族,既擔憂慕容氏崛起威脅自身利益,又缺乏對抗石虎的戰略勇氣,最終在“夷狄相攻”的僥幸心理中錯失整合力量的機會。劉翔怒斥“四海所以未壹,良由君輩耳”,尖銳揭示了士族政治的腐朽本質:當權力被少數家族壟斷,國家利益便淪為派係博弈的犧牲品。

東晉推行“正土斷、白籍”的政策,試圖通過整頓戶籍增加財政收入,卻難以觸及門閥士族占有大量隱匿人口的核心問題。這種“選擇性改革”注定收效甚微,反而加劇了普通民眾的負擔,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陸玩等重臣的離世,更凸顯出東晉政權人才凋零的困境,門閥士族的“近親繁殖”已使統治階層喪失了吸納新鮮血液的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國動向:專製統治下的民生悲歌

後趙石虎與成漢李壽的統治,成為專製暴政的典型注腳。石虎以“刑殺禦下”控製八州之地,卻無法掩蓋其統治的殘暴本質;李壽羨慕鄴城的繁華,不惜以“徙民實成都”“大修宮室”勞民傷財,將成漢從李雄時期“儉約寬惠”的治世拖入“民疲於賦役,籲嗟滿道”的絕境。蔡興、李嶷因直諫被殺的事件,標誌著專製皇權對理性聲音的徹底壓製——當統治者將暴力威懾等同於治理能力,政權的崩潰便隻是時間問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慕容恪鎮守平郭的治績。他“撫舊懷新”的治理策略,不僅軍事上屢敗高句麗,更在政治上贏得民心,證明了“威德並施”遠比單純的暴力統治更具生命力。這種統治方式的差異,揭示出十六國時期政權存續的關鍵:能否平衡軍事擴張與民生治理,能否在民族隔閡中構建共同利益,直接決定了政權的生命力。

曆史啟示:分裂時代的文明韌性

鹹康七年的曆史事件,深刻展現了分裂時代的文明韌性。儘管戰亂頻仍、暴政橫行,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始終未斷:慕容氏通過學習中原製度尋求認同,東晉雖腐朽仍被視為正統象征,士大夫中仍有劉翔這樣以“憂國”為己任的精英。這種文明認同感,成為後世重新統一的精神基礎。

從更宏觀的曆史視角看,慕容氏的崛起、東晉的困境與成漢的衰敗,共同演繹著“得民心者興,失民心者亡”的政治鐵律。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無論是邊疆部族的漢化轉型,還是中原王朝的苟延殘喘,最終都必須麵對民生這個根本問題。鹹康七年的曆史,既是一部權力鬥爭的教科書,更是一麵映照人性與製度的鏡子,為後世提供了無儘的曆史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超神:工業克蘇魯不相信外星人 生命體的世界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 農民小神醫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