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甲寅年)
春天剛到,正月的時候,張祚這哥們就開始飄了,自稱涼王,還把建興四十二年改成和平元年。他立馬封自己老婆辛氏當王後,兒子太和為太子,弟弟天錫封為長寧侯,兒子庭堅封為建康侯,曜靈的弟弟玄靚封為涼武侯。不僅如此,他還大張旗鼓地設置各種官職,像模像樣地去郊祀天地,那排場就跟天子一樣,用著天子的禮樂。這時候,尚書馬岌站出來,苦口婆心地勸他彆這麼乾,結果呢,被直接免官。還有個郎中丁琪也接著勸:“咱從武公開始,這五十多年來一直本本分分地守著臣子的本分,忠誠又謙遜,所以才能帶著一州的人馬,抵抗那些四麵八方的敵人。雖說連年打仗,但老百姓也沒喊累。殿下您論功勞論品德,也沒比先公高到哪兒去,就著急鬨這‘革命’,我咋看咋覺得不靠譜。那些老百姓為啥願意聽咱的,遠處的人為啥願意歸附咱,不就是因為咱一直奉晉室為正統嘛。現在您自己稱帝,這不是讓大家離心離德嘛,就咱這一小塊地方,咋能抵擋住天下的強敵啊!”張祚一聽,直接火冒三丈,把丁琪拉到宮闕下麵給砍了。
之前投降過來的魏將周成又反了,從宛地偷襲洛陽。辛酉這天,河南太守戴施嚇得趕緊逃到鮪渚。那邊秦丞相雄攻克了司竹。胡陽赤則跑到霸城,去投靠呼延毒。
中軍將軍兼揚州刺史殷浩,這幾年一直嚷嚷著北伐,結果呢,軍隊老是吃敗仗,糧草和兵器都消耗光光。征西將軍桓溫一看,借著朝廷內外大家對殷浩的不滿,上疏給朝廷,一條條列舉殷浩的罪過,要求把他給擼了。朝廷沒辦法,隻能把殷浩貶為平民,打發到東陽的信安去。從這以後,朝廷內外的大權就都落到桓溫手裡啦。
殷浩年輕的時候和桓溫名氣差不多,但倆人心裡都不服對方,桓溫一直挺看不起殷浩的。殷浩被廢黜之後,心裡雖然又愁又怨,但臉上一點都沒表現出來,經常對著空氣比劃“咄咄怪事”這幾個字。過了好長時間,桓溫跟下屬郗超說:“殷浩這人品德不錯,也挺有見識的,要是之前讓他當令仆這樣的官,肯定能把各種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就是朝廷沒用到他的長處罷了。”桓溫打算讓殷浩當尚書令,還專門寫了封信告訴他。殷浩高興壞了,馬上就答應了,可寫信回複的時候,又怕寫錯字,信封都開開合合十幾次,最後居然寄了個空信封過去。桓溫這下可氣炸了,從此就跟殷浩絕交了,殷浩最後死在了流放的地方。後來朝廷讓以前的會稽內史王述當揚州刺史。
二月乙醜這天,桓溫帶著四萬步兵和騎兵從江陵出發。水軍從襄陽進入均口,到了南鄉;步兵從淅川往武關進軍,還命令司馬勳從子午道出發去討伐秦國。
燕國的衛將軍慕容恪圍攻魯口,到了三月,把魯口拿下了。呂護沒辦法,隻能逃到野王,還派弟弟給燕國上表謝罪,燕國就封呂護當河內太守。
姚襄派人去燕國表示投降。
燕國的老大慕容俊任命慕容評為鎮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這十州的軍事,暫時鎮守洛水;任命慕容強為前鋒都督,都督荊、徐二州以及淮河沿線的軍事,讓他進軍占據河南。
桓溫準備攻打上洛,還抓住了秦國的荊州刺史郭敬;接著進攻青泥,也取得了勝利。司馬勳去掠奪秦國西部邊境,涼國的秦州刺史王擢攻打陳倉來響應桓溫。秦國的老大苻健派太子苻萇、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碩,帶著五萬大軍駐紮在嶢柳抵抗桓溫。夏天四月己亥這天,桓溫和秦軍在藍田打了一仗。秦國的淮南王苻生單人匹馬在晉軍陣中來回衝殺,進進出出十幾次,殺傷了好多晉軍將士。桓溫親自督戰,大家拚命死戰,秦軍被打得大敗;將軍桓衝又在白鹿原把秦國丞相苻雄給打敗了。桓衝是桓溫的弟弟。桓溫一路轉戰向前,壬寅這天,就打到了灞上。秦國太子苻萇等人退到城南屯兵,秦國老大苻健帶著六千老弱病殘固守長安小城,把三萬精兵全都派出去,讓大司馬雷弱兒等人和苻萇合兵抵抗桓溫。三輔地區的郡縣紛紛投降,桓溫安撫當地居民,讓大家安心恢複生產。老百姓們爭著拿著牛肉和美酒來迎接犒勞晉軍,男女老少擠在路邊圍觀,有些老人感動得哭了,說:“做夢都沒想到今天還能再見到朝廷的軍隊啊!”
秦國丞相苻雄帶著七千騎兵在子午穀偷襲司馬勳,把司馬勳打敗了,司馬勳隻能退到女媧堡屯兵。
戊申這天,燕國老大慕容俊封撫軍將軍慕容軍為襄陽王,左將軍慕容彭為武昌王;任命衛將軍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鎮南將軍慕容評為司徒、驃騎將軍,封上庸王;封安東將軍慕容霸為吳王,左賢王慕容友為範陽王,散騎常侍慕容厲為下邳王,散騎常侍慕容宜為廬江王,寧北將軍慕容度為樂浪王;又封弟弟慕容桓為宜都王,慕容逮為臨賀王,慕容徽為河間王,慕容龍為曆陽王,慕容納為北海王,慕容秀為蘭陵王,慕容嶽為安豐王,慕容德為梁公,慕容默為始安公,慕容僂為南康公;兒子慕容鹹為樂安王,慕容亮為勃海王,慕容溫為帶方王,慕容涉為漁陽王,慕容暐為中山王;任命尚書令陽騖為司空,還讓他繼續兼任尚書令。命令冀州刺史吳王慕容霸把治所遷到信都。一開始,燕王慕容皝覺得慕容霸這孩子特彆有才,所以給他取名叫霸,還打算立他為世子,大臣們勸了才作罷,但對他的寵愛還是超過了世子。就因為這個,慕容俊特彆討厭慕容霸,因為慕容霸曾經騎馬摔了一跤,把牙磕掉了,慕容俊就給他改名叫缺;沒多久又因為一些讖文,又給他改名叫垂;還讓他當了侍中,負責留台的事務,後來又把他派去鎮守龍城。慕容垂到了東北,很得當地人心,慕容俊就更討厭他了,又把他召了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月,江西那邊有一千多流民,帶頭的叫郭敞,他們抓住了陳留內史劉仕,跑去投降姚襄。這消息傳到建康,大家都嚇壞了,趕緊讓吏部尚書周閔當中軍將軍,在中堂屯兵;豫州刺史謝尚也從曆陽趕回保衛京城,加強長江沿線的防守。
王擢把陳倉打下來了,還殺了秦國扶風內史毛難。
北海有個叫王猛的家夥,從小就特愛學習,這人灑脫又胸懷大誌,一般的小事他根本瞧不上,所以周圍人都覺得他不咋靠譜,挺輕視他的。但王猛自己倒是悠哉悠哉,沒啥所謂,一直隱居在華陰。後來聽說桓溫打進關中了,他就穿著粗布衣服去見桓溫,一邊抓著虱子,一邊跟桓溫高談闊論當下的局勢,那叫一個旁若無人。桓溫一看,覺得這哥們兒不一般啊,就問他:“我奉天子的命令,帶著十萬精銳部隊來給老百姓除掉那些殘暴的賊人,可這三秦地區的豪傑咋沒一個來投奔我的呢?這是為啥呀?”王猛說:“您大老遠跑了幾千裡,深入敵人地盤。現在長安就近在眼前了,您卻不渡過灞水進攻,老百姓摸不透您到底咋想的,所以就不來唄。”桓溫聽了,一時語塞,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說:“咱江東可沒你這樣的人才啊!”然後就任命王猛做軍謀祭酒。
桓溫跟秦國丞相苻雄他們在白鹿原乾了一仗,桓溫這邊沒占到便宜,死了一萬多人。剛開始的時候,桓溫想著拿秦國地裡的麥子當軍糧,結果秦人把麥子全割了,堅壁清野對付他,這下桓溫的軍隊沒吃的了。六月丁醜這天,桓溫隻好帶著關中三千多戶人家往回走。他想任命王猛當高官督護,還想帶王猛一起回江東,王猛卻拒絕了,沒答應跟他走。
呼延毒帶著一萬人馬跟著桓溫回去。秦國太子苻萇等人追著桓溫打,等追到潼關的時候,桓溫的軍隊接連吃敗仗,損失的人數以萬計。
桓溫在灞上駐紮的時候,順陽太守薛珍勸桓溫直接進軍逼近長安,桓溫沒聽他的。薛珍就帶著自己那部分軍隊單獨過河進攻,還真有點收獲。等桓溫退兵的時候,薛珍才回來,然後在眾人麵前大肆宣揚,一個勁兒地吹噓自己多勇敢,還指責桓溫太謹慎膽小。桓溫一氣之下,就把薛珍給殺了。
秦國丞相苻雄在陳倉攻打司馬勳和王擢,司馬勳逃到漢中,王擢逃到略陽。
秦國任命光祿大夫趙俱當洛陽刺史,鎮守宜陽。
秦國的東海敬武王苻雄在雍地攻打喬秉,丙申這天,苻雄去世了。秦國老大苻健哭得那叫一個傷心,都吐血了,還說:“難道老天不想讓我平定四海嗎?咋這麼快就把我的元才苻雄字元才)給奪走了呀!”還追封苻雄為魏王,葬禮按照晉朝安平獻王的規格來辦。苻雄因為輔佐苻健建國功勞巨大,官位做到將相,權力跟君主差不多,但他為人謙遜,對誰都友善,還遵守法令製度,所以苻健特彆看重他,經常說:“元才,就是我的周公啊。”苻雄的兒子苻堅繼承了他的爵位。苻堅這人特彆孝順,從小就有誌向有度量,學問淵博,啥都會,還喜歡結交英雄豪傑,呂婆樓、強汪還有略陽的梁平老都跟他關係特好。
燕國樂陵太守慕容鉤,是慕容翰的兒子,他和青州刺史朱禿一起治理厭次。慕容鉤仗著自己是皇室宗親,老是欺負朱禿。朱禿實在忍不了這口氣,秋天七月的時候,就偷襲慕容鉤,把他給殺了,然後往南跑去投奔段龕。
秦國太子苻萇在雍地攻打喬秉,八月的時候,把喬秉給殺了,這下關中地區都被秦國平定了。秦國老大苻健為了獎賞抵抗桓溫的功臣,任命雷弱兒為丞相,毛貴為太傅,魚遵為太尉,淮南王苻生為中軍大將軍,平昌王苻菁為司空。苻健處理政事特彆勤奮,還經常把公卿大臣們召集過來,一起討論治國之道。之前趙國統治的時候,又殘暴又奢侈,苻健上台後,改成寬厚簡約、勤儉節約,還尊崇儒學,禮遇士人,所以秦國老百姓都挺高興的。
燕國大規模地征調軍隊,在發布詔令的那天,把這次征兵行動叫做“丙戌舉”。
九月,桓溫從討伐秦國的地方回來,東晉皇帝派侍中、黃門到襄陽去犒勞桓溫。
有人告發燕國黃門侍郎宋斌等人謀劃擁戴冉智當老大然後造反,這些人全都被處死了。宋斌是宋燭的兒子。
秦國太子苻萇在抵抗桓溫的時候,被流箭射中,冬天十月的時候,去世了,諡號是獻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