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安皇帝丁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90章 安皇帝丁(1 / 1)

牢之帶著軍隊駐紮在溧洲,手下參軍劉裕提議去攻打桓玄,可牢之沒答應。桓玄呢,派了牢之的族舅何穆去勸他:“從古到今,那些手握超強權勢、立下超猛功勞的人,有幾個能保全自己的?像越國的文種,秦國的白起,漢朝的韓信,都是給英明的主子效力,可功勞到手,不還是被殺了,更何況你現在是給桓玄這主兒乾活呢!你要是打贏了,桓玄會覺得你威脅太大,可能滅你全族;打輸了,你自己這一族也得玩兒完,你這咋整嘛!不如趕緊換個思路,跟桓玄合作,還能一直享受榮華富貴。你看古人,像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勃鞮砍了晉文公的袖子,後來不也能輔佐他們嘛,桓玄跟你又沒啥深仇大恨!”這時候,譙王尚之已經戰敗,大家心裡更慌了,牢之還真有點聽進去何穆的話,跟桓玄開始暗通款曲。

東海中尉何無忌,他是牢之的外甥,和劉裕一起拚命勸牢之彆這麼乾,可牢之壓根不聽。他兒子劉敬宣也勸:“現在國家形勢那叫一個危險,天下的關鍵就掌握在您和桓玄手裡。桓玄靠著他爸他叔的家底,占了大半個南方,勢力老強了。要是這次放他一馬,等他威望立起來,再想收拾他可就難了,搞不好就跟當年董卓亂政一樣啊!”牢之生氣地說:“我能不知道嘛!拿下桓玄對我來說就跟翻個手掌一樣容易。但問題是,收拾了桓玄,我咋跟驃騎將軍交代啊!”

三月初一,牢之派劉敬宣去找桓玄投降。桓玄心裡其實想弄死牢之,表麵上還跟劉敬宣一起吃飯喝酒,擺出名書畫跟他一起欣賞,就為了穩住他。劉敬宣沒察覺到桓玄的心思,桓玄身邊的官員都你看我我看你,直冒冷汗。桓玄還任命劉敬宣當了谘議參軍。

這邊元顯本來準備出發,聽說桓玄已經到了新亭,嚇得趕緊棄船,退到國子學駐紮。三月二十七日,在宣陽門外列陣。結果軍隊裡突然開始互相傳,說桓玄已經到了南桁,元顯一聽,立馬帶兵想回宮。桓玄派人拿著刀在後麵追著喊:“放下武器!”元顯的士兵一下子全跑光了,元顯騎著馬逃回東府,就張法順一人騎馬跟著他。元顯找他爸道子問該咋辦,道子啥辦法沒有,就知道對著他哭。桓玄派太傅從事中郎毛泰把元顯抓了送到新亭,綁在船前數落他的罪狀。元顯還狡辯:“都怪王誕和張法順把我帶溝裡了!”

三月二十八日,恢複隆安年號,皇帝派侍中到安樂渚去慰勞桓玄。桓玄進了京城,假傳聖旨解除戒嚴,自己掌握了朝廷各種大權,又是都督中外諸軍事,又是丞相,還錄尚書事,兼任揚州牧,同時管著徐、荊、江三州刺史,還拿著象征最高權力的黃鉞。桓玄安排桓偉當荊州刺史,桓謙當尚書左仆射,桓修當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當江州刺史,卞範之當丹陽尹。

桓玄剛起兵的時候,侍中王謐奉詔去見桓玄,桓玄對他那叫一個客氣。等桓玄掌權了,就任命王謐當中書令。這王謐是王導的孫子。新安太守殷仲文,是殷覬的弟弟,桓玄的姐姐是殷仲文的老婆。殷仲文聽說桓玄打進了京城,直接棄了郡守的職位來投奔桓玄,桓玄讓他當了谘議參軍。劉邁去見桓玄,桓玄問他:“你不怕死啊,還敢來?”劉邁說:“像管仲射鉤、勃鞮斬祛,加上我這事兒,不就三件了嘛!”桓玄一聽挺高興,也讓他當了參軍。

三月二十九日,有關部門上奏說會稽王道子整天喝酒放縱,還不孝順,應該砍頭,皇帝下詔把他流放到安成郡;元顯、東海王彥璋、譙王尚之、庾楷、張法順、毛泰這些人都在健康市場被砍頭。桓修替王誕求情,王誕才被流放到嶺南。

桓玄讓劉牢之當會稽內史。劉牢之心裡不爽:“剛開頭就把我的兵權拿走,這禍事要來了啊!”劉敬宣請求回去勸勸牢之,讓他接受任命,桓玄就放他走了。劉敬宣回去勸牢之偷襲桓玄,牢之猶豫來猶豫去,又把軍隊移到班瀆,還偷偷跟劉裕說:“我打算往北去廣陵找高雅之,起兵拯救國家,你能跟我一起不?”劉裕說:“將軍你帶著好幾萬精兵,說投降就投降了。桓玄剛得誌,那威風傳遍天下,現在朝廷內外人心都向著他,你覺得廣陵能去得了嗎?我打算回京口,重新當我的老百姓。”何無忌問劉裕:“我該咋辦啊?”劉裕說:“我看鎮北將軍劉牢之肯定沒啥好下場,你不如跟我回京口。桓玄要是老老實實當臣子,咱就跟著他乾;要是他不安分,咱就一起收拾他。”

這時候劉牢之把手下官員都召集起來,商量著占據江北去討伐桓玄。參軍劉襲說:“最不應該乾的事兒就是造反。將軍你以前反王兗州,最近又反司馬郎君,現在又要反桓公,一個人反三次,還咋在江湖上混啊!”說完扭頭就走,其他官員也都跟著散了。劉牢之害怕了,讓劉敬宣去京口接家人,結果劉敬宣沒按時回來,劉牢之以為事情敗露,桓玄要派人來殺他了,就帶著手下往北跑,到了新洲,上吊死了。劉敬宣回來,都沒時間哭,趕緊渡江跑去廣陵。手下的人把劉牢之收斂了,把他的屍體運回丹徒。桓玄知道後,讓人把棺材劈開,砍下劉牢之的頭,把屍體扔在集市上示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後桓玄搞了個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亨。

桓玄假意推辭丞相和荊、江、徐三州的職位,朝廷又改授他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領豫州刺史,還是掌握各種大權;封琅邪王德文為太宰。

司馬休之、劉敬宣、高雅之這些人都跑到洛陽,把自家子弟送到後秦當人質,請求後秦幫忙。後秦王姚興給了他們符信,讓他們到關東去招兵,還真招到幾千人,又回到彭城一帶駐紮。

孫恩帶著人攻打臨海,臨海太守辛景把他打敗了,孫恩之前搶來的三吳地區的男女,死得差不多了。孫恩怕被官軍抓住,直接跳海自殺了,他的黨羽和那些歌女、小妾跟著一起跳海的有好幾百人,這叫啥“水仙”。剩下的幾千人又推舉孫恩的妹夫盧循當頭兒。這盧循是盧諶的曾孫,長得精神,還多才多藝。年輕的時候,有個和尚惠遠就跟他說:“你這人看著挺有風度,可誌向不太正啊,咋回事呢?”太尉桓玄想安撫東邊的地方,就任命盧循當永嘉太守。盧循雖然接受了任命,但還是繼續到處搞破壞。三月三十日,後燕大赦天下。

河西王禿發利鹿孤生病了,臨死前下令把國家大事交給弟弟禿發傉檀。以前,禿發思複鞬就特彆看重禿發傉檀,跟兒子們說:“傉檀這孩子,見識和能力你們都比不上。”所以他的幾個哥哥都沒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弟弟。禿發利鹿孤在位的時候,啥事兒也不管,國家大事都交給禿發傉檀。禿發利鹿孤死了以後,禿發傉檀繼位,改稱涼王,改年號為弘昌,把都城遷到樂都,給禿發利鹿孤上諡號為康王。

夏天四月,太尉桓玄出城駐紮在姑孰,推辭了錄尚書事這個職位,皇帝下詔同意了,但朝廷大事還是得去問他,小事就由尚書令桓謙跟卞範之決定。

從隆安年開始,朝廷內外的人都被禍亂搞得煩死了。桓玄剛到的時候,罷黜了一些奸佞小人,提拔了一些有才的人,京城的人都挺高興,覺得這下能安穩點了。結果沒過多久,桓玄就開始奢侈放縱,政策變來變去,朝廷裡拉幫結派,還不把朝廷當回事兒,連皇帝用的東西都給削減了,皇帝差點連飯都吃不上,衣服都沒得穿,大家這下又失望了。三吳地區鬨大饑荒,人口減少了一半,會稽地區少了十分之三四,臨海、永嘉地區幾乎沒人了。那些有錢人,穿著華麗的衣服,懷裡揣著金銀財寶,隻能關著門等死。

乞伏熾磐從西平逃回苑川,南涼王禿發傉檀把他的老婆孩子還給他了。乞伏乾歸讓乞伏熾磐去後秦朝拜,後秦主姚興任命乞伏熾磐為興晉太守。

五月,盧循從臨海打到東陽,太尉桓玄派撫軍中兵參軍劉裕帶兵去打他,盧循戰敗,逃到永嘉去了。

高句麗攻打宿軍,後燕平州刺史慕容歸直接棄城跑了。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聚焦東晉末年桓玄起兵奪權的關鍵曆程,字裡行間儘顯權力場的殘酷博弈、人性的複雜搖擺以及時代的動蕩不安。從軍事決策到政治洗牌,從個體命運到王朝興衰,多個維度共同勾勒出一幅亂世圖景,其中蘊含的曆史教訓至今仍發人深省。

軍事抉擇:信念崩塌下的連鎖潰敗

劉牢之的軍事決策失誤成為引爆局勢的關鍵導火索。作為東晉北府兵的核心將領,他手握數萬勁旅卻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最終淪為權力棋局的犧牲品。何穆以文種、白起、韓信等曆史人物的悲劇為例進行遊說,精準擊中了劉牢之“功高震主”的心理軟肋。他既擔憂平定桓玄後難以應對朝廷猜忌,又幻想通過依附桓玄保全富貴,這種搖擺心態讓他陷入“一人三反”的道德困境,最終在眾叛親離中自縊身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裕的清醒判斷。當劉牢之邀請他共赴廣陵時,劉裕敏銳地指出“彼新得誌,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拒絕參與這場注定失敗的冒險。這種審時度勢的能力,為他日後崛起埋下伏筆。而參軍劉襲“一人三反,何以自立”的怒斥,不僅道破了劉牢之的致命缺陷,更揭示了亂世中“政治信譽”的重要價值——失去道義支撐的軍事力量,終究難逃崩塌的命運。

政治洗牌:權力更迭中的利益重構

桓玄入京後的一係列操作,展現了權臣奪權的典型路徑。他先是通過“稱詔解嚴”實現權力合法化,隨後迅速構建以桓氏家族為核心的權力網絡:任命桓偉、桓謙、桓修等親信分掌要害職位,同時吸納王謐、殷仲文等士族代表,形成新的統治聯盟。這種“家族化+士族合作”的模式,既延續了東晉門閥政治的傳統,又強化了個人集權。

在清算政敵的過程中,桓玄展現出冷酷與權謀並存的特質。他先以“酣縱不孝”罪名流放會稽王道子,隨後斬殺司馬元顯、譙王尚之等核心反對派,卻對王誕等次要人物網開一麵,這種區彆對待既清除了主要威脅,又避免了過度株連引發的反彈。值得注意的是,桓玄對劉牢之的處置尤為毒辣——先剝奪兵權,再通過拖延戰術製造猜忌,最終逼死對手後仍“斫棺斬首,暴屍於市”,這種極端行為既暴露了他的殘忍本性,也為其統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社會鏡像:亂世中的生存百態

這段曆史生動呈現了東晉末年的社會風貌與人心向背。三吳地區的大饑荒導致“戶口減半”,即便富室也“閉門相守餓死”,這種慘烈景象與統治階層的權力鬥爭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亂世中底層民眾的悲慘命運。孫恩起義的餘波同樣耐人尋味,起義失敗後“赴海死”的“水仙”現象,既反映了宗教狂熱的影響,也展現了亂世中民眾的絕望反抗。

在統治階層內部,不同群體的選擇構成了豐富的曆史麵相:何無忌的忠誠追隨、敬宣的愚孝盲從、劉邁的機智自存、惠遠和尚的先知預判,共同構成了權力遊戲中的眾生相。桓玄初期“黜奸佞,擢俊賢”的舉措曾讓京師民眾“冀得少安”,但他很快暴露的“奢豪縱逸,政令無常”,又迅速消耗了民眾期待,這種從希望到失望的轉變,預示著其統治難以長久。

曆史啟示:權力遊戲的永恒法則

這段史料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智慧:劉牢之的悲劇證明,沒有堅定政治立場和道義底線的軍事力量,終將淪為權力的玩偶;桓玄的短暫成功與最終失敗則揭示,依靠權謀和暴力建立的統治,缺乏民意基礎和製度支撐,必然難以持久。而劉裕的崛起軌跡——從拒絕盲動到積蓄力量,從觀察時局到伺機而動——則展現了亂世中成功者的必備素質:清醒的判斷、堅韌的耐心和準確的時機把握。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桓玄之亂本質上是東晉門閥政治走到儘頭的標誌性事件。桓氏家族的興衰、北府兵的嬗變、士族與寒門的博弈,共同推動著曆史走向新的階段。這段充滿背叛、殺戮與掙紮的曆史,不僅是權力鬥爭的教科書,更是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全景展示,為理解中國古代政治運作與社會變遷提供了寶貴的案例。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