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春風雨露,關鍵點就在於春風、雨、露這三者上。
本意指春季滋養萬物生長的自然現象,實則其中蘊含著類似月華一樣的天地精華。
春天到了,萬物複蘇。
什麼時候才是春天?
全國大部分地區,是立春之後,便稱得上春天的前奏。
古人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即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冬眠的蟲子開始蘇醒,河裡的魚類開始破冰而出。
緊接著是雨水。
一場春雨過後,被滋潤的大地,很快從沉睡中醒來。
唐韓愈有詩雲: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就是春風雨露的力量。
民間更是有諺語,曰:春雨貴如油。
雨水的多少,關係到一年最重要的春耕,乃至一整年的作物收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驚蟄春分清明這三個節氣,則是萬物生機進一步迸發,正式進入春季。
穀雨就到暮春了,給已經種下的作物,再來一場雨水,好讓五穀得到充分滋養,快速生長。
換作往年,肯定是立春過後就開始下雨。
特彆是雨水、驚蟄、春分這期間的雨,綿綿不斷,潤物無聲,落到大地上,浸透每一寸經曆過寒冬旱季的土地。
當然,不是說天上下的,都是春風雨露。
那叫春雨,叫無根水,還談不上春風雨露。
隻能說蘊含少數能量。
跟月光普照大地時,灑下的月華性質差不多。
春風雨露蘊含其間,想要像月華露一樣獲得,得通過特殊辦法凝練出來。
聽起來好像簡單不少,實則一點也不,甚至更加困難。
因為它的時間是限定的。
然而今年屬實反常。
或者說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就已經出現乾旱現象,持續半年後,旱情有點嚴重。
即便是江北這種一年四季綠色盎然的地方,都能感覺到周圍的植物雖然沒有乾枯發黃,但明顯沒有以往春天、春夏交際那種勃勃生機。
有點發蔫,無精打采。
這都是缺水導致的。
足足到五月份,才開始預告有雨。
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地方天氣預報顯示有雨,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雨水落到地麵。
這種情況下,陳景樂沒有十足把握,一定能收集到春風雨露。
又或者收集到了,但已經是立夏,這到底還算不算春風雨露呢?
在沒有得到實踐結果之前,他的內心是有很多疑問的。
“雖然已經立夏,但有些地方其實還是晚春。人間四月芳菲儘,山寺桃花始盛開嘛。況且這才剛到農曆四月中旬。”
隻能這麼安慰自己。
不管如何,都要試一試。
……
雨來了。
這次天氣預報沒有失約。
雖然隻是濛濛細雨,卻讓乾旱許久的這方天地喘了口氣。
久旱逢甘霖。
已經是中階煉氣士的陳景樂,敏銳察覺到,這場細雨中,確實蘊含著和月華一樣的天地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