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後,陳景樂便開始操作。
把他的煉丹爐架到燃氣灶上。
至於為什麼用燃氣灶而不是柴火灶……
雖然柴火煮的粥是更好喝,可燃氣煮的也沒吃壞肚子,不是麼!
關鍵是燃氣灶更方便調節溫度。
如果不是家裡沒有電磁爐,他甚至想過用電磁爐來加熱,那樣對溫度的掌控更簡單。
“熟地黃、人參、蜜炙黃芪、桑白皮、五味子、紫菀……”
這是他根據古今中藥學名藥理,翻譯過來,再三確認沒有問題後的聚氣丹丹方。
紫菀便是藥引。
至於具體比例,就隻有陳景樂自己知道。
連抓藥時候克數都不一樣,為的就是防止丹方泄露。這樣彆人頂多知道他抓的藥是補氣健體的,具體成藥配比並不清楚。
總之小心無大錯。
彆看市場上很多藥的材料,好像大同小異,但是比例跟藥引不一樣,功效區彆是很大的。
這個少放點,那個多放點,就成了另一種藥劑。
因此主次不能亂。
具體煉藥過程,陳景樂並不打算參考古代那些方士或者藥師。
他們那些所謂的煉丹術,都是忽悠人的。
草木派還好,金石派各種重金屬中毒,說好的求長生,結果一個噶得比一個早。
並不具備參考價值。
在沒有真正的煉丹師手記情況下,隻能靠他自己摸索。
煉丹攻略在他腦海裡,按理說他才是這個星球上,最清楚丹藥該如何煉製的人。
雖然隻是入門級煉丹師,但對溫度的掌控,還是比一般廚師要強的。
再怎麼菜,他也是煉丹師啊!
“先放熟地黃。”
陳景樂緊盯著鍋內變化,當溫度加熱到一定程度,一絲絲肉眼難以辨彆的、淡淡的藥性能量,從熟地黃中析出。
他趕緊施展係統傳授的煉丹秘術,控製好這部分藥性,移動到一旁,同時加入第二味藥材。
如此反複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每種藥材需要的溫度其實是不一樣的,所以要不停地操作。
“感覺跟煮藥差不多啊。”陳景樂心裡嘀咕。
其實這就是在煮藥。
隻不過要精力更加集中,操作更加謹慎,過程更加複雜。
析出的藥性能量彙聚到一起,瞬間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融合、變化、再融合。
要是中間一個不小心,融合得不好,這爐丹藥基本就毀了,或者品質嚴重下降。
這種實驗過程,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
因為是需要經過數以萬千次嘗試,才最終得出結論。
曆史上那些醫藥大佬們,能根據不同的藥性,製定出針對各種病情的藥方,已經很厲害了。
曆經幾千年用無數人命總結下來的經驗,最終傳到今天的我們手中。
丹方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已經脫離世俗範疇水平。
陳景樂不確定曆史上有沒有出現過修仙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是沒有的。
人人都在求仙修道,求長生不老,然而頂多不過百歲。
又或者有,但是被曆史的迷霧掩蓋住了。
不過這都不是他現在應該深究的東西,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說。
……
煉丹真的是一項很考驗耐心和專注程度的工作,動輒好幾個小時起步。
這還是最簡單的聚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