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此刻,楊主任方才恍然大悟,自己還是遠遠低估了張景的實力。
看來,他絕不是僅僅理論知識紮實,隻會紙上談兵而已。
剛剛還一直擔心他是因為年輕好勝,由於一時衝動,才口出“狂言”呢。
現在想想,真是多慮了!
張景之所以敢拿“職業生涯”來打這個“賭”,那是因為他有十足的把握。
這就好比,麵前坐的是一個大學生,你要考他二十以內加減法,難道需要有絲毫的發怵嗎?
既然對於療效的擔憂已經沒有了,於是楊主任開始從容思考眼前的突發狀況。
事情結果已經清晰地擺在麵前,張景開的中藥被人給掉了包!
那麼,又是誰乾的呢?
這個方子從拿走到半個多小時後取回藥汁,除了蘇敏娟外,總共經手不過兩撥人。
那就是本醫院中藥房抓藥的和煎藥室煎藥的。
難道是抓藥的藥師抓錯了?
抑或是煎藥的藥師搞混了?
略微想想,其實都可以排除。
首先,整張方子就兩味中藥,被動出差錯的可能性極小。
此外,他們都跟張景無怨無仇的,主動弄錯的可能性更小。
況且,他們看到的是自己開具的處方簽的字,壓根兒就不知道張景這號人物的存在。
這樣一來,理論上就隻剩下全程參與的患兒主治醫生,也就是蘇敏娟了。
不過,楊主任心裡也很清楚,蘇敏娟同樣沒有“作案”的動機。
患兒病床是由她主管的,由於治療效果不佳,家屬天天要找上級醫生高主任,高主任又躲著不肯相見,蘇敏娟肯定早已不堪其擾。
好不容易來了個愣頭小夥子主動甘願“頂包”,自然是求之不得。
如果患兒的病能夠就出治愈,蘇敏娟同時也能卸下了包袱,自然是皆大歡喜。
萬一中藥效果不佳,反正醫務科陸科長都已經出麵了,後續是要轉院還是要怎麼處理,自然也是無需她去操心的。
再一細想,不僅沒有動機,依照楊主任對蘇敏娟的了解,她也根本沒有這個膽子。
既然如此,那麼最大的嫌疑人就隻有一個,那就是高主任了!
因為她是病房內侯藥期間唯一中途出過門的人,而且一去就是十幾分鐘,回來的時候臉上更是難掩得意的笑容。
還有一個,剛剛說起藥汁顏色不對的時候,高主任也是急不可耐地跳出來辯駁。
等到被張景用實力懟回去後,臉色立馬變得很難看,就像是被人踩住了尾巴似的,整個人都蔫了。
於是乎,事情的原委至此已經變得非常清晰。
高主任為了贏得這場“賭局”,想要穩操勝券,居然不惜違反一個從醫者最起碼的職業操守。
用“狸貓換太子”之掉包計,視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如同兒戲。
隻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了石頭,卻重重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