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的話讓諾維科夫也有些發愣,他本以為叫他過來是為了繼續跟蘇維帝國後勤部要坦克跟火炮。
聊天的結果是整編騎兵集團?
自己沒聽錯吧,但凡有點實力的帝國,全都在搞機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誰還玩騎兵啊。
就連小鬼子,也批量的取消騎兵兵種,更換為搜索聯隊了。
“你沒聽錯,幫我協調一批馬鐙、馬具,我要在伏爾加河畔整編一個騎兵集團出來。”
在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騎兵依然有發揮的空間。
李峰當然清楚,機械化步兵更好。
眼下一大片爛地,在冰凍期到來之前,坦克跟卡車休想跑起來。
癱瘓在泥地裡的裝甲車、坦克,還不如騎兵的馬刀好用。
利用好地形優勢,維持不能發揮一下騎兵集團的用處。
哥科薩騎兵還是有道理的。
日後騎兵集團可以往兩個方向發展,分彆是騾馬化步兵師跟山地師。
帝國放棄騎兵的原因之一,就是騎兵的投入不低,訓練難度高,還不如培養坦克跟裝甲車。
放在李峰這裡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所在區域有遊牧族群,要馬有馬,要騎術有騎術。
短期內就能把這些騎兵組織起來,形成規模。
諾維科夫看著作戰地圖,皺著眉頭詢問:“長官,您打算編多少人?三個師?五個師?”
三個?
五個?
李峰嗬嗬一笑。
諾維科夫的思想還沒轉變過來,太小看他李峰的胃口了。
按照蘇維帝國遊牧族群的規模,以及預備兵力的情況,整編出八九十個,乃至上百個騎兵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考慮到資源調度情況,拉出80個騎兵師絕對板上釘釘。
手握哥科薩騎兵族群,隻搞三五個騎兵師,未免看不起李峰了。
至少10師起步,保守一點15個師,瘋狂一點就是20個師了。
一個騎兵集團,轄56個騎兵軍,每個軍轄3個騎兵師。
每個師40005000人,配備馬匹,搭配部分bt7快速坦克。
算下來是七八萬人的規模。
以李峰的外掛能力,再加上他本人的指揮水平,七八萬人不嫌少,七八十人都不嫌多。
“諾維科夫同誌,你按照20個師的規模搭配後勤裝備,配備馬匹、坦克、火炮、槍械,重點是補充反坦克地雷跟反坦克手雷。”
“我會從第八戰區調幾個可以獨當一麵的軍官過來,擔任騎兵集群的指揮官。”
“是,長官,我現在就去安排。”
等諾維科夫出去後,李峰眯著眼睛思考了一下。
準備把漠北的何祝國調過來,擔任騎兵集群的副司令,他本人兼任司令。
孫德勝就在獨立軍內,也把他手上的三個騎兵師拉出來,並入騎兵集團軍,同樣擔任副司令。
兩個副司令配合,足夠撐起騎兵集團。
李峰手上有一份蘇維帝國開戰前整編的騎兵師的規劃,一個普通的騎兵師大概1萬人,百分之八十的裝備馬匹,也就是八九千匹戰馬。
還需要搭配輕型坦克64輛,裝甲車18輛。
和120口徑,用於步兵支援),反坦克炮32門,高射炮48門。
額外配備卡車55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