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不是孬種,上了戰場也敢衝。
卻在敵人的槍炮之下變成肉渣。一波又一波的衝鋒,一茬兒又一茬兒的倒下去。
佟旅長跟日本人打了幾年,他從來不怕死,怕的是到死也看不到希望。
這幾年打下來,隻看到差距越來越大,看到敵人越來越厲害,看到的是越來越絕望的局麵。
戰場是不講道理的,國力羸弱需要多少血肉之軀去填?
一萬人?
十萬人?
還是一百萬人?
佟旅長備受打擊,身上的精氣神已經不多了,可能再來一場戰敗,就會把這個西北漢子擊垮。
但如果來一場勝利呢,會不會多一點希望?
獨立第三旅可以安排三個連的步兵參與伏擊,佟旅長親自帶隊。
如果情況不妙,他會果斷帶人撤離,以保存實力為主,絕不跟著李峰送死。
跟佟旅長商定好後,鬼子的輜重大隊也出現在山區之內。
從平原轉入山區,隨後朝著偵查好的山路邁進,77輛馬拉大車依次進入山口,輜重兵大隊浩浩蕩蕩。
鬼子早期叫輜重兵大隊,後續調整了師團結構,輜重兵一般是聯隊配置,下帶各個中隊,也有稱呼是騾馬大隊跟卡車大隊。
不同日期,不同配置,它的名字也不一樣。
大多數情況是有挽馬中隊,主要負責火炮牽引跟物資運輸。
還有馱馬中隊,負責山區跟複雜地形運輸。
此刻獨立團要伏擊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個馱馬中隊,進入了山區當中,配備馬車77輛,有輜重兵622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配備一個步兵小隊+騎兵中隊護航,整體兵力接近千人規模。
騎兵中隊在前,馱馬中隊在中,步兵小隊在後。
依次進入山路,確保物資運輸的安全。
這些人連夜行進,很快就到達山區核心地段,出現在李峰偵察兵的視野範圍內。
當然了,也出現在他即時戰略的視角範圍內。
伏擊地點的選擇很有講究,既要結合有利地形,還要形成分割掐頭去尾,攔住護航的騎兵中隊跟步兵小隊,重點解決輜重兵。
趙剛、張喜民給佟旅長帶去了山區地圖,是一張由周福海安排人測繪的詳細地圖。
李峰不需要地圖,他本身就是一個活地圖。
約定伏擊地點在八岔溝。
顧名思義也能知曉這片地形的複雜,山溝縱橫,山路狹窄,適合打家劫舍再分贓逃離。
在鬼子騎兵中隊安穩度過以後,李峰才安排人進入這片區域埋雷。
趕在輜重隊到來之前,有一個時間差,利用手榴彈、火藥、地雷埋設了一片路段。
佟旅長、騎兵營分彆在八岔溝的南北兩側設伏,架設機槍、擲彈筒、迫擊炮。
一切準備就緒,等著敵人進入伏擊圈。
這一路上安全非常,又有騎兵中隊在前邊偵查探路,森田中隊表現的異常輕鬆。
甚至還在路邊摘了不少野果,酸了吧唧,澀了吧唧。
喜歡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請大家收藏:()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