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吟詩一首,“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乾了,掀翻駐蒙軍,雄踞西北。”
這才對嘛。
你楚雲飛要能力有能力,要兵力有兵力,何必給老西打工呢。
掀桌子吃飯,有多大鍋,煮多大飯,何至於看彆人臉色。
有時候一個契機,確實有助於做正確的決定。楚雲飛下定決心,脫離晉綏軍序列,拉幫搭夥過來跟李峰乾。
“你我聯手,區區26師團還是問題嗎?你看目前敵軍部署情況,有沒有想法?”
楚雲飛進入狀態,他自信對戰局的把握也有一定的水平。
一開口就扭轉了李峰的思路,在雁北地界作戰不如進攻綏西。
為什麼這麼講,雁門關連同第一軍,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吸引第一軍的鬼子過來。
往東靠近察南,有一個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幾乎與26師團連成一片,可互相助勢。
往北挨著綏遠,那邊是一個騎兵集團。
無論怎麼打,都要麵臨第一軍、察南混成旅團跟騎兵集團的聯合反擊。
用古語講這是三戰之地,易攻不易守,即便拿下雁北,也要耗費極大的精力,應對日軍反撲。
既然如此,不如在雁北保持對峙,集結一股精銳兵力,打鬼子的機動部隊去。
精銳往綏遠突進,那邊都是騎兵,機動性高,兵力少,一旦遇襲勢必從最近的雁北增兵支援。
隻要26師團向綏西援兵,既可以選擇圍點打援,也可以選擇趁機清掃雁北兵力,主動權在手,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楚雲飛確實有點東西啊,在戰略層麵有獨特見解。
李峰聽勸,手握兩個騎兵團,兩個裝甲連,可以發揮部隊的機動優勢。
再輔助楚雲飛的一個步兵團,足夠在綏遠收拾一兩個偽軍騎兵師,亦或者再乾掉鬼子一支騎兵部隊。
事不宜遲,兩人準備下午就前往和林,把指揮部遷移到綏西境內,專門針對騎兵部隊,搞一場漂亮的突襲。
楚雲飛手上調動騎兵營、358團核心班底,分彆讓孫銘、錢伯鈞帶隊入雁北。
整個調動命令跳過方立功,方立功是晉綏軍出身,也是老西的眼線,既然決定了脫離晉綏軍,自然要想辦法把他邊緣化。
46師其餘部隊不動,抽走精銳來參與突襲戰。
李峰、楚雲飛兩人的第一次聯合,保底乾掉兩個偽軍騎兵師吧。
弄一批戰馬,再賣個二三十萬大洋。
偽軍騎兵儼然成了李峰的養馬場。西虎口據點附近,已經出現了晉綏軍的影子。
羅蠻蠻很認清局麵,不敢有任何的阻攔,這夥偽軍已經沒日本人罩著了,但李峰也看不上他們。
繼續讓他們把守西虎口據點挺好。
楚雲飛一團一營兵力出西虎口,整個過程相當保密。
孫德海、錢伯鈞、孫銘三人在和林縣碰頭,除了這些部隊外,李峰調動了曹振宇的裝甲營,一並到達綏遠境內。
臨時指揮部也迎來了兩位師長,楚雲飛一路上對曹振宇相當感興趣。
亦或者說對李峰手上的坦克裝甲車感興趣,這樣的一個裝甲營,收拾一兩個缺乏重火力的步兵團輕輕鬆鬆。
“雲龍兄在萊茵河深造過,眼界更高,手段更廣,真是令人佩服啊。”
“機械化裝甲作戰,若非遇到雲龍兄,我楚某人怕是見都見不到。”
喜歡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請大家收藏:()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