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西、雁北很大的作用不是牽扯日軍,畢竟駐蒙軍有多少人,一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一個騎兵集團。
於正麵戰場動輒七八個師團的主力而言,這點兵力算不上什麼。
李峰的影響力也不是殲滅了日軍部隊,殲敵獲勝值得嘉獎,可最令統帥部動容的不是殲敵,而是獲得了大片的草場,能夠獲得戰馬跟馬匹。
在工業能力落後的國內,搞不到汽車,搞不到汽油,大多數時候需要靠畜力來運輸。
畜力的主要構成就是騾馬,日軍的馱馬師團、挽馬師團,也是依托大量的畜力來實現機動。
拖拽火炮需要馬匹,運輸糧草需要馬匹,翻山越嶺也需要馬匹。
南方沒有成型的馬場,每損失一匹戰馬就少一匹,得不到有效的補充,騾子都找不到多少幾個。
要麼從青寧地區補充,要麼從綏遠地區補充。
明顯後者的優勢更大。
楚雲飛可以隱晦的告訴其他人,老子手上有戰馬,有大批的牛馬羊,草原在這,牲畜繁多。
隻要一直握著進出綏遠的門口,有一支可以跟日軍抗衡的騎兵部隊,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戰略價值極大,拉攏價值非凡。
統帥部想借楚雲飛的手,將李峰拉攏到麾下做事,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馬匹,開辟養馬場,改善後方的畜力緊缺情況。
拉攏不少口頭說一說那麼簡單,需要付出真材實料的東西。
可以考慮給一個軍的方案,正兒八經的中央軍序列內的方案,把這支部隊拉攏到手心裡。
既可以應對日軍,又可以獲得馬匹資源,還可以分化晉綏軍的勢力,一舉三得的大好事兒。
李峰年輕,有西北軍的背景。可眼下西北軍分崩離析,已經沒什麼氣候。
年輕人容易掌控,也容易跟地方勢力造成衝突。
譬如35軍,長期在綏遠活躍。
李峰突然插一腳,把騎兵師安排到了九原,讓七路半怎麼想,讓老西怎麼想,讓林榆的兵怎麼想?
蛋糕就那麼大,突然來一個分蛋糕的過江龍,這條過江龍還猛的一塌糊塗,地頭蛇們就不安全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眼下這頭強龍踩著地頭蛇的腦袋起飛。
一腳插入綏遠,一手挖走楚雲飛,相當於同時得罪了周邊所有人。
得罪了七路半,得罪了老西,西北軍又沒落了,留給李峰的路隻有一個,抱上中央軍的大腿。
楚雲飛牽橋搭線,也為了促成這件事。
大樹底下好乘涼,單打獨鬥容易遇惡狼。
楚雲飛的關係除外,李峰本人的關係網也重新啟用起來了。
他的叔父曾是西北軍出身,也有一些舊部活躍在戰場上,眼下李峰搞出了名聲,這些關係也被人拉了出來。
軍內混需要背景,需要關係,更需要有人忠心。他李峰站在那,就能一定程度的代表西北軍。
如能吸收一些忠誠的舊部過來,對部隊的壯大還是非常有利的。
說這些有點遠,統帥部要拉攏李峰,拉住楚雲飛,必須給足夠的好處。
李峰眼下手握三個師一個旅,中將軍長的職務是跑不掉的,三五萬人也值一個中將。
統帥部有意把他跟楚雲飛部隊統一整編為軍,給李峰一個軍長職務,轄三個師一個旅,專門應對完備作戰。
以此來綁定統帥部跟這支部隊的關係。
楚雲飛目的很明確,把46師變成正兒八經的中央軍,可借機再去談軍械物資,談軍餉支援。
實現從晉綏軍到雜牌,再到中央軍的一個逆襲,這也符合軍人的晉升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