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召集騎兵師的精銳,安排一個營的騎兵在日軍搜索聯隊的必行路段上設伏,配備重機槍、迫擊炮、37毫米反坦克炮。
好好的招待一下裝甲車中隊。
命令騎兵聯隊跟隨,山形友大佐則乘坐汽車,命令機械化中隊即刻出發,利用摩托化優勢撕開防線!
引擎轟鳴聲撕破草原的寂靜,乘車中隊的168名士兵擠在十數輛卡車與摩托車上,戰車中隊的12輛輕型裝甲車呈一條長龍在山路上推進。
日軍駕駛員們非常放鬆,當做了一場春末郊遊。
奔襲150公裡,突然發起進攻,讓支那軍見識一下什麼是摩托化步兵,什麼是裝甲中隊。
帝國的鋼鐵洪流,不是支那軍能抵擋的。
老兵井上大尉還在炫耀,奪取熱河的時候,奔襲600公裡,屁股都坐疼了。嚇得支那軍不戰而逃,堪稱突襲戰的典範,能夠納入到陸軍戰術手冊當中。
川原少將也因此獲得了中將職務,成為帝國陸軍之中的一名新星。
現在想想,真懷念啊。
山形友大佐時刻關注騎兵聯隊的行進情況,整體的作戰計劃很簡單,機械化中隊先行撕開防線,騎兵聯隊隨後收割,但需要協調好兩支部隊的進場時間。
這算是一個難題,大佐一手托著下巴,還讓車隊臨時停下來休息了半小時。
活動了一下腰肢,站在路邊撒了泡尿。
這才繼續行進。
孫德勝帶騎兵營提前到多倫據點南部的沙陀鄉布防。
這邊多沙丘,看起來跟小山坡一樣,實則非常的鬆軟,一腳能踩出深坑,連放置重機槍的位置都沒有。
人為的搬來沙袋、木頭,橫在沙子上,將重機槍的三腳架給支撐起來。
特意選在這片地方,柔軟的沙地對布防不利,對鬼子的汽車也不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比較起來,對日軍的影響更大,反而是地形優勢。
騎兵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利用沙地的特性,挖出幾個隱蔽的暗堡,部署輕重機槍火力,形成交叉火力網。
又在陣地之前,埋好了一片雷區,靜待日軍過來。
地麵傳來微微的轟隆聲,日軍搜索聯隊的核心車輛,正一點點的靠近伏擊位置。
當他們駛入沙丘附近時,兩側突然傳來刺耳的哨聲。
刹那間,沙丘地上露出了一門門重機槍、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的炮口,黑洞洞的炮口正對著毫無防備的日軍車隊。
重機槍的火舌瞬間撕裂空氣,子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
噠噠噠的槍聲,伴隨著飛射的子彈。
日軍車輛頓時亂作一團,玻璃破碎聲,跟車輛緊急停車的金屬撞擊聲此起彼伏。
卡車被打爆油箱,燃起熊熊大火,車上的士兵還沒來得及跳下就被烈焰吞噬;摩托車隊試圖轉向躲避,卻被密集的彈雨覆蓋,車手當場死亡,整個車子直接撞上沙堆,鬼子的腦袋都紮了進去。
“有埋伏!後撤!”乘車中隊指揮官聲嘶力竭地大喊,但已經晚了。
37毫米反坦克炮發出怒吼,炮彈精準命中裝甲車。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一輛裝甲車瞬間被炸成廢鐵,車體碎片四處飛濺。
其餘裝甲車慌忙調轉方向,卻又陷入了預先埋設的地雷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中,裝甲車的履帶被炸斷,癱在原地動彈不得。
山形友大佐臉色大變,慌亂之下,竟然下令加速前進。可隊伍的眼前是一片狼藉,燃燒的車輛冒著黑煙,日軍屍體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乘車中隊死傷慘重。
喜歡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請大家收藏:()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