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大半天的進攻與反擊暫時的告一段落,雙方兵力重新進入對峙狀態,這一波反擊至少造成兩三千人的傷亡,造成幾百人的失蹤。
日軍損失戰車、火炮、槍械,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主動發起進攻的23師團以敗退結束,退到進攻之前的陣線附近,重新休整。
蘇維帝國的損失也不小,低估了小鬼子自殺式襲擊的破壞力,導致幾十輛坦克炸毀。
用一個詞形容雙方交戰,那就是糙。
各有各的優勢,但都沒有打出來,蘇維帝國沒有發揮出坦克多的優勢,日軍也沒發揮出單兵素質。
雙方的損失情況不一樣,日軍是死亡多,毛子是傷兵多。
不計代價的反擊,必然是加大傷亡。
因反擊有利,毛子之前在哈勒哈河西岸布防,決定趁機渡河到東岸,占據戰場的主動權,主動向小鬼子進攻。
各部開始頻繁調動,由坦克旅先行,渡河東進。
日軍也是比較強猛的,即便缺少重武器,缺少反坦克武器,依然想守住陣線。
頻頻發起肉彈攻擊,用步兵的血肉阻擋坦克壓進。
雙方再次爆發大戰,場麵慘烈。
李峰觀摩了許久,也學了大半天了,對毛子的大炮、飛機、坦克協同作戰模式有了深層次的了解,這種機械化展開的作戰方式,絕對是未來戰場的主流。
隨後又叫來了騎兵師內團級以上軍官,手把手拆解戰場情況,供他們了解。
騎兵屬於過時的機動兵種,每一匹戰馬想象成裝甲車或者坦克,思維格局得打開,才能煥然見新天地。
友軍跟敵軍交戰了整整五天,一直在哈勒哈河沿線廝殺,互相爭奪陣地。日軍的陣線再度收縮,呈現出全麵防守的狀態。
李峰也摸清了戰場的所有情況,準備在邊緣動動手了。
命騎兵師的參謀繪製了哈勒哈河的地圖,敵我雙方的部署呈現於地圖之上。
敵軍主力分成幾部分,主力23師團,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有一支7500人的國境守備隊,歸23師團的小鬆原中將指揮,透過即時戰略視野,對方的信息卡片上明確標記了人數71307500),並不滿編。
該部隊信息如下:
兵力:71307500;
九零式野炮75毫米):24門,
四一式山炮75毫米):8門,
步兵小炮:12門,
重機槍:20挺
輕機槍:70挺
高射機槍:16挺
在國境守備隊側翼作戰的是興安警備軍,一共四個騎兵團,一個獨立炮兵連,屬於關東軍麾下的偽軍騎兵團,2500人馬,四一式山炮4門,重機槍16挺。
23師團的主力不碰,那是毛子要做的事情。
李峰對這兩支部隊很有興趣,一個是裝備差,戰鬥力差,收拾起來簡單。
另一個是裝備好,兵力少,對需要繳獲作戰的騎兵師有利。
趁著正麵戰場焦灼,可以小試牛刀,先把四個騎兵團給滅了。
在主戰場側翼的下遊草場,沿著哈勒哈河往東七八公裡的位置,就是興安警備軍駐防區域。孫德勝的望遠鏡裡,興安警備軍的四座騎兵營地正像四坨鬆散的馬糞,毫無章法地散落在丘陵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