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總部給出的結論是撐一撐,到年底至明年初,將會有新的飛機入場,可以壓製第八戰區空軍。
取得製空權後,至少可以保證陣線的穩定。
同時開啟南線作戰,獲取大量的資源,就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介入這場戰爭。
以李峰為首的參謀人員,正在針對日軍防守陣線準備進攻預案。
還是開卷考試。
有關於日軍的布防情況儘數顯現於地圖之上,第八戰區的炮兵部隊,正在按照既定的方向、距離設置炮兵陣地,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
“各師的進攻預案再核對一遍。”
楚雲飛對著參謀官抬了抬下巴,第八戰區的炮團已換裝部分105毫米榴彈炮。
“告訴炮營,把射擊諸元校準到碉堡群的射擊死角,不用到停火期結束,隻要我們準備好了就給他們來個開門紅。”
“所謂的協議,不過是一張廢紙。”
沁河防線已經風聲鶴唳了。
為了確保進攻有效,楚雲飛根本沒有用電台通訊,而是選擇用騎兵向各個部隊傳達命令。
頻繁發送電台,很容易被敵軍捕捉到。
利用傳統的騎兵通訊方式,效率慢一些,但保密效果更好。
參謀們一邊封上消息,蓋上印戳,一邊懷疑騎兵送信的安全性:“騎兵傳令真能保證安全?”
“慢總比泄密強。”
“日軍布了三個監聽站,咱們的電台頻率他們摸得門兒清。用騎兵,雖說要多花兩個時辰,但能讓炮營的105毫米榴彈炮,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瞄準。”
參謀的認知也逐步提升上來。
作戰不僅僅是兵力調配,信息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騎兵帶來的消息很雜,其中包含了山野炮前移幾百米之類的命令。
根據日軍布防情況,計算出射擊諸元,可確保炮彈落在目標方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待炮兵陣地準備完畢,
楚雲飛選擇淩晨時分,天蒙蒙亮,還帶著一股微涼的時候,驟然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36門榴彈炮同時轟鳴,炮彈像群呼嘯的鐵鳥,精準地砸向日軍的彈藥庫、碉堡、機槍工事。
緊接著,原有的山野炮加入了合擊。
75毫米山炮的炮彈呼嘯著掠過河穀,把碉堡群的射擊孔打成蜂窩;105毫米榴彈炮則專攻日軍的炮兵陣地,那些架設好的山野炮還沒來得及開火,就被連根拔起。
楚雲飛站在觀察所裡,看著望遠鏡裡的日軍陣地變成火海,突然對身邊的參謀說:“告訴各師,不用等炮火延伸,現在就衝鋒。”
三十多輛坦克牽頭,向沁河防線發起突擊作戰。
坦克在前,步兵在後,迫擊炮掩護作戰。
瞬間捅穿日軍防線。
楚雲飛哈哈大笑,跟其他三位軍長分享心得:
“對付小鬼子,就得讓他們知道,停火協議是給死人看的。”
正午時分,35師團的防線已經崩潰。
參謀官遞來戰報:“長官,共摧毀碉堡47座,日軍傷亡已超三千,繳獲大量作戰物資。”
“通知炮營,無須節省炮彈,咱們從日軍手上拿到了幾千發山野炮彈,此刻全部傾瀉在35軍身上,取之於敵,用之於敵,我要一波乾掉35師團主力,占據沁河防線的主動權。”
楚雲飛此刻又霸氣側漏了。
背靠李長官的第八戰區,真讓他裝起來了。
喜歡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請大家收藏:()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