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帝國的擴張已經到了西方所能容納的極限,所麵臨的小卡拉米中,除了歸順的就是中立的。
還有一個隔著大海,暫時望塵莫及。
剩下的策略無外乎是向南,亦或者向東,碰一碰蘇維帝國這個龐然大物。
吃一條小魚所帶來的收益並不能滿足漢斯帝國的野心。
已經高速前進的戰車需要燃料,必須吃掉更大的對手,才能持續把雪球滾下去。
為了針對東線戰場,智囊團已經籌備了多份計劃,這份計劃還在不斷的調整當中。
早就有消息暴露出來,到了年底時分,情報愈發的真實,甚至連進攻時間都可以說的半真半假。
蘇維帝國、漢斯帝國之間必有一場大戰。
第八戰區與蘇維帝國有漫長的接觸線,漠北、西域都可以直接插入帝國腹地,有較高的戰略優勢。
若是能夠聯合關東軍,同時對遠東動手,李峰負責掐斷中部鐵路線,關東軍負責猛攻遠東。
應該可以立刻瓦解蘇維帝國的遠東防線。
可惜啊,李峰不可能跟關東軍聯合。
雙方之間還可能爆發新的戰鬥。
這不是漢斯帝國想看到的情況,他們需要一個遠東的幫手,分擔進攻帝國的壓力。
這年頭能稱之為帝國的,必然有完備的工業,必然有豐富的資源,必然有百萬規模的軍隊。
漢斯帝國的聯絡員已經不斷的跟倭國溝通,想讓關東軍執行北進策略。
雙方東西聯手,必然可以鬨翻這頭龐然大物。
但這種事吧,倭國已經嘗試了兩次。
早在之前雙方就有聯合夾擊的想法,為了表示誠意,倭國就率先嘗試跟蘇維帝國碰一碰,在張鼓峰地區乾了一架。
事後陸軍提交聯合協議的時候,被海軍部的馬鹿大力拒絕,認為跟漢斯帝國聯手沒有半毛錢好處。
對方的海軍實力太差,對帝國海軍毫無裨益,這樣的聯合有什麼用?
陸軍不甘心,又再一次發動了第二次摩擦,就是諾門坎那次。
結果反手遭到了漢斯帝國的背刺,對方跟蘇維帝國簽了一個互不開戰的協議。
這還聯合個屁?
雙方的聯合既沒有利益相關,也沒有其他良好的紐帶,聯合進攻就成了無稽之談。
再加上日軍經濟瀕臨崩潰,石油等資源隻夠用一年的。
按照目前的戰爭儲備,隻夠現有師團打23年,真到了那時候,連華夏戰區都無法維持。
與其北進,鬼子更願意南下獲取石油跟橡膠資源,跟漂亮帝國開戰。
不管漢斯帝國打不打蘇維帝國,倭國都必須跟漂亮帝國開戰。
既然如此,還發起北進作戰乾嘛?
完全不需要考慮聯合。
這樣盤算下來,倭國還不如第八戰區有用,至少第八戰區是真的可以調配幾個坦克師作戰的。
根據安娜中校的情報,李峰本人在西域組建了10萬人的集團軍。
這支部隊相對精銳,若是從中部突破,很可能殺入蘇維帝國腹地,能夠起到很好的牽扯作用。
這也是漢斯帝國突然示好的原因之一,援助一批飛機,輔助李峰搞一下航運。
再拿出一些運輸機,還想繼續跟第八戰區進行物資上的往來,換取急需的作戰物資。
要在嚴寒居多的蘇維帝國作戰,必須拿到足夠的禦寒物資。
第八戰區多牧場,又有不少遊牧民族,手握著大量的毛皮生意。
這些玩意兒賣不出什麼價格,現在卻可以換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