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維持150萬兵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每月所需要消耗的物資、軍餉、裝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對於基層士兵而言,槍械是有損耗的。
日常訓練、作戰的損耗極大,動輒上萬支。
任何人想要維持大規模的部隊,必須有能夠穩定生產的製式裝備,晉造步槍也行,莫辛納甘步槍也行,都是栓動步槍,差彆沒那麼大。
隻要穩定供應,它就是好槍。
哪怕中正式步槍也能考慮。
不管選擇中正式還是莫辛納甘步槍,李峰的意思是淘汰6.5口徑的步槍,威力不太能適應接下來的戰鬥了。
除了步槍之外,機槍沒啥好說的,仿造的捷克式足夠了。
衝鋒槍也得引入,湯姆遜衝鋒槍造價太高,工藝複雜,需要讓蘇維帝國提供波波沙衝鋒槍的技術,為第八戰區引入製式衝鋒槍。
逐步淘汰6.5毫米口徑的步槍,淘汰仿造湯姆遜。
大林子的辦公桌上正攤著兩份情報。
左邊是德軍在蘇德邊境集結的情報,從2月份開始,便不斷有兵力向邊境集結。
既有裝甲集群,也有大量的航空兵力。
整體分為三個集團,北線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像一把三叉戟頂在了東線戰場的前線。
不止是百萬兵力,很可能有二百萬兵力,乃至三百萬兵力。
壓力越來越大啊。
右手邊是第八戰區擴軍至150萬的詳細報表,紅色鉛筆在“150萬”的數字上畫了三道著重線。以及李峰本人對於引入武器裝備的需求,要求提供技術人員支撐。
最高指示是:滿足李峰的所有合理要求,需要第八戰區保持中立跟友好。
蘇維帝國聯絡官伊萬諾夫,再一次從帝國前往北平城。
與他一同過來的,還有負責svt40半自動步槍生產線的技術人員。
剛下飛機,楚雲飛、馮牧兩人就分彆領走了自己需要的人。
楚雲飛來拉走伊萬諾夫,李長官在辦公室等著呢。
馮牧帶走技術人員,他的兩個新建槍廠就等著專家指導呢。
這年頭的專家,還算是真正的專家。
李峰的辦公室內,伊萬諾夫輕車熟路了,一進來先上看下看了一番,發現這裡還保持著日式風格。
“李司令真是節儉,換做其他人,肯定更換一新了。”
多田駿的司令部,幾乎沒什麼變動,一切從簡,方便軍隊辦事就夠了。
李峰點了顆煙,往椅子上一靠。
“伊萬諾夫,我聽說東線的局麵不容樂觀啊。一直催著我的機械化第六軍上戰場,所需的油料、坦克、彈藥卻一直不給配送。”
“這讓我們如何上戰場呢?”
伊萬諾夫苦笑一聲。
李峰在西域部署了獨立軍跟機械化第六軍,擁有五個坦克師,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這股力量,也是蘇維帝國保持友好的根本。
如果不是忌憚,早一腳把第八戰區給踢死了。
有能力,才會高看你一眼。
這位年輕的聯絡官秉承著大林子的意誌,並不認為滿天飛的情報是正確的。
雖然多方麵的消息都在傳蘇維帝國要麵臨進攻,這些機密乃至絕密的情報,一律認為是約翰帝國的煙霧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