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什麼大將,而是這個預備役方麵軍司令的身份,讓李峰可以光明正大的整編中五國兵力。
所謂預備役,大部分是參與過6個月訓練的民眾,拿上武器就可以作為填線師使用。
用於快速武裝架子師,迅速拉出十幾萬,乃至上百萬的兵力。
這是蘇維帝國的底蘊,能夠快速拉出更多的炮灰,堵在漢斯帝國的兵鋒之前。
說白了就是拿人命填。
戰時屬於特殊時期,一切都要服務於軍隊,李峰拿到方麵軍司令的職務,就可以全權掌握中五國的所有在役士兵、預備役士兵。
他整編出來的部隊,當然要聽令於他。
要是沒這點能力,他李峰就走不到如今的地位。
光有野心沒用,還得有手段。
任命到達手上的第一天,邊界就立刻放行了,獨立軍、機械化第六軍順勢進入哈國。
距離最近的火車站立刻被征用。
幾位加盟國的書記齊聚哈國,要跟新晉方麵軍司令商議動員問題。
這邊的機場已經開放,李峰直接乘坐飛機降臨阿斯塔納。
這裡既是政治中心,也是鐵路中心,從這裡既可以到蘇維科夫,也可以到西南方麵軍所在的烏克糧倉。
不管往哪裡行軍,都是十分方便的。
周衛國、諾維科夫、涅佐夫三人隨行。
曾經敵對的雙方,尤其是哈國第一書記,此刻不得不擠出笑容來。
李峰自然是不會跟對方客氣了,眼下他最大,五位書記都得配合他來執行政令。
“辛苦各位了,立刻投入工作吧,前線已經如火如荼,我們得抓緊時間了。”
“分彆說明各位手上的人口,可以動員的兵力,統一調動起來。”
尼古拉沃爾作為第一書記,又是在他的地盤上,自然要率先發言了。
哈國有600多萬人口,能夠動員的預備兵力是三個師,能夠動員的人是150萬。
這裡邊要區分一下,所謂動員的人口,不是所有人都當士兵。
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勞力。
戰爭所需的不僅僅是士兵,還需要運輸、苦力、勞工等等。
區區600萬人,能拉出五分之一的人支持作戰,這就是總動員的魅力。
一切以戰事為重,畢竟戰敗了,一切就都沒了。
其他幾個也紛紛表態,烏茲國是排在第二位,人口相當,可以動員100萬人,另外三個分彆說了個30萬,加在一起可以動員300萬青壯。
至於多少能夠成為士兵,多少能夠編入部隊,需要大量精力。
李峰對這個沒興趣,還是吃現成的,要先把在役部隊抓在手中。
至於預備役交給周衛國來整編,看大家如此積極,可不能浪費了積極性啊。
已經編成的12個步兵師跟騎兵師,全部列入方麵軍序列內。
立刻籌備車輛、火車運輸。
獨立軍、機械化第六軍加起來有十萬人,再加上中五國的12個師,能湊出25萬在役部隊。
剩下的預備役兵力,迅速整編出7個獨立旅,15個獨立團,加起來差不多十萬人,作為戰爭消耗使用。
不能一口氣把所有青壯全部抽走,還需要承接蘇維帝國轉移的大量工廠。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軍工廠,這是必然要抓在手中的。
甚至還要趁機往西域轉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