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將對方攙扶著,靠在了汽車上。
伸手招呼隨行的醫生,對小夫政委展開全麵的檢查。
諾維科夫上校、涅佐夫上校抓緊跑過來,充當翻譯的同時,跟對方交涉西南方麵軍的情況。
小夫政委此刻早已沒了往日的意氣風發,隻是麻木地點點頭,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但至少暫時安全了。
“小夫政委,辛苦你了。”李峰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帶著更多的部隊突圍,你是有功之臣。”
諾維科夫嘴皮子一動,替李峰翻譯了過去。
一旁的戰地記者湊過來。
敏銳的捕捉到了新聞的味道。
在西南方麵軍陷入絕境時,是中五國方麵軍伸出了援手,不僅接應潰兵,還救助了高級將領。
“都是同盟,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我第八戰區永遠保持善意,對從前線撤回來的英雄保持敬意。小夫政委能夠堅持到最後,帶著數萬兵力突圍,這是多麼令人震動的壯舉。”
啊?
我做了這些事兒嗎?
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錯愕,下意識地想要反駁,哪裡是什麼壯舉?分明是一場丟盔棄甲的潰敗,能逃出來全憑運氣。
李峰顯然在捧他。
敗軍之將,往往伴隨著責罰與訓斥。
任何人打了敗仗,從上到下都要為此付出責任,他早已做好了回去接受審查的準備。
西南方麵軍的失敗,最根本的責任在總參謀部,在那位身上。
作為軍隊的高級軍官,雖沒有直接指揮部隊的實權,可也是有特權的政委啊。
沒有乘坐飛機逃跑,留下來隨同士兵一起突圍。
足夠渲染出力挽狂瀾的故事了,足夠偽裝成力挽狂瀾的英雄。
故事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鐵血政委與他的突圍勇士。
故事嘛,全都是編出來的。
隻要能編出來,自然有大部分人相信。
隻要能把這場潰敗包裝成“力挽狂瀾”的傳奇,自然有大部分人相信。總參謀部也需要一個“雖敗猶榮”的典型來安撫軍心,而小夫就是最好的人選。
若是真如李峰的說法,他不僅不會接受調查,還要一躍成為戰爭英雄呢。
想到這裡,辯解的想法咽進了肚子。
他知道李峰在編織一個謊言,可這個謊言卻像件溫暖的棉衣,恰好裹住了他凍得發冷的身體。西南方麵軍的慘敗需要有人背鍋,但更需要有人站出來,給絕望的蘇維軍民一點慰藉。
潰敗的士兵需要一個傳奇,也需要一個英雄。
這位年輕的指揮官不僅救了他的命,還在為他鋪一條黃金路。隻要這個故事傳揚出去,就算總參謀部要追責,也得掂量掂量民心向背。
“小夫同誌,現在有大批的潰兵需要安置,原有的番號混亂不堪,軍官損失慘重,我建議立刻並入我方麵軍內。”
小夫的手指猛地收緊,茫然的點了點頭。
名讓給小夫,利李峰要吞下。
借助小夫政委的名義,命令西南方麵軍的潰兵立刻並入中五國方麵軍。
李峰要趁著蘇維帝國總參謀部無暇顧及潰兵的時間差,將潰兵整編到麾下,拿到這支部隊的指揮權。
而小夫政委,赫然是撬動指揮權的錨點。
雙方合則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