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每時每刻都有士兵命喪戰場。
慈不掌兵,作為一支部隊的指揮官,要時刻保持頭腦冷靜,尋找破局的辦法。
丁偉所能掌握的三個師,通過不斷添油的手段,穩住了戰線。
但也僅僅是穩住戰線而已,延緩裝甲師的推進。
想要抗衡裝甲師,非得讓坦克師上不可。
步兵師配備的火力嚴重不足,純步兵更無法抵抗坦克壓進。
要麼有飛機支援,要麼有大量的火炮,否則就隻能通過地形、河流、沼澤等地段,限製裝甲師的壓進。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丁偉的指揮可圈可點。
能在23裝甲師的猛攻下穩住局麵,足夠證明指揮能力了。
李峰逐步接過指揮權。
準備投入更多的兵力,三個師不夠,再加六個師的兵力,利用即將到來的夜間,發動一波反攻。
他最大的手段是即時戰略視野,能夠充分發揮炮兵威力。
而夜間,裝甲師的突擊能力大打折扣,步兵師能夠有所發揮。
十幾公裡的陣線上,士兵接連接到反擊的消息。
無線電台無法通知的,就讓騎兵通訊。
確保各師各團各營各連,都能接到最新的指令,都能按要求進行戰術動作。
在李峰精準的指揮下,各支部隊仿佛突然間有了默契,如同一個運轉良好的機器,不斷向敵軍進攻的薄弱處反擊。
步兵突擊的位置,赫然是裝甲師的銜接處,亦或者後勤車輛位置。
裝甲師最精銳的部分在於裝甲團,其次是2個摩托化步兵團,其他的是炮團、反坦克炮、高射炮部隊。
左右兩翼同時發起反擊,支援炮火朝著精準的坐標覆蓋。
依舊是間瞄火炮大狙的玩法,利用火炮的精準度,彌補裝甲力量不足的弊端。
連續幾炮落下,將停滯不前的坦克開蓋。
幾個裝甲班組正吃飯呢,炮彈從天而降,直接來了一波灌頂傷害。
無論是四號短管,還是三號坦克,遭遇榴彈炮灌頂,也是遭不住的。
邪門。
真他娘的邪門。
23裝甲師的師長是倫斯菲爾德少將。
這位年輕少將放下飯盒,幾乎是同一時間,收到了來自多個防線的求援信息。
敵軍竟然從多段突擊,宛若握緊的手掌,反擊的勢頭異常猛烈。
在炮火掩護之下,辛辛苦苦推進的陣地防線,再一次被奪了回去。
戰場之上一共有10個師的兵力在調動,從上帝視角看下去,宛若一群小螞蟻朝著西方反推。
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優勢兵力,對陣線上的漢斯部隊進行包圍。
全都是以多打少的局麵。
李峰異常清楚敵軍的部署情況,你部署一個連,那就調一個營打你。
你部署一個團,那就調一個師打你。
從兵力而言,蘇維帝國從始至終都有兵力優勢。
此次反擊,穿插了不少t34坦克跟38t改造的突擊炮,平均每個連隊搭配2輛坦克作戰。
不管是從火力,還是從部署上,都讓漢斯帝國的軍人吃了大虧。
打起來異常憋屈。
任他們拚死反擊,也擋不住蘇維帝國士兵的反撲。
這些兵力被李峰精準地投放到各個關鍵節點,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優勢兵力集群,對著陣線上的漢斯部隊展開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