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司令從預備役方麵軍司令,調為西方麵軍司令,重組西方麵軍,奉命在蘇維科夫西部構建方麵。
為了重組方麵軍,構建堅固防線,急需從後方抽調幾十萬預備役,乃至上百萬預備役士兵,用於阻擋中央集團軍群的180萬兵力進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阿朱的能力毋庸置疑,有兩把刷子,問題是得給他士兵啊。
李峰拿著求援的電報,臉上露出陰晴不定的表情。
到底是該高興,還是該不高興呢。
高興的是阿朱司令在四麵楚歌,無計可施的時候,能夠想到李峰這個幫手。
此舉做成了,必然是雪中送炭之舉。
絕對是救命的恩情。
不高興的點在於蘇維科夫集結了雙方300萬兵力,一旦開戰,必然是絞肉機一般,不想讓自己的部隊進入送死。
光絞肉機也就算了,還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季作戰。
怎麼想都覺得殘酷。
人不過去,兵力可以抽幾個師扔過去。
整編方麵軍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掌控力不足的部隊。
畢竟是一口氣吸收了20萬預備役,20萬潰兵,李峰要從中挑出三五個師的兵力,扔給阿朱指揮。
排除異己的同時,還能落一個雪中送炭的好名聲。
目光重新回到南線戰場。
中五國方麵軍的北部是新整編的西南方麵軍,南部是南方麵軍。
這兩個方麵軍都是從預備役新拉出來的部隊,分彆在哈爾科夫、亞速海沿線防守。
反而是中五國方麵軍幾乎沒什麼防守壓力。
三個方麵軍的兵力圍在烏克東南部,抵擋漢斯帝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
用一句話來形容當前的態勢,那就是依托防線頑強抵抗,局部形成反擊,雙方反撲拉扯陣地。
依托必要時的反攻,爭取更好的防守。
南方集團軍群也分兵三路,分彆向哈爾科夫、克羅米亞、頓巴斯方向猛攻。
而這些方向代表著蘇維帝國的工業區、煤礦區。
全都是資源富饒地區。
正因為這些地區重要,就沒讓李峰的部隊駐防。
雙方攻防戰打的異常激烈,而中五國方麵軍反而迎來了一段時間的休整。
不信任,導致駐防的防線不重要。
漢斯帝國自然不會犯傻,去進攻不重要的防線。
看著友軍跟敵軍打生打死,李峰麾下則順勢整編騎兵集團、坦克集團、摩托化步兵集團。
夯實部隊的戰鬥力。
10月下旬,天氣轉冷了。
冬裝正緩緩地供應到部隊上來,士兵們穿上厚重的棉衣,行動雖有些不便,卻也抵禦了不少寒意。
深秋的雨夾雪,像前妻的心一樣冰冷,打在臉上如針紮。
地麵積攢了一層雪泥,腳踩上去都打滑。
這個季節最為特殊,雪掉下來會化,水隻凝結成冰晶,導致路麵更滑,更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
嚴重的拖延的機械化部隊行軍。
能明顯感覺到漢斯帝國的攻勢一緩,從最初的犀利,像20歲年輕人的衝鋒,演變成了人到四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