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頻頻告警,向克萊恩特彙報側翼出現的兵力。
南部已經發現58個師的兵力,至少3個騎兵師,率先投入作戰。
北部則出現西南方麵軍的2個坦克師,35個步兵師,正在瘋狂的進攻防線。
一場有預謀的包圍戰,此刻已經露出了痕跡。蘇維帝國西南方麵軍跟李峰中五國方麵軍的鋒芒,幾乎割到了克萊恩特的腰子上。
“可惡,還真是看得起我,投入如此多的兵力,是想吃掉我第一裝甲集群嗎?”
戰場之上,顯然比指揮部更加的火熱。
“距離1500米!”t34車長們的吼聲在通訊頻道裡炸響。很多坦克的無線電是壞的,隻能露著頭,對著身後的其他車組嘶吼。
靠最原始的方式進行通訊。
600多輛坦克分成多個楔形編隊,每六輛坦克為一組,全部是楔形突進。
最前沿的t3476型坦克率先開火,76.2毫米炮彈帶著尖嘯劃破空氣,精準命中一輛四號坦克的炮塔側麵。
如此成規模的坦克集群的衝鋒,在漢斯帝國很常見,可放在蘇維帝國這邊,還是頭一次出現。
從未見過蘇維坦克有如此精準的射擊精度,那些t34的炮口幾乎沒有調整角度,就接連敲掉了三輛三號坦克。
單從裝備的角度看,t34跟kv1的性能絕對是優於漢斯帝國坦克的。
這一點從古德不帥老師、克萊恩特、曼帥等人的嘴巴裡,都說出過類似的言語。
蘇維帝國的坦克性能更優越,在戰場上的表現更好,尤其是t34坦克的寬履帶,具備良好的越野能力。
重點不是坦克優劣,而是指揮官的優劣。
三號、四號還能抵抗一些,其他的1號、2號坦克,基本就是淘汰貨。
靠這類坦克,不足以抵擋t34坦克集群的衝鋒。
李峰從哪搜羅了這麼多中型坦克,還把他們一口氣拉出來,形成巨大的楔形攻勢。
這是鐵了心要吃掉第一裝甲集群嗎?
激戰至午後兩點,雙方坦克在雪原上攪成一團。
t34的寬履帶在泥濘中優勢儘顯;而四號坦克憑借精良觀瞄設備,在遠距離持續輸出火力。
一輛t34衝進坦克集群後,車組甚至猛打方向用車體撞擊四號坦克側麵,將其硬生生掀翻進水溝。
屬於裝甲部隊的絞殺,變成了鋼鐵巨獸的碰撞。
前期型號的四號坦克,配備的是75毫米短管炮,正麵護甲不足50毫米,整體性能上是絕對不如t3476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前期四號的af型號,在紙麵性能上就是不如。
取得作戰優勢的在於裝甲兵、坦克班組的優秀。
李峰坦克集群跟蘇維帝國坦克師的不同在於,裝甲兵的培養並不差,並非是從預備役拉出來的應急貨色,而是精心培養了多年的成果。
雖無多少實戰,但各項戰術訓練的爐火純青。
此次拉出來對抗第一裝甲群,既有打磨坦克師的想法,也有借機揚名的意圖。
打精銳才知道差距在哪。
乾掉王牌,才能證明更強的實力。
漢斯帝國現役型號的坦克,根本不是用來做坦克對決的。按照李峰在萊茵河的理解,裝甲師的作用是突擊步兵防線,形成快速閃電突襲的作戰戰術。
如果是為了對抗坦克,那必然是甲彈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