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後撤100公裡,重新拉起過冬防線,保證後勤的供應。
等開春以後,再籌備新的進攻。
今年一腳踢死蘇維帝國的戰略構想,顯然是無法達成了。
參謀陷入了爭吵,“如果早一個月進攻,而不是南北分兵,此刻我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在蘇維科夫城內享受勝利了。”
一邊說著,還一邊看向古德司令,他當初是堅決反對分兵的。
可事後突然帶著第二裝甲集群去客串了一下南線戰場。
如果所有軍官達成一致,堅決反對分兵,何至於晚了一個多月才進攻蘇維科夫?
說這些有屁用。
古德司令從不後悔自己的決斷,迎著對方的目光看過去。
“我問你時光能不能倒流?”
“如果無法倒流時光,你這些如果的建議毫無意義。當務之急還是勸說領袖,接受撤兵的建議。”
“蘇維帝國的寒冬,已經成了帝國之師的終點。”
房間內重新安靜下來,獨剩下鬆樹枝燃燒的劈啪聲。
進攻的極限在於後勤的極限,後方有大量的冬裝,囤積在車站,根本送不到前線。
因為要保持猛烈的攻勢,得優先保證彈藥的輸送。
缺槍少彈,再精銳的部隊也扛不住殘酷的東線。
後勤運輸能力下降,運輸了彈藥,就沒辦法運輸其他物資,即便有冬裝、防凍油之類,也送不到士兵手上。
經驗豐富的軍官們,自然能感受到進攻的極限到了。
繼續打下去,對中央集團軍群不利。
目前一致的決定,所有軍官全部同意的決策是立刻停止進攻,退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休整,補充了物資之後,再進攻蘇維科夫必然水到渠成。
李峰悠然自得,透過即時戰略視野,能夠看到蘇維科夫集結的兵力,已經超過了100萬。
雖然還少於漢斯帝國的150萬,但整體上有了一定的反攻能力。
背靠堅城,又是本土作戰,蘇維帝國士兵的物資供應更簡單。
說個最直白的例子,士兵可以守在屋子內防守,至少不需要忍受寒風侵襲。
西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家裡寧方麵軍集結,統一受蘇維科夫參謀總部的指揮,同時向西發起反攻作戰。
此刻的三大方麵軍,實力參差不齊。
有的集團軍10萬人,有的隻剩下1萬人,每個師三四千人。
武器裝備也不領先,一個師仍在戰場上,也就七八公裡的戰線。
兩百五萬人人的交錯戰線,一個師也如同小螞蟻了。
李峰觀戰途中,感受頗多。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他坐在參謀部內,如何組織調度。
縱然有掛,也覺得頭皮發麻。
蘇維帝國的反攻讓人措手不及,因為漢斯帝國還沒得到停戰的命令呢,整個陣線上的進攻方是他們。
被壓著揍的東斯拉夫人,怎麼敢突然反擊的?
炮火聲打破了戰場上的寧靜,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漢斯部隊驚慌失措。
李峰正享受這場戰鬥的盛宴呢,陳勇在屋外敲門,“長官,安娜上校到了。”
喜歡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請大家收藏:()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