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接過作戰部署表,眼神凝重。
李長官是突然興起,還是早就做好了進攻計劃?
“119師團這支部隊是關東軍的老牌山地師團,參加過諾門坎戰役,擅長在山區打伏擊。偵察連在霧靈山、五指山設了觀察點,敵軍的陣地守備嚴格,進攻上需加倍小心。”
“我建議為武城集團軍增設裝甲力量,補充坦克,用於突破重要防線。”
李峰不急不慌,先打一打再說。
主動權在第八戰區手上,想打就打,想停就停。
敵軍的部署已然明確於心,一是趁日軍預料不及,打一個出其不意。
二是想試試這‘陸軍之花’的防線到底有多硬,正好驗證之前推演的作戰計劃行不行得通。
至於裝甲力量,暫時不用急著加。
武城那邊多是山路,坦克開上去,反而會成累贅。
等炸掉鬼子的榴彈炮陣地,打通公路,再把坦克調上來也不遲。
當天夜裡,熱河西南側的龍關鎮集結點燈火通明。
師長馬東洋穿梭在臨時搭建的指揮帳篷裡,對著地圖給各部隊分配任務。馬東洋是馬湛山的當家侄子,從原來的挺進軍內提拔上來的嫡係,後經過雲中軍事學院深造,擔任師長職務。
馬東洋的名字,寓意馬踏東瀛。
李峰的命令下的突然,彆說日軍沒有反應過來,連馬湛山都沒反應過來。
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把電話打到了馬東洋的指揮部。
讓他所率領的武城集團軍1師,連夜集結,並向日軍碉堡展開炮擊。
帳篷外突然傳來一陣引擎轟鳴聲,偵察連長從車上跳下來,手裡攥著一張手繪地圖:“師長!好消息,好消息啊。日軍蛤蟆口碉堡的鬼子剛換了崗,現在碉堡裡隻有一半人值守,彈藥庫就在碉堡群後麵的山洞裡,咱們要是能把炮彈扔到山洞,說不定能炸了他們的彈藥。”
馬東洋眼睛一亮,當即調整部署:“迫擊炮營把120毫米迫擊炮調過來,配合山炮營猛攻。另外給北平參謀部發報,我部已順勢展開進攻,目前投入兵力5個營!”
第八戰區的突然進攻,打了蛤蟆口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對方防守的力量隻有一個中隊,利用碉堡火力苦苦支撐。
山炮、迫擊炮的威力有限,對堅固碉堡的殺傷力並不足。但一些露頭的鬼子,被密集的炮火席卷,夾雜著燃燒彈落下,日軍中隊損失不小。
距離天明還有2個小時,西北風吹得很猛。
陳瑞剛的空軍1師卻要迎著西北風,迎著漫天的沙塵起飛。
機場的調度中心內,所有參戰的空軍士兵都在。
陳師長將簡報攤在黑板上,指尖先落在“羅漢山”的紅色標記上。
語氣帶著十足的篤定,“情報顯示,日軍119師團高射炮陣地分東、中、西三個高射炮陣地,主力是88式75毫米高射炮,每個陣地4門,炮位間距50米,全藏在山脊背風處規避偵察;另外每個炮群還配了4門96式25毫米機關炮,架在高射炮側後方的矮堡裡,專門打低空突防的戰機。”
“每個炮兵陣地駐守32人,炮手8名、彈藥手18名、通訊兵6名;中間炮兵陣地多配了2名觀察員,共34人;西邊炮兵陣地挨著彈藥洞,駐守36人,96式機關炮附近還多增了1挺九二重機槍當地麵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