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馮牧之外,李峰想到了趙剛。
由趙剛擔任關外工業接收委員會主席一職,全權負責關外的工業整合。
跟著馮牧學一學工業上的調度經驗,發揮他組織能力,迅速恢複生產。
這兩人本就是同學,之前負責的方向不同,一個負責軍工,一個負責後勤。
現在可以在關外實現殊途同歸了。
而李峰也需要一個鎮得住場麵的人,用於管理關外的重工業區,趙剛此人最為合適。
“通知趙剛到司令部來,讓廚房準備飯,晚上我跟馮牧、趙剛兩人細談。”
“順便通知後勤處,給趙剛準備一間臨時辦公室,就在工業接收委員會旁邊,方便他到任後立刻開展工作。”
陳勇連忙去安排。
馮牧則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靠在那打量房間內的裝飾。
“我聽說奉天有座老帥府,規格不小,長官怎麼沒搬過去住?那邊可比這兒氣派多了。”
搬過去住?
李峰微微搖頭,“我不喜歡住彆人的房子,不管以前是誰的產業,總覺得隔了一層。再說,司令部這邊雖然簡陋,但辦公、議事都方便,住著挺舒服。”
馮牧挑了挑眉,沒再糾結住房的事,轉而聊起工業接收的進展:“現在新京、奉天的工廠,已有1200家恢複生產,但還有不少設備需要調試,技術工人也不夠。趙剛要是來了,正好能讓他協調關內的人力調配,我再把軍工生產的調度經驗跟他說說,用不了多久,產能就能提上來。”
兩人閒談的功夫,趙剛處理掉手頭工作,連忙到了這邊。
簡單的便飯,六菜一湯,三人先悶頭乾飯,吃了半飽後,才紛紛停下來討論。
“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氣。”
馮牧拿起桌上的工廠清單,遞到趙剛手裡,
“這是目前已接收工廠的明細,鋼鐵廠、煉油廠是重點,優先保障坦克、火炮生產的原材料供應。你負責統籌人力、物資調配,我幫你盯著設備調試和生產流程,咱們分工合作。”
李峰走到窗戶邊,點了一根煙。
“今晚叫你們來,就是要把接下來的重點定下來。第一,保障鋼鐵廠的產能;第二,生產的物資除了供應部隊,也要分一部分給當地百姓,穩定民心;第三,迅速完善工人的審查調撥,下周必須全部到崗,趙剛你負責對接接收,安排住宿和工作分配。”
趙剛合上筆記本,語氣堅定,“沒問題,我明天就去工業接收委員會辦公,先跟各工廠的負責人碰個麵,把生產任務落實下去。”
隻需要23周時間,就可以恢複工業區的生產。
讓人安排專車送走趙剛後。
李峰單獨留下馮牧,兩人商討更換軍工廠生產線的問題。
“日式裝備不值一提,歪把子、九二式、擲彈筒已經是淘汰的玩意兒了。”
“有必要讓奉天軍工廠恢複產能,繼續生產重炮、坦克、飛機,利用好奉天的重工業。”
“有什麼想法?”
馮牧仰起頭思考,年紀輕輕的,竟然多了不少皺紋。
操心的事情太多。
連頭發都顯得稀疏一些。
片刻後,他有了初步的方案。
“重炮方麵,日式的那些火炮全部廢棄,看原有生產線能複用多少,還是以我們目前的主流山野炮、榴彈炮為主,建議引入美式155毫米榴彈炮作為製式重炮,用來更換152毫米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