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的動作可太快了,昨天才剛剛結束會談,第二天就開始大規模的用兵,絲毫沒把南方日軍看在眼裡啊。
駐紮在鄂城的11軍司令部,鬼子司令官橫山勇以及一眾參謀都在。
掛在牆壁上的華中地區軍事地圖被紅、藍兩色標記覆蓋。
木質長桌兩側,二十餘名日軍軍官身著深綠色軍裝,肩章上的星徽與條紋泛著冷光。
每個人麵前都攤著一份標注著“絕密”字樣的情報文件:第八戰區15萬兵力沿京漢鐵路南下的消息,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11軍高層掀起了劇烈的震蕩。
情報課課長佐藤正男大佐率先站起身,
“諸位,根據空中偵察部隊傳回的照片、地麵潛伏哨的觀察記錄,以及對第八戰區無線電通訊的破譯結果,我們已確認李峰所部調動的具體情況。”
他走到地圖前,拿起木質指揮棒,在黃河南部區域劃出一道弧線,“三支部隊的兵力總計約15.2萬人,配備坦克、裝甲車200餘輛,榴彈炮100餘門,其餘火炮不少於500門。”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支軍隊均屬於第八戰區的精銳部隊。還是雜牌部隊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俗的作戰意誌,經過華北方麵軍整編後,戰鬥力日益增強,在華北與我軍多次交鋒中戰果斐然。”
“不出三日,先鋒部隊便可到達鄂北地界,依托鐵路線,其輜重跟火炮,也可以迅速推到前線,不得不防。”
橫山勇聽到消息後,先是皺了眉頭,畢竟李峰的名頭太大。
隨後得知僅有3個軍的兵力來襲,沒有立刻舒展開。
區區15萬兵力,也想對他23萬兵力的11軍動手?
自己依托長江布防,進可攻,退可守,還有水上部隊配合複雜的網狀河流作戰。
南方水網環境複雜,北方的軍隊未必能吃得開。
再加上橫山勇本人曾經留學漢斯帝國,對現代化作戰有非常深的理解,他分析了南方戰場,多丘陵跟水網,機械化部隊難以展開。
如果李峰想靠著機械化部隊平推,那可真是大大的失策了。
這裡不是關東,沒有一望無際的平原。
作戰課副課長山田一郎中佐突然打斷他的彙報,語氣中帶著幾分不以為然,“15萬兵力聽起來不少,但分散在三條路線上,每路不過5萬人左右。我11軍在華中部署了23萬兵力,還配有海軍第11戰隊的炮艦支援,難道還怕他這三個軍不成?”
山田的話立刻引發了一陣低聲附和。
鈴木聯隊大佐最為附和:“沒錯,李峰在華北打贏幾場仗就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華中可不是華北的平原,這裡水網密布、丘陵縱橫,他那些坦克裝甲車開進來,連轉彎都困難,更彆說展開進攻了。定讓他有來無回,嘗一嘗我11軍的厲害。”
佐藤正男眉頭緊鎖,顯然不認同這種樂觀的看法。“山田君、鈴木君,請注意,李峰並非魯莽之人。他在華北作戰時,就多次利用地形優勢擊敗我軍,這次明知華中地形複雜,卻依然選擇沿鐵路線快速推進,必然有其謀劃。”
他從情報夾中抽出一份文件,遞到眾人麵前,“根據破譯的電報內容,第八戰區已與第五戰區地方武裝取得聯係,利用沿途的民船協助運輸物資,甚至可能借助漢江的支流進行小型火炮的機動。而且,他們的先頭部隊中,有大量士兵攜帶了工兵鏟、繩索等工具,很可能準備在水網區域搭建臨時浮橋。”
坐在長桌主位的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緩緩抬起頭,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軍官,最終落在佐藤身上:“佐藤君,你認為李峰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爭奪鄂北地區嗎?”
“司令官閣下,”
“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李峰的目標可能不僅僅是鄂北。京漢鐵路是連接華北與華中的重要交通乾線,一旦他控製了鐵路北段,就可以隨時向鄂城、沙城方向進攻,甚至可能與第五戰區配合,對我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我擔心他想繼續打一場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