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炮艦也想逞凶。
如果是戰列艦、航母過來,或許擔心一些。
區區內河航行的炮艦,也想逆轉戰局,也太看不起李峰的火力,看不起第八戰區的底蘊了。
鄂北地區雖然水網發達,但不可能支撐大型炮艦行動。
至於小型的25噸級內河炮艇,火炮還不如75毫米野炮的威力大。
對岸射擊的同時,也得考慮被岸上火炮擊中的可能。
日軍陷入被動局麵的根本原因是火力差,不足以進行勢均力敵的炮戰。
缺乏會戰級彆的重炮,難以形成壓製局麵,反而被第八戰區的榴彈炮團接連壓製。
之前國軍的敗退已經證明了,火炮才是抗衡戰事的根本。
沒有成規模的火力支撐,鬼子也不過是多炸兩輪的問題。
兩輪榴彈炮齊射,渣都不剩。
岡崎謙受癱坐在掩體裡,手中的指揮刀無力地垂落在泥漿中。
第八戰區早已建立起遠超他們想象的火力體係,從空中的伊爾2轟炸機,到地麵的155榴彈炮,再到岸邊的75野炮,形成了立體的火力網。
而日軍不僅缺乏重火力支撐,就連內河艦隊的這點“水上優勢”,在絕對的火力差距麵前,也成了可笑的泡影。
想靠著六七艘內河炮艇翻盤,想屁吃呢。
平漢鐵路北段,火車從第八戰區方向蔓延過來,攜帶著足量的彈藥,補充到作戰前線。
有一條鐵路作為後勤運輸路線,可以支撐大規模作戰的物資消耗。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
似乎是想給戰場降降溫。
從最初的小雨,迅速的密集起來。
挖掘的散兵壕內迅速積水,泥水蔓延到大腿。
坦克、火炮、車輛在泥濘的路麵上受限嚴重,但並不妨礙整體的進攻。
李峰走到窗前,看著窗外被雨水模糊的戰場,目光稍微的停留後,下達了新的命令:“機動裝備受限是暫時的,但進攻不能停。通知步兵旅,暫時轉入臨時防守,加固戰壕,守住現有陣地;讓炮兵團把榴彈炮連、山炮連、野炮連全部調至預設炮位,用炮火撕開日軍防線!”
李峰麾下的炮火使用效率極高,命令步兵轉入臨時防守狀態後,開始頻頻調動麾下的榴彈炮連、山炮連、野炮連進行作戰。
伴隨著他微操命令下達,炮兵頂著防水雨衣,核對射擊參數。
“注意,目標日軍右翼機槍陣地,海拔127米,修正量+3,風速每秒4米,偏差1。”榴彈炮的黃銅炮彈塞進炮膛,炮閂“哢嗒”一聲鎖死,雨水順著炮身往下流,在炮口積成小小的水窪。
另一名炮手跪在泥裡,雙手緊握炮輪,根據參數微調炮口角度,雨衣的下擺早已沾滿泥漿,卻連動都不敢動一下。
在炮兵連長的一聲聲開炮命令中,火炮迎著雨幕飛射,帶著呼嘯聲,砸入日軍的陣地上方。
準,打的可太準了。
前線日軍的18處軍火藏匿處被炮彈引爆,劇烈的爆炸聲,連雨幕都壓不住。
讓鬼子軍官萬分不得其解的事情發生了。
不管他們把作戰物資藏匿在哪,似乎榴彈炮都能精準的找到坐標,並予以高爆彈轟炸之。
又一發炮彈精準命中旁邊的彈藥輸送通道,正在搬運彈藥的日軍士兵瞬間被卷入火海,慘叫聲在雨幕中斷斷續續傳來,卻很快被新的爆炸聲覆蓋。
這還打個屁啊?
雨幕遮擋視線,能見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