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自然是拿的出火炮,區區一二百門,乃至四五百門榴彈炮,對他而言不算什麼難事兒。
哪怕150毫米榴彈炮,組成幾個重炮團,也絲毫沒有壓力。
關鍵不可能把重炮團交給其他戰區。
那不是妥妥資敵嘛?
江南作戰的主力還得是第八戰區,否則靠這幾個戰區,各個都是韜光養晦的能手。
大家心照不宣。
可你要是當麵提出來,李峰也不想客氣。
還想著跟第八戰區比火力,配嗎?
說實話,對在場這幾人,李峰並無太好的感觀。
要麼是秉承著老一套戰術,結硬寨,打呆仗,靠血海阻敵。
要麼是靠著資曆跟忠誠混到了這一步。
即便給他們更先進的裝備,未必能打出什麼好仗,未必能打出精彩戰事。
戰術變更之差距,早已經不是直隸府軍校那個時代了。
場麵有些冷場。
楚雲飛笑嗬嗬的看向幾人,“當務之急是針對日軍之布局,調整各戰區的部署。以往被動防守,等日軍來打的方式已經過去了。”
“我等還需要發揮主動,在局部上做文章,以期能掐斷華中日軍的各部聯係。”
“譬如第三戰區、第九戰區,可針對鄱陽湖一線的日軍。”
“第六戰區、第五戰區,可針對鄂南11軍。”
“於局部打通路線,形成分割包圍之姿態。”
“我等,更需要討論可行之計劃,按新的計劃部署調整。”
話音一落,大家眼觀鼻,鼻觀心,誰都不會主動提及調整部署的事情。
任何局部作戰,都需要耗費兵力,耗費物資。
大家分逼沒有拿到的時候,肯定是不想付出任何代價。
同理,看不到他們兵力配合調動,李峰也絕對不會主動拿出日械裝備。
雙方僵持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上。
到底是第八戰區先給裝備再調動,還是先安排調動再跟第八戰區要裝備?
李峰自然是堅持後者,而在場的這幾位戰區長官,必然是堅持前者。
想讓馬兒跑,必須讓馬吃草。
實在沒心思跟他們打啞謎,李峰做出了調整跟決斷:
“雲飛,通知後勤部,就按照會前的決議,為各戰區提供35個師的日械裝備,由鐵路運輸,第一時間送至鄂北城。”
“率先與第六戰區聯動,拿下鄂西的39師團,征收艦艇船舶,打通一條渡江路線。”
至於第九跟第三戰區,先等著吧。如能從上遊渡江,把第八戰區的坦克跟兵力運輸過去,沿著江防往東推,根本不需要他們配合。
李峰還是更信任自己的兵,至於國府的這群高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垃圾。
誠然統帥部麾下還有幾個相對純粹的軍官,沒必要一棒子打死。
但不解決統帥部,這些純粹的軍官也難招攬。
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廢掉。
用最簡單的方式,橫推了。
最後一點耐心也耗光後,李峰站起身來:“至於第九戰區、第三戰區,用不用你們配合,還不一定。”
這話像一盆冷水澆在兩人頭上。
不對啊。
正常劇情應該是第八戰區妥協,先送裝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