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一定是巧合。
不可能剛剛部署了反坦克炮,鬼子的坦克就配合的出現在前線,還被2磅炮打穿,損失2輛坦克,3輛裝甲車。
安瀾是提出異議的人,也是提出疑問的人,聽著通訊兵的彙報,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快步走到通訊兵身邊,一把抓過電報,眼神裡滿是難以置信。
他剛才還在質疑李峰盲目集中兵力,竟然把反坦克炮陣地部署在一小片區域,可現在,日軍的坦克竟然真的往公路方向來,還正好撞在反坦克炮的火力網上。
不可能啊,整個陣線看起來存在較大的漏洞,兵力集中在某一片。
其餘山路僅有小股兵力駐防,難道篤定了日軍不會從其他路線進攻嗎?
如果剛剛還在罵李峰草菅人命,罵他故意以權謀私,故意損耗統帥部兵力。
現在大家開始冷靜下來,思忖李長官的部署是不是真的有可取之處。
大家都是行伍出身。
自然能知道集中兵力的好處,可以提升局部陣地防禦能力,提升局部火力。
前提是鬼子真的會往火力密集處進攻,而不是從你薄弱處進攻。
一旦選擇從薄弱處進攻,穿透了防線。以對方機動能力,可迅速的完成迂回包抄,把遠征軍10萬人包圍在曼德勒附近。
該說李長官膽大心細呢?還是說他彆有心裁?
李峰正靠在地圖旁,手裡捏著鉛筆,神色平靜得像早就知道結果。
坐在一旁的孫厲仁也在猜測,到底是李長官瞎貓碰上了死耗子,還是他對戰場的嗅覺異常敏銳,能夠精準的預判日軍進攻方向。
大家的疑慮重重,實在是看不透了。
“李長官,”安瀾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您怎麼如此篤定日軍不會從山路突襲?咱們在山路隻派了兩個連,要是……”
如果是彆人詢問,李峰懶得搭理。
遠征軍內比較看好的三位師長,安瀾、廖藥香、孫厲仁都是有較好培養價值的軍官。
於是耐著性子解釋了一句:“日軍主力是機械化部隊,坦克、裝甲車需要公路才能快速推進,山路根本走不了重裝備。他們的目的是速推翡翠戰場,拖延下去會造成較大的後勤壓力。”
“而且日軍的補給靠公路運輸,要是他們主力走山路,補給線就得繞遠,至少多花三天時間。日軍急於打通滇緬公路,爭取速戰速決。”
“知曉敵人意圖,再去判斷日軍的進攻方向,有那麼難嗎?”
這番話條理清晰,落在日軍需求和裝備限製上,李峰不是盲目集中兵力,而是算準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心思和“機械化部隊依賴公路”的短板,才敢在山路隻放少量兵力。
當然了再借鑒了一點即時戰略視野的掛逼能力,能夠清晰分辨敵情。
“可萬一日軍就是要賭一把,分兵走山路呢?但凡日軍軍官謹慎一些,安排小股兵力從山路偵查,必然可以發現我軍部署的缺陷。”
“到那時,整個曼德勒周邊的部隊,都將麵臨危機。”
廖藥香對於李峰的語氣和嫌棄的表情十分敏感,特意找不同的話題,想要反駁李峰的判斷。
因此站起身來,也咄咄逼人的質問。
李國權和陳吾下意識點頭,桂係部隊擅長山地作戰,最清楚山路藏兵的可能,要是日軍真從山路鑽進來,確實是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