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隊的進攻方式跟以往沒有任何區彆。
利用高頻次的英勇衝鋒,不斷給陣線施加壓力,再利用一波猛烈進攻,擊潰國軍防線。
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國軍的戰鬥力拉胯,持久作戰能力不足。
遇到敵人後,往往都是先胡亂開槍,導致儲備的彈藥迅速消耗完畢。
又缺少良好的後勤補充,很容易被日軍衝破陣地。
但是,國軍內也不是說沒有精銳。
一些戰鬥力不錯的中央軍精銳,還是能跟日軍打一打的。尤其是依托陣地防守的時候,能夠做到頑強纏鬥,甚至打小規模的反擊。
雙方戰損比能保持在14以下的樣子。
其根本原因在於後勤、指揮問題,基層士兵乃至基層軍官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即便對抗日軍師團精銳,中央軍的精銳也是能夠有一戰之力的。
具體有多少戰鬥力,李峰要試試水。
這些部隊之中,200師無疑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而英緬軍的核心裝備也直接交給了安瀾師長。
日軍的步兵大隊已經展開了攻勢。
負責指揮的少佐熊本,腦子裡還閃著三個月前在馬來亞的畫麵。當時他帶著半個中隊衝鋒,對麵的英軍殖民軍隻胡亂開了十幾槍,就抱著頭盔往叢林裡竄。
進攻的命令下達後。
陣線上就冒出了並不整齊的槍聲。
經驗豐富的老兵一般能通過槍聲判斷是否有重武器。
輕重機槍、步槍的槍聲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咚·····咚····咚,每隔20秒響一次。
不用猜也知道是土銃、邊區造手榴彈的聲音。
輕機槍是噠噠,噠噠噠的短點射擊。
重機槍則是咯咯咯的野雞脖子聲。
亦或者哢哢哢的民二十四式重機槍的射擊聲。
所以聽槍聲就知道守軍情況,是不是精銳,重火力有多少。
進入交火位置後,槍聲很激烈,還伴隨著哢哢哢的重機槍的聲音,與重機槍一並開火的則是迫擊炮的咚咚咣咣的爆炸聲。
一交火,鬼子少佐頓時覺得不對勁兒啊。
支那軍的防禦火力很足。
陣線上不是雜亂無章的“放槍”,而是密集卻有序的射擊。
“砰砰砰”的節奏穩得嚇人,每一聲槍響,前麵就有一個日軍士兵倒下。衝在最前麵的那個上等兵,剛要抬手喊萬歲,子彈就穿透了他的胸膛,身體直挺挺地摔在地上。
“彆慌,他們撐不了多久,繼續衝鋒,他們的彈藥很快就會耗儘!”
少佐繼續下令猛攻。
隱蔽的機槍火力點開火。
這支缺少重火力掩護的日軍,未免太自信了。
重機槍子彈嗖嗖飛射,射穿了衝鋒的日軍。
密集的子彈掃向人群,如同韭菜花一樣,噗噗噗的射成兩段。
日軍衝過開闊地三分之二時,戰壕兩側的土坡後突然傳來“噠噠噠”的機槍聲。
不是國軍常用的捷克式,而是布輪輕機槍的持續火網,兩道子彈軌跡像剪刀一樣交叉過來,把日軍的衝鋒隊形剪得七零八落。
布倫機槍的精度很高,經驗豐富的機槍手,可以實現點射殺敵。
依托現有的戰壕工事,將日軍的第一波進攻掃了下去。
還未衝到陣地前方,就折損了160餘人。
300人的進攻序列,被機槍火力打的七零八落。
日軍士兵連滾帶爬地往後退,有的甚至丟了步槍,撤退過程中,被布倫機槍的點射掃中。
機槍手拍著輕機槍,挎著約翰帝國貨是好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