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日本鬼子,好像地獄裡爬出來的惡鬼。
眼睛綠油油的。
臉上沒什麼血色。
大部分餓的皮包骨頭了。
密密麻麻的士兵正從戰壕裡爬出來,朝著殖民軍防線的方向移動,雖然隊伍散亂,但那股瘋狂的架勢,一眼就能看出來。
日軍騷動的電報迅速傳遞到各個陣地工事。
防線指揮部裡,斯利姆皺著眉頭,隨即眼神變得銳利起來:“看來牟田口廉也真的瘋了。”
“傳我命令,所有部隊進入一級戰鬥狀態,加固工事,把迫擊炮架到前沿陣地,機槍手就位,絕不能讓日軍突破防線。”
戰壕裡瞬間忙碌起來。
士兵們扛著沙袋,一趟趟加固掩體,鐵鍬鏟土的聲音此起彼伏。
火炮第一時間開火,大量的炮彈湧向山坳。
防線的探照燈突然亮起,兩道雪白的光柱劃破夜空,掃向日軍陣地,把移動的人影照得清清楚楚。
士兵們立刻趴在戰壕裡,機槍口對準了日軍陣地的方向,子彈傾瀉如雨。
防守的環形工事爆發出凶猛的火力,掃向進攻的日軍。
日軍陣地裡傳來一聲淒厲的軍號聲,緊接著,密密麻麻的日軍士兵像潮水一樣衝了過來,嘴裡喊著“萬歲”“板載”,聲音在夜色裡顯得格外刺耳。
二線指揮部的了望塔上,斯利姆手裡的望遠鏡掃過前方的環形防禦陣地。
15萬一線兵力被分成三個集群,分彆駐守東、中、西三個防禦區,每個防禦區都由三層工事構成:最前沿是散兵坑和機槍碉堡群,中後方則隱藏著迫擊炮陣地和火炮陣地。
殖民軍的優勢在於後勤完備,士兵們正把炮彈搬進地下彈藥庫,庫門用厚木板封著,旁邊堆著成箱的子彈,運輸卡車沿著隱蔽的土路來回穿梭,車鬥裡的炮彈箱上印著“軍需補給”的字樣。
這是殖民軍最硬的底氣,後勤線像源源不斷的血管,把彈藥和糧食輸送到前線,不用像日軍那樣啃樹皮充饑。他們擁有成型的火炮壓陣,無須擔心後方的彈藥供應。
劣勢自然是戰鬥意誌不足,一旦日軍發起的亡命衝鋒到了跟前,很可能被日軍衝碎。
斯利姆深知火炮的優勢,立刻補充命令,“告訴各陣地,日軍第一次進攻肯定來勢洶洶,但他們缺糧少彈,撐不了多久。讓迫擊炮群提前標定日軍集結點,連續不斷的轟炸。”
“讓各迫擊炮群立刻標定日軍集結點,從東區開始,按扇形區域輪番轟炸,不準停。”
“每十分鐘調整一次轟炸坐標,把日軍的衝鋒路線炸成焦土,彆給他們靠近散兵坑的機會。”
迫擊炮陣地上,炮手們接到命令後立刻行動,炮長趴在地上,用望遠鏡對準日軍集結方向,手裡的標尺快速計算著距離,“目標東南方向一千二百米,仰角四十度。”
炮手們立刻調整炮位,把炮彈塞進炮膛。
“放……”
隨著一聲令下,迫擊炮炮彈呼嘯著飛向平原與山腳間的空地上。
幾秒後,遠處傳來沉悶的爆炸聲,火光把霧撕開一個口子,碎石和塵土騰空而起。緊接著,第二發、第三發炮彈接連射出,爆炸聲連成一片,像驚雷在山地間滾動。
日軍還是很喜歡使用集群衝鋒戰術,這是早就落後的步兵戰術。
麵對火力差的雜牌部隊可能有奇效,可若是碰上火炮、機槍完備的環形工事,這種衝鋒無疑是自尋死路,徒增傷亡。
激烈的炮火聲,自然驚動了二線的史迪威等人。
眼下是夜間,並無飛機起飛轟炸的基礎,史迪威純粹是乾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