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一個人的前途,無外乎他所在的位置,手上握有的權柄,以及他掌握的資源。
除了沒有任何黨務工作外,李峰本人在軍權、政權上獨一無二。
不管是第八戰區兵力,還是遠東戰區的身份,都碾壓統帥部。
至於剩下的無關緊要的虛名,並不是決定勝負的根本。
雙方以何種方式洽談,融合為一,還是各自執政,到目前還未定下來。
但不管怎麼說,李峰這個人,已經可以跟統帥掰手腕子了,而且還是強有力的那個。
高層之人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下,到底站在哪合適。
這年頭都是巧立名目,所謂的職務都是虛的。
看你手上有多少錢,多少槍,多少人。
實力擺在那,自然有大儒為你辯經,也會有人天冷了給你披件衣服。
統帥部內本來就不是鐵桶一塊,一旦李峰強勢介入,很可能趁此機會分走大量的權柄。
此番召開交通、海軍、工業三個行政部門開會,於公於私都沒有拒絕的道理。
可一旦三個部門的人遷移回金陵,到了李峰的眼皮子底下辦事,日後誰說了算,顯然是不言而喻了吧。
整個行政體係,亦或者說統帥部的職權體係分為九個部門,分彆是內政部、外交部、軍政部、財政部、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社會部、農業部。
其中經濟部就是工業、商業合並,現在的核心還是工業。
怎麼叫法並不重要。
軍政部內又分為陸軍、海軍兩部。
姑且理解為9份權柄,最重要的是財政、軍政,其他的都是為此服務的。
如果各個部門都搬遷回了金陵,在李峰的眼皮子底下,完全可以成立一個臨時金陵委員會,再加上他對江北的掌控力,直接架空所謂的統帥部。
至於統帥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實權的人是誰。
成立臨時部門,架空原有架子,這類手段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本質上還是看誰能調動人手,能調動資源,能拿的出oney。
洽談的浪潮,已經從金陵沿著長江吹到了山城。
統帥部內心思可不相同。
尤其是海軍部、工業部,他們在山城形同虛設。
腹地之中不可能有海軍,難不成讓他們開著木船犁地嗎?
至於工業部,能把鋼鐵廠乾倒閉,還有啥可盼望的工業?
工業、交通、外交等部門偏向於實乾派,以技術人員為核心,並不擅長權利爭鬥。
主張儘快接受洽談,從事到恢複與建設上去,發揮技術人員的價值。
李峰把這群人籠絡到手下,可以加快工業交通的建設,夯實第八戰區的基礎。
至於內政、財務、軍政幾個部門,不好意思,統帥部調不動第八戰區,第八戰區也調不動統帥部,大家涇渭分明就好了。
山城有陰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