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搬遷回金陵的儀式放在了三天後,計劃在總統府召開一次正式的記者會,邀請各帝國的代表參加。
這三天時間,留給各科室人員。
抓緊恢複一下辦公場所,鋪設好檔案室、材料室等機要文件。
等搬遷儀式舉辦後,立馬在金陵展開工作。
當天晚上,整個金陵城內暗流湧動。
尤其是剛剛搬遷回來的高官們,私底下思考如何商量。
電話怕被監聽,還是碰頭私聊為主。
李峰同陳部長、沈次長的談話場麵被多人提及,部門內藏不住事兒,經海軍部的科員確認,金陵行政辦公室批了200萬用於重開海軍軍事學院,接下來還有一個億的經費補充。
眼看海軍部從金陵行政辦公室申請到了經費,這讓內政部、教育部的人眼前一亮。
城南的一家飯店裡,內政部的一位副司長和教育部的主任坐在隔間裡,桌上的茶早已涼透。“你聽說了嗎?海軍部拿了200萬,還是行政辦直接批的。”
副司長壓低聲音,手指在桌上輕輕敲著,“你說咱們這趟搬遷的開銷,到底該找山城報,還是找金陵行政辦?船票每張兩塊銀元,二十多號人的票花了近百塊,還有臨時租倉庫的費用,補充的辦公用品,這筆賬總不能讓科室自己墊吧?”
各部門興師動眾的從山城搬到金陵,船票、機票、住宿費之類的,看似不多,累加起來,也有十幾萬塊錢呢,找誰報銷。
教育部的許主任冷哼一聲:“我辦公室那筆民國三十年的辦公經費,催了三回,山城那邊隻回了句‘暫緩撥付’,再問就沒人接電話了。”
“你要是敢再去催,保不齊還會被訓一頓,說咱們‘不顧大局,隻盯著小錢’。”
“我聽說財政部的人私下說,山城那邊連軍餉都快湊不齊了,哪還有心思管咱們這些行政部門的開銷。可以試試找行政辦公室,萬一能拿到錢呢。”
統帥部拖欠經費久矣。
大家也許久沒拿到補貼了。
尤其是戰時,從上麵大的政策講是節儉開支,一切費用優先緊著軍人,從下辦事科員角度來看,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隻說簡單的幾個數字,從開戰之初到現在,軍務費用從財政支出的60達到了87.3。
意味著統帥部絕大多數的錢,用在了軍務支出上。
不僅如此,每年還有大筆的赤字。
以民國25年為例,財政收入5.59億,軍費支出13.68億元,這筆錢從哪來的?
從四方銀行借款8個億,公債發行5個億,才湊出了軍費。
其後的幾年赤字持續增加,截止到目前,赤字可能有幾十億。
收入卻越來越少,因為日寇占領了很多地方,稅收收不上來了。
這裡邊也有通貨膨脹的問題,還有不斷加印法幣的情況。
總之一句話,財務部的現狀是錢越收越少,債務越欠越多。
見微知著,從內政部、教育部兩個官員的交流上,就能知曉統帥部的財政狀況岌岌可危。
軍務費、政務費是支出的兩大核心。
偏偏李峰根本沒有找軍政部、財務部兩位部長談話的想法,下午見了陳部長、沈次長後,晚上則隻約見了交通部張家傲、曾養福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