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的公路上,第49師團的行軍隊伍綿延十幾公裡。卡車在坑窪的土路上顛簸,車鬥裡堆著迫擊炮和乾糧,士兵們擠在彈藥箱之間,不少人因為連日急行軍,靠在車廂板上就睡著了,手裡還攥著半塊硬邦邦的飯團。
涉及到三個師團的急行軍,可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
近十萬兵力,光這十萬人都得運輸一陣。
隨行的裝備,配套的物資,編製內的騾馬。
即便是日軍這種變態軍紀,也顯現出異常混亂。
卡車後麵,是騎著自行車的步兵,車輪碾過積水濺起泥漿,把“叢林作戰精銳”的軍旗染得麵目全非。
再往後,牽著馬匹的輜重隊更是狼狽,馱著炮彈的戰馬嘶鳴著,被工兵用鞭子抽打著往前趕,馬糞和泥水混在一起,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
最“體麵”的當屬從馬北趕來的第53師團,他們搭乘著征用的民用商船,在伊洛瓦底江入海口換乘登陸艇。
日軍的行軍路線早已被盟軍偵察機捕捉得一清二楚。
誘導日軍前往曼德勒的計劃也十分順利。
唐為源、孫銘、斯利姆、史迪威頻頻接到日軍的情報,告知四路兵力,日軍正在往作戰中心集結。
日軍的運輸隊密密麻麻,像爬在繩子上的螞蟻,火車、汽車、自行車甚至騎兵混在一起,連空中都能清晰看到行軍軌跡。
看鬼子如此密集的行軍,不安排轟炸機搞一下子,真對不起他們。
轟炸計劃及空戰交給史迪威。
他負責協調阿麥瑞克帝國的p係列戰機,p40、p38、p51戰鬥機及b25、b24轟炸機是主力機型,以及約翰帝國的噴火戰機。
重點針對曼德勒、陽光港之間的鐵路線、公路線進行轟炸,尤其是日軍在沿途的三五個物資中轉站。
日軍的飛機主力還是一式戰機、零式戰機。
這兩者低空盤旋能力很強。
不過李峰手上調撥過來了p40戰機,其低空作戰能力也不錯。
再輔助於數量優勢,足夠壓製日軍戰機。
有必要先在空中分出勝負,拿到絕對的製空權,再來吃掉曼德勒區域的20萬日軍。
指令下達之後,印支那空軍基地內,史迪威已經牽頭執行作戰任務的飛行隊長溝通交涉。
p40飛行隊長史密斯少校、噴火戰機隊長瓊斯中校,還有負責轟炸機編隊的卡密爾中校已等候在此,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份戰機性能參數表。
史迪威把日軍戰機情報拍在桌上,聲音洪亮,“情報部門確認,仰光及周邊日軍空軍基地,總計有217架戰機,150架一式戰鬥機,50架零式戰鬥機,還有110架九六式轟炸機。”
他用鉛筆圈出“110架轟炸機”,這並不是空戰考慮的因素。
空戰僅考慮戰機對抗就完了。
“史迪威將軍,這些數據是從哪得來的,我記得咱們沒有針對日軍的詳細偵察。”
瓊斯中校並不信任日軍戰機的數據。
萬一這數據有點誤差,豈不是把戰隊送進了敵人的嘴巴裡?
約翰帝國屬實是被打怕了。
史迪威很清楚李峰團隊的情報能力,說日軍戰機數量劣勢,那就一定會劣勢。
“瓊斯中校,你的任務不是質疑情報,也不是質疑戰機數量,隻需要製定戰術,對日軍各個機場展開突襲打擊。”
“若因情報失誤產生的一切問題,由我本人承擔,現在,執行命令!”
史迪威也硬氣了一回。
隻要拿到製空權,對接下來的曼德勒會戰大有裨益。
那可是20萬日軍,一旦拿下曼德勒,將六個師團殲滅於翡翠戰區,對於南洋的大反攻就可以立刻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