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還配發了一張略顯模糊但能辨認出胡步雲身影的照片:他正從濃煙中艱難地背著一個人出來,臉上滿是煙灰,手臂處的衣袖有明顯燒焦的痕跡。
報道並未對此事過多渲染,隻是作為現場救援複雜性和危險性的一個佐證。
這兩篇報道,尤其是孔雀新聞網補充的胡步雲親自參與一線救援並負傷的事實,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京都新聞網和孔雀新聞網作為影響力巨大的央級媒體,其報道的公信力遠超地方媒體。它們以事實為基礎,聚焦英雄本身和火災現場的慘烈,展現了消防戰士的英勇犧牲和副市長親臨一線、參與救援的具體行動。這與之前省媒集中火力批判“監管漏洞”、“投入不足”和著重渲染“副市長態度蠻橫”形成了鮮明對比。
讀者和網民的評論開始大量轉向:
“看哭了,這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批評副市長態度的人,看看人家在火場裡乾什麼!”
“省媒那篇說副市長推搡記者的文章呢?跟人家親自衝進去救人比起來,你們拍的那點畫麵算個啥?是不是擋著救人的路了?”
“火災原因要查,投入不足是事實該解決,但揪著人家現場指揮時語氣不好做文章,是不是有點轉移焦點、避重就輕了?看看犧牲的消防員!”
“空座位那個細節太諷刺了…本地媒體人呢?這時候裝啞巴?”
“胡副市長能衝進去救人,說明他至少沒把自己當官老爺。省媒那篇東西,現在看起來味道不對了。”
輿論的天平悄然發生了傾斜。省媒之前那篇批評胡步雲“態度蠻橫”的評論文章,在胡步雲親自參與一線救援並負傷的鐵證麵前,顯得蒼白無力,甚至被不少網民解讀為“刻意抹黑”、“轉移公眾對火災核心問題和英雄犧牲的注意力”。
省媒聯合造勢形成的壓力,被這兩篇來自更高層級、更具事實分量的報道巧妙地化解了大半。胡步雲在常委會上那句“讓老百姓知道,是誰在真正玩命保護他們”,其效果開始顯現。
京都新聞網和孔雀新聞網的報道,如同投入建安市這潭深水的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到整個北川省。輿論的風向悄然轉變,對胡步雲個人的質疑聲在英雄事跡和副市長身先士卒的鐵證麵前,顯得單薄而刺耳。這股衝擊波不僅震蕩著網絡輿論場,也傳到了北川省委。
幾天後,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新帶著一個規模不小的隊伍抵達建安。隊伍裡不僅有省委組織部、省委政研室、省委宣傳部的幾名工作人員,還有一隊記者,他們來自省城幾家影響力最大的主流媒體,以及一兩家與省委關係密切的京都媒體。這個陣容,明顯帶著挖掘、總結和推廣先進典型的任務而來。
市委大樓裡,市委書記楊建興和市長孟長江等人接待了王新一行。會議室裡氣氛熱烈,楊建興滿麵春風,握著王新的手連連表示:“王部長親自帶隊下來,是對我們建安工作的巨大關心和支持,我們市委、市政府一定全力配合,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他轉向王新身後的采訪組成員,聲音洪亮,“胡步雲同誌的事跡,感人至深,充分體現了新時期黨員領導乾部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他是我們建安市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次省委組織部深入挖掘總結,意義重大,我們絕對無條件支持。”
孟長江在一旁微笑著補充:“是啊,步雲同誌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確實是我們乾部隊伍中的優秀代表。這次火災事故的後續處理,特彆是他推動的消防站所建設方案,也展現了很強的破局能力和務實作風。我們一定把最真實的情況、最詳實的材料提供給采訪組。”
王新微微頷首,臉上帶著組織乾部特有的沉穩笑容:“楊書記、孟市長,你們太客氣了。胡步雲同誌在火災中的表現,以及在輿論風波中的應對,省委主要領導都有關注,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次我們下來,就是要把這些閃光點挖掘好、總結好,結合他在蘭光縣任縣委書記的時候,短時間帶領蘭光縣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與當地人民群眾建立深厚感情的事跡挖掘出來,把他勇當改革先鋒、紮根人民群眾的精神實質提煉出來,為全省乾部隊伍樹立一個可學可做的標杆。”
喜歡權鬥江湖路請大家收藏:()權鬥江湖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