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具體工作,”樓錦川語氣緩和了一些,“步雲同誌剛來,要儘快熟悉情況,進入角色。海潮同誌,我看一些重點難點工作,比如剛剛提到的跨區域協調、改革深水區突破、產業規劃落地督促,可以讓步雲同誌牽頭抓一抓,他年輕,有衝勁,在建安也處理過複雜局麵,經驗還是有的。你們班子要精誠團結,形成合力。”
張海潮立刻點頭:“省長指示得非常明確,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認真落實,特彆是步雲同誌能力突出,有他分擔,我們班子力量就更強了。”
胡步雲心裡咯噔一下。樓錦川這輕飄飄幾句話,直接就把最燙手、最得罪人的幾塊硬骨頭塞他懷裡了。
你堂堂一個省長,是不是管得太寬了?跑到下麵部門來,替人家領導班子把工分了,你讓人家張海潮怎麼想?
張海潮這順水推舟接得也快,臉上笑容熱情,眼神裡卻分明寫著:燙手山芋終於有人接了。
樓錦川似乎很滿意這個安排,站起身:“好了,就這樣。你們抓緊落實。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硬骨頭,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我親自去協調。記住,發展是硬道理,該推進的工作,絕不能因為怕得罪人、怕擔風險就停滯不前。誰不配合,你讓他直接來找我!”
這話也不知道是說給誰聽的,也不知道是暗指誰配合誰。是張海潮配合胡步雲,還是胡步雲配合張海潮?
鬼才知道。
說完,樓錦川不再停留,帶著秘書走了。留下會議室裡一屋子心思各異的人。
張海潮臉上的笑容淡去,看向胡步雲,語氣恢複了工作常態:“步雲同誌,省長指示得很明確了。要不這樣,你先熟悉一下情況,我們儘快開個黨組會,把分工明確下來?你牽頭的那幾塊工作,擔子不輕啊,需要什麼支持,儘管提。”
胡步雲迎著張海潮的目光,也露出一個職業化的微笑:“好的主任,我儘快熟悉情況。分工的事,聽組織安排。”
一位戴著眼鏡、身材微胖、看起來頗為精乾的中年婦女來到胡步雲身邊:“胡副主任,我是辦公室主任周靜,您這邊請,我帶您去您的辦公室。”
胡步雲點點頭,“周主任辛苦了。”
跟著周靜走出會議室,身後幾位副主任也各自散去,大家臉上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疏離感。
胡步雲心裡明鏡似的。樓錦川親自送來這一出,固然是給他站台,但也把他是誰的人的標簽貼得更牢了。
在省發改委這個相對獨立、專業性強的部門,尤其當省裡局勢微妙、樓錦川未來不明的情況下,這未必全是好事。
大家對他這個外來戶,尤其是帶著“胡一刀”標簽的外來戶,恐怕是抗拒多於歡迎,疏離多於親近。
張海潮已經五十九歲,退居二線是分分鐘的事,據說他已經瞄上了省政協副主席的位子,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就會拔腿而走。
那麼主任這個位子,雖然落到幾個副主任身上的概率不高,但概率不高不等於沒有,幾個副主任有點心思也是正常的。
但胡步雲的到來,讓發改委已有的權力分配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由張海潮一個人身兼,是絕對的一把手。之前有一個專職黨組副書記,退休之後就一直空缺。而且發改委從來就沒有常務副主任一說,幾名黨組成員、副主任以任職時間的先後排名。
但胡步雲一來,就直接跳過那幾名老資格的副主任,排名第二。因為他的副主任還有一個前綴,常務。而且還身兼黨組副書記。
更要命的是,胡步雲年輕,三十七歲。
這讓那幾位老資格的副主任心理如何平衡。
雖然在胡步雲心裡,根本就看不上這個發改委副主任職務。但在其他幾位五十多歲、在副廳級位置上熬了多年的副主任眼裡,這個位置卻有著令人眼熱的實權:作為常務副主任兼黨組副書記,胡步雲是毫無爭議的“二把手”,在主任張海潮即將退居二線的微妙時期,他幾乎必然要主持發改委全麵工作一個階段。
他不僅對委內重大事項有建議權和重要決策的參與權,更關鍵的是,他分管或牽頭協調的領域,往往捏著下麵地市和省直部門最渴望的“錢袋子”和“政策口子”。
誰能拿到項目批複,誰能爭取到更多預算內資金,誰能獲得重點產業政策的傾斜,很多時候,胡副主任手裡那支筆的分量,重得很。
更何況,他才三十七歲,前途遠不止於此,有著讓人眼紅天花板。
喜歡權鬥江湖路請大家收藏:()權鬥江湖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