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婚,是為國事。
天允元年四月二十七,舉國同慶。
本來,朱和埸依舊是打算簡化大婚儀式的,但是這一次,六部官員有意見,王琛有意見,甚至連禁衛軍司令蘇取義都有意見。後麵說明六部)
就是說除了出身軍營的係統士兵,其他人對於朱大皇帝想要簡化大婚流程的想法都有意見。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
南京不是新京,如今的大明也不是當初的大明,既然有能力那麼就應該讓所有大明百姓一同慶賀這盛況。
而且,太祖皇帝也有過規定,規定所有皇帝登基前已經娶妻的,登基後不再補辦婚禮,隻舉行冊立皇後的大典。登基時還沒結婚則需要舉行“大婚”,並冊立皇後和妃子。
所以皇帝大婚,百年難得一見,即使皇帝自己也未必有機會趕上大婚這種風光體麵事兒,現在好不容易遇上了又怎麼能夠簡化?
最終朱和埸被說服了,不過他的大婚慶典還是有些不同。
一般情況來講,皇帝大婚,都是隻娶皇後一個,妃子的話是會錯開時間再迎娶的。
但朱和埸覺得太過麻煩,因此,他要一次迎娶四個!
如果是放在以前的朝代,皇帝提出這樣的要求來,絕對會被滿朝文武噴的體無完膚。
但是現在,沒人噴朱大皇帝。
甚至,不少官員還巴不得皇帝多娶幾個呢。
這些被王琛帶跑偏了的官員們最憂心的就是皇帝至今沒有子嗣,現在彆說皇帝要娶四個,就是十個也沒問題啊!
唯一感到腦殼痛的便是新成立的禮部了。
倒不是他們說要反對。
他們腦殼痛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沒有先例,一次娶四個,那麼大婚流程該如何去辦?
彆看這些禮部官員對於皇帝大婚一事炸炸呼呼,鬨得最歡,吵著不能簡化流程的就是他們。
可事實上,即使是不簡化流程,這些禮部官員們也需要查閱典籍資料,摸著石頭過河。
現在皇帝要一次娶四個,那連先例都沒有了。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明朝廷現在的朝廷結構了。
不同於呂宋的那個草台班子,朱和埸遷都南京後在王琛的建議下重組了六部,六部官員除了兵部以外,其餘的官員皆選拔自福建等地的科舉考試。
當然,這些剛剛考上來的官員們自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爬到尚書侍郎這樣的高位的。
目前各部官員除兵部以外,最高官職為代主事,從六品官職。
因為加上了一個代字,所以正六品的官職變成了從六品,這就相當於是一個考察期,考察合格則轉正,不合格就再往下降一級。
由於再往上的官位全部空缺,所以彆看這些代主事隻是從六品官職,但他們實際上的權力很大,在各自負責的部門,他們有著很高的自主權。
權力大了,這些官員們反而越發的謹慎了。
原因無他,上麵的官職全部都空著,大家都還想著更進一步,這個時候可不敢出錯讓彆人占了先機。
……
在禮部官員們絞儘腦汁下,大婚流程終是走到了迎親這一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