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岐仁堂的附子香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59章 岐仁堂的附子香

第359章 岐仁堂的附子香(1 / 2)

青石板巷的晨光總帶著藥香。老槐樹的影子斜斜鋪在岐仁堂的朱漆門上時,銅葫蘆裡的艾草正悠悠冒熱氣——那是岐大夫每日卯時必做的事,用陳艾溫葫蘆,說能"引陽氣入宅"。

"岐大夫!等等!"王嬸的藍布衫在巷口一閃,手裡攥著個油紙包,"昨兒給孫子做的山藥糕,您嘗嘗。"她踮腳往門裡探,"您家小張學徒呢?我那老寒腿,還等著他按您教的法兒貼暖臍膏。"

岐大夫接過紙包,指腹蹭過王嬸手背:"您這手怎麼又涼了?昨兒讓您彆去社區活動室跳廣場舞,忘了?"

"哪能忘!"王嬸往門內挪了挪,壓低聲音,"可李嫂子她們說,活動室開了空調,暖和。我想著就去坐會兒,哪成想......"她搓著手笑,"回來膝蓋就又冒涼風,後半夜沒睡著。"

岐大夫掀開門簾讓她進:"空調那東西,看著是熱,實則是"閉陽"的。《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您把自己關在空調房裡,就像把太陽關在雲裡,陽氣散不出來,寒氣倒鑽空子。"他從藥櫃第三層摸出個陶罐,"這是上周熬的薑棗膏,您回去每天早晚舀一勺,用溫酒衝了喝。"

正說著,巷口突然亂起來。"快!快叫岐大夫!"有人喊。岐大夫拎起藥箱往外走,王嬸也跟著跑——隻見社區活動室門口,李嬸癱在石凳上,臉色煞白,嘴唇發紫,雙手緊緊攥著胸口的衣襟。

"這是咋了?"王嬸急得直拍大腿,"剛才還好好的,說跳支舞暖暖身子,突然就倒了。"

岐大夫蹲下身,先探李嬸的手腕,又掀起她的眼皮看了看,末了捏開她的嘴——舌麵淡得幾乎沒顏色,苔薄白得像層霜。"彆急。"他從藥箱裡摸出三根銀針,"小張,拿艾條來。"

銀針在大椎穴落定,岐大夫拇指按在針尾輕輕撚轉。"李嬸,覺著後背有熱流沒?"他聲音緩,手上卻不停,另兩根針穩穩紮在膻中、關元。小張舉著艾條在針尾熏,淡青色的煙嫋嫋纏上針身,李嬸喉間"嗯"了一聲,原本繃緊的肩膀鬆了些。

"您這是"寒遏陽氣"。"岐大夫一邊撚針一邊說,"剛才在空調房,一熱一冷,毛孔先張開再閉上,陽氣困在裡頭出不來,就像燒火的灶被潑了冷水,火滅了,鍋自然涼。"他往李嬸手心裡塞了塊生薑:"攥著,薑氣能引陽。"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李嬸嘴唇漸漸有了血色,手指動了動:"岐大夫......我後背......好像有股暖流往上爬。"

"這就對了。"岐大夫拔了針,"《傷寒論》說"寒邪客表,當溫散之"。我用"燒山火"的手法撚針,就是把困在骨子裡的陽氣往外引。"他從藥箱裡拿了袋藥末,"回去用生薑汁調了,敷在大椎穴上,連敷三天。記住,這三天彆沾空調,晚上睡覺把後腰蓋嚴實了。"

眾人扶著李嬸走了,王嬸還在一旁嘀咕:"都說空調好,咋還能凍著人?"

岐大夫收拾著針具笑:"不是空調不好,是咱用錯了。陽氣就像田裡的苗,得見太陽,也得防霜凍。現在人貪涼,夏天空調開得穿外套,冬天暖氣開得穿單衣,陽氣哪有不受傷的?"他往堂屋裡走,"走,您那暖臍膏還沒貼呢。"

堂屋的藥櫃占了整麵牆,抽屜上的小楷標簽被摸得發亮。小張正蹲在地上翻藥簍,見岐大夫進來,舉著個黑乎乎的疙瘩:"師父,這附子咋處理?昨天藥商送的,說是江油來的,您看看成色。"

那附子圓滾滾的,表皮褐中帶紫,岐大夫拿起來掂了掂,又用指甲掐了掐斷麵——斷麵黃白,沒黑心。"是好貨。"他遞給小張,"你聞聞,有股子辛香,不是嗆人的衝味,這就是沒壞的。"

小張湊過去聞了聞,皺鼻子:"師父,我總怕這東西。上周看您給張大爺用,一下子開了45克,我夜裡都睡不著,就怕......"

"怕中毒?"岐大夫笑了,往藥爐邊坐,"你去把砂鍋架上,我教你炮製。"

小張趕緊架起砂鍋,岐大夫抓了把河砂倒進鍋裡,小火慢慢炒。"附子是"陽藥之祖",《神農本草經》說它"主風寒咳逆,破症堅積聚",但它性子烈,就像沒馴化的野馬,得好好治治才能用。"他用竹鏟翻著砂,"砂炒是為了去"燥性",你看,炒到表皮發焦,裡頭變黃,就差不多了。"

砂粒簌簌落進篩子,炒好的附子泛著焦香。岐大夫拿起一塊,掰成兩半:"你看這紋路,像不像老樹根?這是它的"氣脈",炒透了,氣脈通了,藥效才能勻。"他往砂鍋裡添了清水,"再教你個訣竅:附子要先煎,至少一個時辰。你記著,水開了後用小火咕嘟,咕嘟到什麼程度?拿根筷子戳戳,能輕鬆戳透,就沒毒了。"

"那為啥張大爺要用45克?"小張蹲在爐邊問,"我聽隔壁藥鋪的劉大夫說,附子最多用10克,多了就出事。"

"那是他沒辨證。"岐大夫往鍋裡丟了塊生薑,"張大爺是什麼情況?去年冬天在工地上凍著了,回來就一直喘,腳腫得穿不上鞋,舌邊全是齒痕,脈沉得像按在棉花上——這是"陽虛水泛",《傷寒論》裡的真武湯證。真武湯裡就得用附子,量小了頂不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想起張大爺初來的樣子:裹著件舊棉襖,哆哆嗦嗦往裡挪,說"夜裡躺不下,一躺就喘,腳腫得像發麵饅頭"。岐大夫當時摸他的腳,涼得像冰,掀開褲腿,一按一個坑,半天起不來。"你想想,他那陽氣虛得就剩個火星子,不用大劑量附子,怎麼把火星子吹成火苗?"

"可劉大夫說"扶陽必耗陰",用這麼多附子,會不會把張大爺的津液燒乾?"

岐大夫拿起《黃帝內經》翻到"陰陽應象大論":"你看這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氣足了,才能生陰津,就像春天暖和了,河裡的冰化了,草木才能發芽。張大爺那是"陽不化陰",水都積在皮下,成了死水,附子溫了陽,水才能變成津液,被身體用。"他合上書,"他喝了半個月真武湯,腳腫消了,能躺平睡覺了,舌上也長出苔了,這不是耗陰,是生陰。"

正說著,門口傳來車鈴聲,一個穿白襯衫的年輕人推著自行車進來,車筐裡放著個保溫桶。"岐大夫,"年輕人抹了把汗,"我媽讓我來取藥,說您上周開的那個"桂附地黃丸",她吃了夜裡起夜少了。"

是老主顧陳叔的兒子小陳。岐大夫讓他坐:"你媽怎麼樣?還說腰冷嗎?"

"好多了!"小陳笑著說,"就是我......最近有點不舒服,想讓您看看。"他搓了搓手,"總覺得口乾,喝多少水都沒用,晚上睡不著,手心腳心熱,但腳底板又涼。"

岐大夫讓他伸舌頭——舌紅得發亮,一點苔都沒有,但舌邊有圈淡淡的齒痕。"你這舌頭,像剛摘的荔枝,看著水潤,實則沒根。"他又摸了摸小陳的脈,"脈浮數,但沉下去就弱,是"陽不化陰"。"

"陽不化陰?"小陳愣了,"我還以為是上火,自己買了牛黃解毒片吃,越吃越覺得冷。"

"瞎吃!"岐大夫瞪他一眼,"牛黃解毒片是寒涼藥,你這不是實火,是"虛陽浮越",就像灶膛裡的火快滅了,竄出幾個火星子,看著熱鬨,實則沒勁兒。"他起身往藥櫃走,"你是不是總待在空調房?還愛喝冰鎮飲料?"

小陳點頭:"辦公室空調從早開到晚,我怕熱,每天都喝冰咖啡。"

"這就對了。"岐大夫抓了把桂枝放在秤上,"你這身體就像高層水箱——水箱裡有水陰),但水泵沒勁兒陽),水送不到樓上,樓上就乾得慌。你天天喝水,就像往水箱裡加水,可水泵沒勁兒,水還是上不去,口乾自然好不了。"

他一邊抓藥一邊說:"給你開個附桂理中湯加減。附子15克,先煎;桂枝9克,溫通陽氣;白術12克,健脾化濕;炙甘草6克,調和藥性。"他把藥包好,"回去煎藥,附子先煮一個小時,再加其他藥,煮兩次,混在一起,早晚溫著喝。記住,彆喝冰的了,渴了就喝溫米湯,空調房裡搭件薄外套,彆讓後背對著風口。"

小陳拿著藥要走,小張突然問:"陳哥,你舌上沒苔,師父咋不給你用滋陰的藥?"

"他這不是單純陰虛。"岐大夫替他答,"你看他舌邊有齒痕,腳底板涼,這是陽虛的底子。要是光用滋陰藥,就像往快滅的灶膛裡潑水,火徹底滅了,水更化不了。得先把水泵修好溫陽),水才能往上送化陰)。"

小陳似懂非懂點頭:"那我喝幾天能好?"

"先喝七天。"岐大夫送他到門口,"七天後再來,我看看你舌上能不能長出苔。"

七天後的傍晚,小陳果然來了,手裡還提著個西瓜。"岐大夫!您太神了!"他一進門就伸舌頭——舌上果然覆了層薄白苔,不像之前那樣紅得刺眼了。"我現在口乾好多了,晚上也能睡著覺了,腳底板也不涼了。"

岐大夫讓他坐下,又摸了摸脈:"脈沉下去有力了,不錯。"他沒接西瓜,"西瓜性寒,你現在陽氣剛緩過來,少吃點。"

正說著,門外進來個老太太,由女兒扶著,走得慢悠悠。老太太臉瘦得脫了形,嘴唇乾得起皮,女兒把她扶到椅子上,眼圈紅了:"岐大夫,您給我媽看看吧。四年前她得了"鼻淵惡疾",做了放療化療,之後就一直不好,飯也吃不下,舌頭上光溜溜的,夜裡總起夜,一晚上要起來三四次,每次就尿一點點。"


最新小说: 達拉斯三劍客:複仇者聯盟 高冷男配誰也不愛,殺穿結局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