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一樣的發熱,不一樣的命數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65章 一樣的發熱,不一樣的命數

第65章 一樣的發熱,不一樣的命數(1 / 1)

一、春闈失意的書生

穀雨時節,岐仁堂的紫藤花正開得熱鬨。35歲的陳墨抱著一摞醫書踉蹌進門,鏡片後的眼睛布滿血絲,臉色卻潮紅如醉。

"岐大夫,我這病是不是沒救了?"他聲音沙啞,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溫病條辨》書角。

岐大夫放下手中的艾條,示意他坐下。隻見陳墨舌苔薄白而乾,左寸脈細澀如輕刀刮竹,右關脈弱而緩——這正是《瀕湖脈學》中"澀脈主氣多血少"的典型脈象。

"最近是不是總覺得胸口堵得慌?"岐大夫問,"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還老想喝水?"

陳墨猛地抬頭:"您怎麼知道?我備考公務員三年了,每次麵試都差零點幾分。上周又聽說鄰居買了學區房,風水先生說我家大門朝西犯了"白虎煞"......"他越說越急,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咳得滿臉通紅。

小徒弟阿遠連忙遞上溫茶。岐大夫輕輕叩擊他的右胸,聲音沉悶如擊鼓:"之前吃的什麼藥?"陳墨從包裡掏出個塑料袋,裡麵裝著空藥盒:"清熱化痰口服液、開胸順氣丸,還有牛黃解毒片......"

岐大夫皺眉:"《脾胃論》說"思慮過度則傷脾",你這是心脾兩虛兼有肝鬱,越吃清熱藥越傷脾胃陽氣。"

二、虛火便秘的玄機

當晚,岐大夫在診案中寫道:

患者年逾三旬,素體瘦弱,久思傷脾,肝鬱化火。前醫不察,妄用攻伐,致氣血更虛。今症見發熱口渴、胸膈痞悶,看似實熱,實為虛火浮越;大便乾結乃血虛津虧,非實熱阻滯。當以歸脾湯加減,補心脾、疏肝鬱,切不可見熱投涼。

次日,陳墨服下加味歸脾湯黨參15g、黃芪20g、白術12g、茯神15g、龍眼肉20g、酸棗仁15g、木香6g、炙甘草6g、柴胡9g、香附9g)三劑後,食欲漸振,胸悶減輕。但他又麵露難色:"大夫,我還是好幾天沒大便,肚子脹得難受。"

岐大夫觀察他兩顴微赤如塗丹,舌尖紅而少津,觸診腹部柔軟無壓痛,忽然笑道:"這不是實秘,是《金匱要略》裡說的"虛勞便秘"。"他轉身寫下八珍湯合增液湯加減:熟地15g、當歸12g、白芍15g、川芎9g、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5g、炙甘草6g、肉蓯蓉20g、麥冬15g、五味子9g。

"肉蓯蓉是《神農本草經》裡的"養五臟"上品,"岐大夫特意解釋,"它補而不峻,溫而不燥,就像給乾涸的河道注入春水,大便自然順暢。"

連服七日,陳墨晨起時腹中微鳴,排出羊糞狀黑便,便後竟覺全身輕快。他摸著漸漸豐潤的麵頰,對阿遠感慨:"原以為便秘就得用大黃,沒想到補藥也能通便。"

三、寫字樓裡的焦慮症

與此同時,岐仁堂來了位特殊的患者——40歲的it經理張恪。他西裝革履,卻捂著胸口直冒冷汗:"岐大夫,我胸口燒得慌,大便三天沒解,快給我開點瀉火藥!"

張恪的症狀與陳墨驚人相似:發熱、口渴、胸膈痞悶、大便秘結。但岐大夫診脈時卻神色凝重——他的左寸脈虛大無根,右關脈沉細欲絕,舌苔雖黃卻水滑。

"你平時是不是常熬夜加班?"岐大夫問,"喜歡喝冰咖啡,還總跟客戶發脾氣?"

張恪頹然點頭:"項目deadine壓得人喘不過氣,上周跟甲方拍桌子吵架,現在胸口還堵著......"

岐大夫搖頭歎息:"《黃帝內經》說"怒則氣上,思則氣結",你這是肝鬱化火耗傷氣血,本質是本虛標實。得用歸脾湯加味,先補心脾。"

張恪皺眉:"我這明明是上火,吃補藥不得更嚴重?我自己買了三黃片,先瀉瀉火再說!"說罷拂袖而去。

四、誤治的代價

三天後,張恪的妻子哭著衝進岐仁堂:"大夫,快救救他!"

病床上的張恪麵色如金紙,四肢厥冷,腹瀉物呈黑色稀水狀,肛周冷痛。岐大夫掀開被子,見他腹部青黑如瘀,觸之冰涼——這正是《血證論》中"陰絡傷則血內溢"的危象。

"前醫誤用苦寒攻下,"岐大夫對圍在床邊的家屬解釋,"他本就心脾兩虛,大黃苦寒直折脾陽,導致脾不統血,陰陽二絡皆傷。《難經》說"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現在陽氣暴脫,回天乏力了......"

張恪妻子握著他逐漸變冷的手,泣不成聲:"他總說中醫太慢,沒想到......"岐大夫閉目歎息,想起《傷寒論》裡"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教誨,心中五味雜陳。

五、診室裡的生死課

陳墨再來複診時,張恪的悲劇已在醫館傳開。他捧著煎藥罐感慨:"原來同樣的病,治法完全不同。我一開始也懷疑過補藥,但岐大夫說得清楚,我這熱是虛火,就像油燈沒油了,火苗反而躥得高。"

岐大夫趁勢給弟子們講起《金匱要略》的"同病異治"思想:"陳先生是心脾兩虛、肝鬱化火,如燈油將儘而虛焰亢盛;張經理是肝鬱化火傷脾,如柴草濕悶而煙焰熏灼。前者需補養氣血、導火歸元,後者需疏肝健脾、防焰焚木。若不辨虛實,見熱攻熱,必致燎原之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遠忽然問:"師父,為什麼張恪的舌苔黃而水滑?"岐大夫笑道:"這正是假熱真寒的關鍵。《溫熱論》說"舌苔黃濁者,濕熱居多",但他舌苔水滑,說明濕是本,熱是標,就像陰雨天裡的沼氣,看似火旺,實則根底虛浮。"

六、芒種時節的領悟

芒種那天,陳墨帶著錦旗來謝岐大夫,錦旗上寫著"辨證如燭照,用藥似調琴"。他身後跟著位穿白大褂的中年人——正是張恪的主治西醫王醫生。

"我之前總覺得中醫不科學,"王醫生坦言,"但張恪的病例讓我明白,同樣是發熱便秘,有的要補,有的要瀉,這和西醫的"精準醫療"異曲同工。"

岐大夫從書架上取下《脾胃論》:"李東垣說"脾胃為後天之本",現代人久坐思慮、情誌不暢,十有八九脾胃先傷。就像陳先生,表麵是"考運不好",實則是"脾運不好"。補好了脾胃,氣血充足了,精神頭兒足了,自然能從容應考。"

陳墨翻開隨身帶的筆記本,上麵記著岐大夫開的養生方:每日晨起揉腹三分鐘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常服陳皮茯苓粥,怒時按揉太衝穴。他指著"太衝穴"問:"為什麼生氣要按這裡?"岐大夫笑道:"太衝是肝經原穴,就像肝氣的"減壓閥",《靈樞》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氣順了,脾胃才能安寧。"

尾聲:醫案背後的警世鐘

這兩則醫案被鄭重記入《岐大夫臨證驗案》,案末附記曰:

醫道之難,難在辨真假、分虛實。世人多被"頭痛醫頭"所困,卻不知《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旨。陳生之愈,在信醫從治、明辨病機;張生之歿,在固執己見、誤認標實。醫者當如良相治國,知何時宜補、何時宜瀉;患者當如良民信法,知不可妄用攻伐、自傷根本。此二案如鏡,照儘醫患兩端之得失。

每逢陰雨連綿,岐大夫總會取出張恪的診脈記錄,對弟子們說:"你們看這脈,沉細中帶浮數,正是"陰盛格陽"的真寒假熱。以後遇到發熱患者,一定要多問飲食、察二便、辨舌脈,千萬不可被表象迷惑。"

而陳墨經過這場大病,竟放下了對功名的執念,在岐仁堂旁開了家"慢書房",專門售賣古籍和養生茶。他常對來客說:"人生就像煎中藥,急火易焦,慢火才能出真味。與其焦慮外求,不如先把自己這副"藥"煎好。"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未知入侵 越界 俗世小三兒 開局刷一億美女主播千裡空降 聽丫鬟蛐蛐,我解鎖未知劇情 海賊:從永生的洛克斯海賊團開始 大哥彆卷了,你都卷成漢中祖了 手撕炮灰劇本,三個大佬爭紅眼 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春色渡佛,禁欲國師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