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岐大夫歎了口氣,“中醫診病,脈證合參缺一不可。若隻看閉經一症,不辨脈之滑澀、症之寒熱,貿然用桃仁、紅花之類破血藥,就像不分青紅皂白拆房子。《金匱要略》明確說‘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強調妊娠病當以固護為先。”
他開出一張處方:“若真是妊娠,當用泰山磐石散加減,黃芪、黨參健脾益氣,熟地、當歸養血安胎,白術、砂仁健脾和胃止嘔,黃芩清熱安胎,砂仁還能理氣止痛。這方子就像給胎兒搭建一個穩固的磐石,既補氣血,又防流產。”
然而,曹先生終究還是猶豫了。一方麵是女兒尚未公開的戀情讓他心存僥幸,另一方麵是前醫“血枯經閉”的論斷先入為主。他謝過岐大夫,卻沒有立刻抓藥,而是決定再找原來的醫生問問。
那位老中醫聽了曹先生的轉述,連連搖頭:“滑脈未必就是有孕,肝鬱氣滯、痰飲內停也可見滑象。令愛麵色萎黃,舌淡脈細,分明是血虛之象,豈能因一時滑利就斷為妊娠?繼續用我的方子,通經開鬱,血行熱自退。”他不僅沒改方,反而覺得之前藥力不足,又加了五錢益母草和三錢牛膝。
小美喝下這劑更猛的藥,當晚就出事了。
第四章:夜半崩血的錐心之悔
午夜時分,曹先生被女兒淒厲的叫聲驚醒。衝進房間時,隻見小美蜷縮在床,臉色慘白如紙,床單上已是一片刺目的殷紅,血像泉水一樣從下身湧出,伴隨陣陣劇烈的腹痛。
“爸……我肚子疼……好多血……”小美氣若遊絲,雙手緊緊抓著床單。
曹先生嚇得魂飛魄散,顫抖著撥打急救電話,混亂中忽然想起岐大夫的話,猛地扇了自己一個耳光:“我糊塗啊!我糊塗!”
救護車呼嘯而至,急診室裡,醫生檢查後凝重地告訴曹先生:“患者是難免流產,孕囊已經排出,看大小至少有兩個多月了,而且有稽留流產的跡象,可能胚胎早就停止發育了。”
當護士用彎盤端出那個小小的、已經初具人形的肉塊時,曹先生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他想起小美喝藥後日漸加重的潮熱,想起她扶著腰說腰酸,想起岐大夫診脈時審慎的眼神,想起那本翻開的《瀕湖脈學》……無儘的悔恨像潮水般將他淹沒。
“是我害了她……是我錯信了庸醫……”他捶打著自己的胸口,淚水混合著汗水滑落。
小美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大出血讓她氣血耗散殆儘。更糟糕的是,由於破血藥的猛烈攻伐,胞宮受損,又染了邪毒,落下了“產蓐病”——整日低熱不退,惡露淋漓不儘,腰腹疼痛不止,吃不下睡不好,身體迅速垮了下去。
第五章:歧路亡羊的醫者之思
此後的一年裡,曹先生帶著小美遍訪名醫,吃了無數湯藥,卻始終無法根治。她的身體像一架破損的古琴,弦已斷,身已裂,再也彈不出清脆的音調。每當傍晚,那熟悉的潮熱依然會準時襲來,隻是不再是氣血護胎的征兆,而是陰虛內熱、氣血兩虛的哀鳴。
這天,曹先生又一次來到岐仁堂,隻是這次不是來看病,而是來道謝和懺悔。他坐在診桌前,看著岐大夫鬢角的白發,聲音嘶啞:“岐大夫,我後悔啊……當初要是聽您的,小美也不會……”
岐大夫靜靜地聽著,遞過一杯溫茶:“曹先生,醫者臨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誤診之過,有時非一人之責。但此案的教訓,值得深思。”
他緩緩說道:“《黃帝內經》講‘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看病不能隻看表象,要追查根本。小美之病,錯就錯在隻看到‘閉經’的表象,卻沒辨清脈之滑澀、症之虛實。滑脈為孕,本是中醫婦科學的基礎常識,卻因先入為主的‘血枯’觀念而被忽視,這是‘有者不求’之過。”
“更可惜的是,”岐大夫歎了口氣,“妊娠早期,氣血聚於胞宮,體表衛氣相對不足,出現輕微潮熱、惡心,本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就像雛鳥在巢,母鳥需收攏羽翼護持。此時若誤用攻伐之藥,如同拆巢捕鳥,焉能不敗?《神農本草經》明確將桃仁、紅花列為‘破血逐瘀’之品,妊娠當慎用,這是用藥之戒啊。”
曹先生低頭不語,淚水滴在茶杯裡,漾開一圈圈漣漪。
尾聲:梧桐葉落的警示長鳴
一年後,小美終究沒能挺過去。申城的梧桐葉又一次金黃飄落,曹先生捧著女兒的照片來到岐仁堂,將一張泛黃的處方箋放在桌上——那是岐大夫當初開的泰山磐石散方,字跡清秀,藥味平和。
“岐大夫,小美走前說,要是早點遇到您就好了……”曹先生的聲音裡充滿了無儘的哀傷,“我把這案子記下來了,想告訴所有信中醫、用中醫的人,看病一定要找真正辨症清楚的好大夫,千萬不能馬虎啊。”
岐大夫接過處方箋,指尖輕輕拂過上麵的藥名,仿佛能感受到當初未能施展的救治之力。他點點頭,將這張紙小心地夾進《金匱要略》的“婦人妊娠病”章節裡。
“曹先生,您放心。”岐大夫的聲音裡帶著沉重的承諾,“醫者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眼睜睜看著可治之病因誤診而致禍。這個教訓,我會記在心裡,也會告訴我的學生們——脈息之間,關乎生死;辨證之要,勝於用藥。霓虹再絢爛,也不能迷失了辨症的根本啊。”
夕陽透過岐仁堂的窗欞,將兩人的身影拉長。藥櫃上的“當歸”“熟地”在光影中靜靜佇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中醫辨證論治的古老智慧,也警示著每一個醫者:在追求醫術精湛的路上,永遠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審慎,和洞穿表象的慧眼。因為在每一個脈象的起伏裡,都可能藏著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