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舌上裂紋藏坤輿,齦間濕熱映肝脾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36章 舌上裂紋藏坤輿,齦間濕熱映肝脾

第136章 舌上裂紋藏坤輿,齦間濕熱映肝脾(1 / 1)

《岐仁堂夜診記:舌上裂紋藏坤輿,齦間濕熱映肝脾》——岐大夫解都市人陰虛濕困謎

一、梅雨季裡的斑白客

申城的六月,梅雨季的潮氣像浸透了明礬水的棉絮,黏在高樓玻璃幕牆上,也黏在每個行色匆匆的人身上。傍晚七點,岐仁堂的銅葫蘆幌子在霓虹燈影裡泛著暖光,學徒小禾正收拾著藥鬥,忽聽得竹簾“啪嗒”一聲響,進來一位身著淺灰亞麻襯衫的先生。他身形清瘦得像支乾透的蘆葦,鬢角頭發斑白如落了層薄霜,右手卻總不自覺地按著右下顎,眉頭蹙得像宣紙上暈開的墨點。

“請問是岐大夫在嗎?”他聲音有些沙啞,帶著股子隱忍的疲憊。

裡間傳來溫潤的應答:“請進吧,外麵雨氣重。”

診室裡,岐大夫正就著青瓷台燈翻看《脾胃論》,案頭紫砂杯裡的霍山黃芽浮著幾片嫩葉。見來人坐下,先遞過一杯溫熱的大麥茶:“這位先生,瞧您眼周微紅,可是晨起總覺眼乾?”

先生一愣,放下按腮的手:“岐大夫神了!最近一個月,每天睜眼都像眼皮粘了砂紙,得滴好幾回潤眼液才舒服。還有這牙,右下牙齦腫了快一周,不碰也隱隱作痛,吃了兩天蓮子羹也沒見好。”

岐大夫示意他伸舌,隻見那舌體偏瘦,舌麵雖濕潤卻有幾處剝苔如地圖,尤其舌尖到舌中部位,數道縱行裂紋清晰可見,像乾旱龜裂的田壟。“大便可順暢?”

“彆提了,”先生苦笑,“總是軟軟的,衝馬桶都得衝好幾遍,黏糊糊的掛在壁上。我這年紀,按說該發福了,可怎麼吃都長不肉,反倒是頭發白得更快,同齡人裡我看著最顯老。”

小禾在一旁研墨記錄,見岐大夫指尖輕點著脈枕,便知是在診寸口脈。片刻後,岐大夫放下手,望著窗外被雨水打濕的梧桐樹影:“王先生在寫字樓工作吧?平時是不是常熬夜看文件,飲食也多是外賣?”

“哎,您怎麼知道!”王先生直呼神奇,“我在浦東做金融分析,對著電腦就是一天,晚上常加班到十一二點,外賣要麼是麻辣香鍋,要麼就是生冷沙拉,圖方便嘛。”

二、舌紋裡的天地乾坤

岐大夫起身推開雕花木窗,雨夜裡的藥香混著濕潤的草木氣湧了進來:“王先生,您這病啊,得從舌頭上的裂紋說起。《黃帝內經》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胃之外候’,您看這舌前半的裂紋,恰在心肺所主的區域,卻又延伸至脾胃之分野。舌麵雖潤,卻有剝苔,這叫‘花剝舌’,好比良田遭了旱澇不均——津液雖有,卻不能上承濡養舌體。”

他取過一本線裝《傷寒論》,翻到“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篇:“仲景先師說‘舌上燥而渴,舌有裂紋’,多屬陰液虧虛。您體瘦、發斑白,正是肝腎陰虛之象,肝腎精血不能上榮於頭麵,就像老樹缺乏水分,枝葉自然早枯。晨起眼乾,更是應了‘肝開竅於目’,肝陰不足,目失濡養,就像魚離了水,哪能不澀?”

“可我舌麵挺濕的,怎麼還會陰虛呢?”王先生不解。

“這便是關鍵了,”岐大夫用銀針輕挑燈芯,火光躍動映著他眼角的皺紋,“您看那大便黏膩,正是脾虛濕困的明證。《脾胃論》裡李東垣先生講‘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您長期飲食不節,肥甘厚味傷了脾陽,生冷之物又遏了脾氣,脾胃就像被淤泥堵住的水渠,津液運化失常——該濡潤的地方如舌麵、眼目)得不到滋養,不該停留的地方如大腸)卻水濕泛濫。”

他指著舌上的剝苔:“這剝苔之處,就像田地裡被水衝垮的土壟,看似濕潤,實則是脾不能布散津液,水濕停聚反而阻礙了真陰的上達。右下牙齦腫痛,看似胃火,實則是陰虛於下,虛火隨濕濁上炎所致,就像枯木逢著濕氣,內裡先腐,外在才腫痛。”

王先生聽得入神,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難怪我喝涼茶沒用,反而肚子更脹了,原來不是實火啊。”

“正是!”岐大夫撫掌道,“現在許多人一上火就喝黃連、板藍根,卻不知辨虛實。您這是本虛標實——肝腎陰虛是本,脾虛濕盛是標,虛火上炎是標中之標。就像家裡電線老化陰虛),卻還總插著大功率電器飲食不節),線路自然容易短路虛火),而地上又堆著濕抹布痰濕),這險情就更複雜了。”

三、藥方裡的陰陽製衡

小禾研好墨,鋪開桑皮紙,等著記錄藥方。岐大夫沉吟片刻,提筆寫道:

北沙參四錢,麥冬三錢,石斛三錢先煎),

枸杞子三錢,熟地二錢砂仁拌),

茯苓四錢,炒白術三錢,生薏米五錢,

黃芩二錢,知母二錢,炙甘草一錢。

“這方子分三層用意,”岐大夫邊寫邊解釋,“第一層是滋肝腎之陰,用北沙參、麥冬、石斛潤肺胃之陰,枸杞子、熟地補肝腎精血。熟地性膩,怕礙脾濕,故用砂仁拌炒,取《本草綱目》‘砂仁化濕醒脾’之意,讓補藥補而不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層是健脾化濕,茯苓、白術是仲景‘四君子湯’的底子,健脾益氣;生薏米最妙,《神農本草經》說它‘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既能利濕,又能通利經絡,把您大腸裡黏膩的濕濁像掃帚一樣掃出去。”

“第三層是清降虛火,黃芩清上焦肺火,知母滋腎陰而降虛火,兩味藥配合,就像給上炎的虛火搭了座下行的梯子。炙甘草調和諸藥,兼能甘溫健脾,防止苦寒藥傷了胃氣。”

他放下筆,對王先生說:“這藥要煎兩次,頭煎水開後再煮20分鐘,二煎15分鐘,混合後分早晚溫服。特彆注意石斛要先煎,它質地堅韌,得用小火久煎才能析出津液,就像您體內的真陰,需要慢慢滋養才能恢複。”

“那飲食上有啥要注意的?”王先生忙問。

“記住四個字:甘涼濡潤。”岐大夫取過一個青瓷罐,倒出些半透明的食材,“平時可以用麥冬、玉竹各10克,加幾顆桂圓肉煮水代茶,麥冬滋心陰,玉竹潤肺陰,桂圓肉溫而不燥,補氣血又不傷陰。吃飯要忌三樣:辛辣助火)、生冷傷脾)、油膩生濕)。每天早餐喝碗小米粥,加幾片蒸南瓜,小米健脾胃,南瓜色黃入脾,最是平和。”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什麼,又從抽屜裡拿出一小包乾花:“這是杭白菊和枸杞子,每天各取10克,用80度左右的溫水泡,先熏眼再飲用,菊花清肝火,枸杞補肝血,對您晨起眼乾很有幫助。記住水溫彆太高,太熱了會破壞枸杞的陰液,就像生活裡彆總用‘急火’熬自己。”

四、複診時的梧桐新綠

一周後,又是一個雨夜,王先生提著兩盒手工糕點來到岐仁堂。這回他氣色明顯好轉,右下牙齦的腫脹消了大半,按上去已無疼痛感,眼乾症狀也減輕了許多。

“岐大夫,您這藥真神了!喝到第三天,大便就不黏馬桶了,人也覺得輕快不少。就是喝藥時覺得有點酸,是不是熟地的緣故?”

岐大夫診過脈,見他舌紅少苔的情況已改善,裂紋也淺了些,笑道:“酸味好啊,《黃帝內經》講‘酸入肝,酸主收’,您肝腎陰虛,正需要酸味來收斂耗散的陰液。就像家裡漏水,先得用盆接住酸味收斂),再去補屋頂滋陰藥物)。”

他調整了藥方:“既然濕濁漸化,就減去一錢生薏米,加三錢山藥,山藥既能健脾,又能補腎,《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是平補脾胃的好藥。再加上二錢山茱萸,它味酸入肝腎,能加強收斂固澀的力量,就像給您體內的陰液裝了道閘門。”

王先生感慨道:“以前總覺得中醫慢,現在才知道是自己沒找對路子。您說我這年紀,頭發還能再變黑點嗎?”

岐大夫望著窗外被雨水洗得發亮的梧桐葉:“《金匱要略》裡說‘男子五八,腎氣衰’,您五十多歲,腎氣本就該逐漸衰退,但隻要把脾胃調理好,後天之氣能充養先天,頭發雖難全黑,卻能恢複光澤。就像老樹盤根,隻要水土滋養得好,枝椏也能抽出新綠。”

他頓了頓,又道:“其實您這病,根源不在藥,而在生活。都市人常犯的錯,就是用‘透支’換‘效率’,拿‘快餐’填‘欲望’。您看這梅雨季節,天地都在濕潤中醞釀生機,人也要學會‘慢下來’——熬夜時想想肝血在熬乾,吃辣時想想胃火在燒陰,久坐時想想脾氣在瘀滯。治病如治水,既要滋陰以填源流,又要健脾以通溝渠,更要從源頭愛惜這一身的津液氣血。”

王先生告辭時,雨已經停了。岐仁堂的燈籠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投下暖黃的光暈,他回頭望見岐大夫正對著案頭的《黃帝內經》沉思,鬢角的白發在燈光下竟似有了層溫潤的光澤。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中醫治的不隻是病,更是人在天地間如何自處的智慧——就像舌上的裂紋終會被津液填滿,生活的褶皺也能在順時守度中,重獲舒展的生機。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霸婿崛起 宿主扮演炮灰後,把任務目標撩了 雪夜紅 秦總的白月光是個萬人迷 無限彼岸之零 噬天棺 賽博朋克:從2071開始 靈氣複蘇,我有一雙神眸 穿書成反派,你管這叫傀儡皇帝? 舔狗雌性清醒後,踹掉無情渣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