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寒食風波裡的腹痛謎案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09章 寒食風波裡的腹痛謎案

第209章 寒食風波裡的腹痛謎案(1 / 1)

岐仁堂春診:寒食風波裡的腹痛謎案

楔子:清明雨裡的急驚風

雲港市的清明總帶著水汽。今年的雨尤其纏綿,從淩晨就淅淅瀝瀝下著,把青雲巷的青石板澆成了墨色。岐仁堂的銅鈴在雨幕中突然急響,驚飛了簷下躲雨的燕子。推門進來的女人懷裡抱著個男孩,塑料雨衣上的水珠滴在青磚地縫裡,彙成蜿蜒的水痕。

"岐大夫!快看看我家小樂!"女人聲音發顫,懷裡的男孩約莫十歲光景,小臉埋在她肩頭,身子弓得像隻蝦米。他叫潘小樂,住在巷尾的彆墅區,打小就愛喊肚子疼,可這回不一樣——剛才去郊外墓園祭祖,回來路上突然疼得直冒冷汗,小臉白得像宣紙。

岐大夫推開正在包紮的艾葉,鏡片後的目光沉了沉。他看見小樂褲腿上沾著泥點,雨靴裡還滲著水,顯然是冒雨趕路了。"怎麼個疼法?從哪兒開始的?"他摸出脈枕,先看孩子舌苔——舌質淡白,苔白厚膩,像鋪了層未化的霜。

"就這兒,肚臍眼上邊兒。"小樂被母親放到診床上,手指著中脘穴的位置,聲音細若蚊蚋,"早上在墓園吃了冷粽子,又喝了冰礦泉水,回來坐船時風特彆大,船晃得厲害......"

正說著,小樂突然蜷縮身子,牙關咬得咯咯響。岐大夫趕緊伸手搭脈,左手寸關尺皆弦遲,如按琴弦浸在冰水裡;右手寸關虛大無力,像鼓皮蒙在空甕上。"這脈不對勁啊......"他喃喃自語,指尖在脈枕上輕輕敲擊,"疼了多少年了?"

"從三歲就開始了,"潘太太絞著濕漉漉的圍巾,"看過好多大夫,都說是消化不好,吃了消食片、益生菌,好兩天又犯。上個月在兒童醫院做了......做了那個什麼鏡,也說沒事,就開了點調理的藥。"她刻意避開西醫術語,記著岐大夫說過"身體是個小宇宙,彆用機器那套來看"。

第一章:寒食埋下的陳年禍根

岐大夫沒接話,而是掀開小樂的衣服。孩子的小腹微微隆起,按下去軟軟的,可剛碰到中脘穴位置,小樂就疼得叫出聲。"這裡是不是總覺得涼?"岐大夫指尖停在穴位上,"冬天睡覺都得拿暖水袋捂著?"

小樂驚訝地點頭。潘太太更是瞪大了眼睛:"是啊!這孩子從小就怕冷,肚子尤其怕涼,夏天都不敢吃冰的,可偏偏昨天祭祖,他爺爺非讓吃那個隔夜的堿水粽......"

"問題就出在這"隔夜"上。"岐大夫走到藥櫃前,抓起一把黨參在手裡撚了撚,"《黃帝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小樂小時候肯定是某次吃撐了,傷到了脾胃陽氣,就像田裡的土被大水淹了,一時半會兒曬不乾。"

他頓了頓,又拿起白術:"脾是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當初傷了脾陽,就像工廠的鍋爐火力不足,吃進去的東西消化不了,慢慢就積成了"痰涎窠臼"——不是咳嗽的痰,是體內代謝不掉的濕濁,像煮粥時糊在鍋底的米垢。"

潘太太聽得似懂非懂:"可他昨天是吃了冷食才犯的呀?"

"這就叫"雪上加霜"。"岐大夫把黨參和白術放在秤盤裡,"本來中脘的陽氣就像快要熄滅的炭火,冷粽子和冰水一進去,好比往炭盆裡澆了盆雪水,不光火滅了,還結了冰。你看他左手脈弦遲,這是寒邪凝滯經脈;右手寸關虛大,是脾胃氣虛撐不住了。《脾胃論》裡說"末傳寒中",就是這個道理。"

小樂在診床上呻吟一聲,額頭上滲出冷汗。岐大夫趕緊放下藥包:"不能再拖了,這不是簡單的積食,是陳年舊傷遇上新寒,把脾胃陽氣徹底困住了。就像門鎖鏽住了,硬撬是不行的,得先澆點油潤潤。"

第二章:異功散裡的溫陽玄機

"那該用啥藥?"潘太太急得直搓手,"上次有個大夫給開了附子理中丸,吃了上火。"

"附子理中丸是猛藥,適合急症,小樂這病是"虛中挾寒",得用"溫和派"。"岐大夫抓出茯苓和甘草,"用異功散打底,這是《小兒藥證直訣》裡的方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健脾益氣,就像給虛弱的脾胃派去幾個幫手。"

他又加了幾味藥:"桂枝,溫通經脈,把寒邪散出去,就像給凍僵的門鎖加熱;半夏,燥濕化痰,把那些"米垢"刮掉;炮薑,溫中散寒,比生薑更溫和持久,像個小火爐慢慢烤;木香,理氣止痛,讓堵住的氣機通開。"

藥剛抓好,小樂又疼得蜷縮起來。岐大夫當機立斷:"先彆煎了,把藥打成粗末,用生薑汁調了,敷在中脘穴上!"他讓潘太太按住孩子,自己用搗藥罐把藥材研成粗粉,又滴了幾滴生薑汁拌勻,溫熱後敷在紗布上。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藥粉剛貼上肚皮,小樂的眉頭就舒展了些,嘴裡嘟囔著"暖和......"。岐大夫摸了摸藥包溫度:"對,就得這個火候,既不燙皮膚,又能讓藥性慢慢透進去。就像春天曬太陽,不烈,但能把凍土化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半小時後,小樂的腹痛明顯緩解,能坐起來喝溫水了。岐大夫這才開始煎藥:"記住,這藥得用砂鍋,文火慢煎,讓藥性充分融在水裡。喝的時候要溫溫的,不能燙也不能涼,就像給脾胃喝溫水,彆刺激它。"

第三章:丸藥裡的固本之策

三劑藥下去,小樂的腹痛基本止住了,但臉色還是發黃,吃飯沒胃口。岐大夫複診時,脈象已不那麼弦遲,但右關依舊虛弱。"病去如抽絲,"他對潘太太說,"現在得用丸藥慢慢調,把脾胃陽氣徹底補起來。"

他拿出個小秤,稱出益智仁、白芍、神曲:"益智仁溫脾止瀉,就像給脾胃穿件小棉襖;白芍養血柔肝,防止肝氣犯脾;神曲消食和胃,幫助運化。還是以異功散為底子,加桂枝、半夏、炮薑、木香,做成蜜丸。"

潘太太看著岐大夫揉藥團的手,突然想起母親以前做元宵的樣子。"這藥丸得吃多久?"

"至少三個月。"岐大夫把搓好的藥丸放進蠟丸殼裡,"脾胃是後天之本,傷了容易補起來難。就像地裡的莊稼,旱了很久,得慢慢澆水施肥,不能一下子灌太多。"他又叮囑,"回去後彆給孩子吃生冷油膩,每天早上喝碗小米粥,裡麵加幾片生薑。小米補脾胃,生薑溫陽氣,比啥補藥都強。"

小樂在一旁怯生生地問:"岐爺爺,我以後還能吃粽子嗎?"

岐大夫笑了:"能吃,但得吃剛出鍋的熱粽子,蘸白糖吃,彆蘸冰蜂蜜。記住,咱們的脾胃就像個怕冷的老人,得好好伺候著。"

第四章:青雲巷裡的脾胃課

三個月後,潘太太帶著小樂來複診,孩子長高了些,臉色紅潤,眼睛也有神了。"現在吃飯可香了,"潘太太喜滋滋地說,"昨天還幫我揉麵做包子呢!"

岐大夫給小樂把脈,脈象和緩有力,右關沉穩。"好了,不用再吃藥了。"他遞給潘太太一個小布袋,"裡麵是炒萊菔子和雞內金,回去磨成粉,每周給孩子吃兩次,幫著消積食。"

看著母子倆離去的背影,岐大夫的徒弟小陳忍不住問:"師父,小樂這病為啥拖了這麼久?以前的大夫咋沒看好?"

岐大夫正在收拾藥鬥,聞言停下手:"現在好多大夫看病,隻看表麵症狀,見疼止痛,見脹消脹,卻不去想病根在哪兒。小樂這病,根子在小時候傷了脾陽,後來又反複受寒,積成了"痰涎窠臼"。就像房間裡堆了垃圾,不先清理乾淨,光噴香水是沒用的。"

他指著藥櫃上的"異功散"藥鬥:"這方子妙就妙在"攻補兼施"。人參、白術補正氣,陳皮、木香理氣機,桂枝、炮薑散寒氣,半夏化濕濁,就像一支小分隊,各有各的任務,又配合默契。《金匱要略》裡說"四季脾旺不受邪",把脾胃養好了,身體自然少生病。"

窗外的雨早已停了,青雲巷的孩子們在石板路上追逐嬉戲。小樂穿著嶄新的運動鞋,手裡拿著個風箏,路過岐仁堂時,特意跑進來喊:"岐爺爺,我媽說端午給您包熱粽子!"

岐大夫笑著擺擺手,目光落在藥櫃裡的桂枝上,那藥材表皮粗糙,卻透著股溫暖的辛香。他想起《本草綱目》裡的話:"桂枝,散風寒,逐冷痰,通血脈。"而在不遠處的潘家彆墅裡,潘太太正照著岐大夫的囑咐,在小米粥裡加了片生薑,嫋嫋升起的熱氣中,小樂的笑聲清脆如鈴,終於驅散了纏繞多年的腹痛陰霾,也為青雲巷的這個春天,添了段關於脾胃陽氣的生動注腳。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高武:無限頓悟的我,橫推星空 三千年情緣 係統:沒有資源?我直接無限複製 散修雙界 重生官場之青雲直上 皇後誰愛當誰當,我嫁權臣橫著走 快穿之被覬覦的美人 腚大的女人易生兒 時雨和流年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