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岐仁堂的利水方——兩副藥湯裡的脾腎經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24章 岐仁堂的利水方——兩副藥湯裡的脾腎經

第224章 岐仁堂的利水方——兩副藥湯裡的脾腎經(1 / 1)

岐仁堂的藥碾子總在清晨轉得咯吱響,阿竹踩著露水把曬乾的冬瓜皮收進竹匾,忽聽見門檻被竹籃撞出的輕響。抬頭看時,見王姐正站在階下,手裡的布包勒得指節發白,藍布衫的領口沾著圈汗漬——她是社區的網格員,平時嗓門亮得能穿透三層樓,今兒卻蔫得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岐大夫在嗎?"王姐的聲音發飄,抬手抹了把臉,露出眼瞼下那圈腫泡,"這眼皮子,早上起來跟揣了倆核桃似的,摁下去半天彈不回來。"

裡間的藥香混著墨香漫出來,岐大夫正對著《醫林改錯》批注,狼毫筆懸在"黃芪赤風湯"那頁,筆尖的墨珠顫巍巍要落。"阿竹,倒杯玉米須水。"他抬頭時,鏡片後的眼睛在王姐臉上停了停,"昨兒社區核酸點值班到後半夜?"

王姐接過水杯,指尖在杯壁上滑出濕痕:"可不是嘛,淩晨三點才拖著腿回家。洗漱時瞅見尿盆裡漂著層白沫子,像打了半盆肥皂水,當時沒當回事,今早上秤,體重憑空漲了三斤。"她忽然壓低聲音,"前兒幫張大爺抬輪椅,腰眼子像被針紮似的疼,直不起身。"

岐大夫讓她坐在竹椅上,指尖搭在腕脈上,指腹下的脈象沉得像浸了水的棉線。"伸舌頭我瞧瞧。"他看著那舌麵,胖得快抵住牙齒,邊緣的齒痕深得像被細麻繩勒過,"《素問》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您這脾跟腎,都累得轉不動了。"

王姐急得往前湊了湊:"是不是跟我總吃外賣有關?社區食堂的菜太油,我嫌膩,常啃麵包對付。"

"麵包屬麥,麥氣涼,吃多了傷脾。"岐大夫轉身從藥櫃抽出發黃的紙包,倒出幾粒芡實,放在王姐手心,"您摸摸這芡實,圓滾滾的,像不像個關緊的閘門?《神農本草經》說它"主濕痹,腰脊膝痛",正好堵您這"漏水"的毛病。"他鋪開宣紙,筆鋒遊走間寫下"加味黃芪赤風湯","黃芪是君藥,像給氣虧的身子骨打氣,赤芍活血,防風祛風,三藥搭著,就是王清任說的"通而不滯,活而不瘀"。"

王姐盯著藥方上的"地龍"犯愁:"這蚯蚓......熬在藥裡,味兒能受得了?"

"地龍能鑽土,入藥就能鑽開瘀堵的經絡。"岐大夫取過塊茯苓,掰成兩半,裡麵的紋理像交錯的水道,"您看這茯苓,中間全是細孔,能引水氣往下走。加上冬瓜皮,《本草綱目》說它"主驢馬汗入瘡",利水消腫最實在,比您貼那利尿貼靠譜。"他往藥包裡添了把杜仲,"這杜仲皮扯開來有白絲,像筋骨連著,補腰腎的,您抬輪椅時就不那麼費勁了。"

回家路上,王姐提著藥包往社區走,碰見收廢品的老李,對方瞅著她的臉直咂嘴:"王乾事,你這臉咋腫了?是不是累著了?"

"老毛病,喝幾副藥就好。"王姐拍拍藥包,裡麵的藥材碰撞出輕響,"岐大夫的方子,實打實管用。"

她家的砂鍋還是兒子上大學時買的,燉過雞湯也熬過中藥。王姐把藥材倒進去,黃芪的甜味混著地龍的土腥氣漫出來,她捏著鼻子往灶裡添柴,忽聽見手機響——是張大爺的女兒,說老爺子又便秘,讓她幫忙買點開塞露。

"這就來。"王姐關火時,藥湯已經熬得隻剩多半碗,棕褐色的湯裡漂著幾粒沒煮爛的杜仲,像蜷著的小蟲子。她端起碗一飲而儘,苦得直皺眉,卻覺得一股熱流從嗓子眼墜到肚子裡,腰眼子竟鬆快了些。

三日後複診,王姐的腫消了大半,藍布衫的領口能塞進兩個手指。"昨兒值夜班,後半夜竟沒起夜。"她攥著化驗單被岐大夫換成了舌苔照片),"小便裡的沫子少了,腰也不咋疼了。"

岐大夫翻著藥方,在"仙鶴草"旁邊畫了個圈:"加五克,您這舌頭還有點紫,得再多活活血。"他取過天麻,在手裡搓了搓,"這玩意兒像土豆,卻能治頭脹,您不是總說頭暈嗎?燉藥時切片放進去,比吃止痛片強。"

王姐臨走時,往櫃台上放了袋社區發的防疫中藥包:"這裡麵有金銀花,您泡水喝。最近天冷,彆跟我們似的熬不住。"

入秋的雨總纏纏綿綿,把岐仁堂的青石板路潤得發亮。這天午後,快遞車的喇叭聲在巷口炸響,小楊抱著個紙箱衝進堂屋,褲腳的泥點甩了一地。"岐大夫!您快看看!"他把紙箱往地上一墩,扯開外套,露出後腰貼的膏藥,"這腿腫得穿不上工鞋,昨兒送件時差點摔進排水溝。"

阿竹剛泡好的陳皮茶還沒遞過去,小楊突然蹲在地上,雙手抱著膝蓋直喘:"早上撒尿,那沫子浮在上麵,衝都衝不掉。"他抬頭時,眼白裡布滿紅血絲,"我媽非讓我去大醫院,說要抽血化驗,可我這單量......"

岐大夫搬過竹凳讓他坐下,指尖按在他腳踝上,一按一個深坑,半天才慢慢彈起來。"《金匱要略》說"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您這是水沒地方去,都積在腿裡了。"他掀起小楊的眼皮,眼仁紅得像熟透的櫻桃,"是不是總熬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楊的喉結滾了滾:"雙十一預熱,每晚送件到十一點,回來還得打包到後半夜。前兒跟站長吵了架,氣得摔了手機,轉天這腿就腫起來了。"

"怒傷肝,肝木克脾土。"岐大夫從藥櫃裡抽出個陶罐,裡麵的白花蛇舌草帶著股清苦味,"您這火沒處發,就往腎裡鑽。《醫林改錯》說"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之氣不接",您這不僅氣虧,血也瘀著。"他鋪開藥方,筆鋒在"赤白芍各10g"處頓了頓,"赤芍活血,白芍柔肝,就像給您這擰巴的肝氣鬆鬆勁。"

小楊盯著藥方上的"生牡蠣"發愣:"這貝殼也能入藥?"

"牡蠣殼硬得很,卻能平肝潛陽。"岐大夫取過一塊,在他手背上蹭了蹭,"您不是總頭暈嗎?這藥就像給您腦子裡的火氣降降溫。"他又抓了把穿山龍,根莖上的須子纏纏繞繞,"這玩意兒能鑽山,入藥就能鑽開腎裡的瘀堵,比您揉腰管用。"

小楊捏著藥方要走,忽然想起什麼:"大夫,我媽給我寄了袋芡實,說煮粥喝,能一起吃不?"

"正好。"岐大夫笑著點頭,"芡實配金櫻子,就像給腎門加了兩道栓。您每天抓兩把,跟山藥一塊兒熬粥,比單吃藥更養人。"他往藥包裡添了把川牛膝,"這牛膝能引藥下行,您這腿腫得跟灌了鉛似的,得讓藥力往腳底板走。"

小楊的電瓶車在巷口濺起水花時,王姐正拎著保溫桶往岐仁堂趕。"岐大夫,我熬了鍋赤豆湯,您嘗嘗?"她掀開桶蓋,熱氣裹著紅豆香漫出來,"社區李嬸說赤豆利水,我想著您天天坐診,濕氣重。"

岐大夫接過碗,瓷勺碰著桶壁叮當作響:"赤豆入心,利水不傷陰,比薏米仁溫和。"他舀了口湯,忽然瞥見小楊留在桌上的藥方,"這小夥子的方子,您瞅著眼熟不?"

王姐湊過去看,見藥方上"黃芪20g"的劑量比自己的多了一倍:"他這是咋了?"

"年輕人陽氣足,可熬過頭了。"岐大夫放下碗,指腹在藥方上輕輕摩挲,"《傷寒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他這是煩勞過度,陽氣外張,反而收不住水。"他起身從藥櫃取出個青瓷罐,"給他加五克山茱萸,酸能收澀,把外散的陽氣拽回來。"

王姐看著青瓷罐裡的山茱萸,紅得像小燈籠:"這玩意兒,跟枸杞似的。"

"山茱萸是補肝血的,《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心下邪氣",能讓肝血歸巢。"岐大夫往藥包裡添了把,"您回去也跟他說,每天睡前用艾葉水泡腳,引火歸元。"

小楊再來複診時,腿腫消了大半,工裝褲的褲腳不再沾著泥點。"昨兒送件到開發區,爬六樓都沒喘。"他掏出手機,相冊裡存著尿盆的照片,"沫子少多了,跟啤酒沫似的,一會兒就散。"

岐大夫翻看他的舌苔照片,舌質紅得褪了些,齒痕也淺了:"心火降下去了。"他在藥方上劃掉"生牡蠣",添上"女貞子10g","您這肝陰還虛著,女貞子能補肝腎之陰,比吃保健品實在。"

小楊撓撓頭:"女貞子?是不是路邊那種紫果子?"

"正是。"岐大夫笑著點頭,"《本草綱目》說它"強腰膝,健步履",您天天騎車送件,正合適。"他往藥包裡塞了包炒熟的黑芝麻,"每天抓一把嚼著,補肝腎又潤腸,省得您總便秘。"

三個月後,王姐和小楊在岐仁堂偶遇。王姐的藍布衫洗得發白,領口不再沾汗漬;小楊的工裝褲鬆鬆垮垮,腳踝上的皮膚恢複了原本的顏色。

"王乾事,您這臉消腫了,看著年輕十歲!"小楊笑著打招呼。

王姐拍了拍腰間的藥包:"還不是岐大夫的方子管用。"她轉向岐大夫,"社區要搞中醫義診,您要不要來露兩手?"

岐大夫正在調配新藥,手裡的秤杆顫巍巍:"義診好啊,正好教大家認認芡實、黃芪。"他忽然想起什麼,從抽屜裡拿出兩包藥材,"這是新曬的冬瓜皮和玉米須,您倆拿回去泡水喝,鞏固鞏固。"

王姐接過藥材,忽然壓低聲音:"岐大夫,我聽說張大爺的兒子從國外回來,非要帶他去做透析,您說......"

岐大夫的手頓了頓,窗外的梧桐葉正簌簌落下:"《金匱要略》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張大爺的水腫是脾虛引起的,透析雖能利水,卻傷元氣。"他把秤杆放平,"您讓他兒子來找我,我給他講講"塞因塞用"的道理。"

小楊抱著藥材往外走,忽然轉身:"岐大夫,我攢了錢,想給我媽買台按摩椅,您說她腰不好,買啥樣的?"

岐大夫從藥櫃裡取出塊杜仲皮,在手裡扯出白絲:"買帶熱敷功能的,就像這杜仲,能溫通經絡。"他又遞過個小布袋,"再給她抓把艾葉,睡前泡腳,比按摩椅管用。"

暮色漫進岐仁堂時,阿竹正在整理藥櫃。岐大夫坐在藤椅上,翻看《醫林改錯》,書頁間夾著王姐送的赤豆湯便簽,還有小楊留下的外賣訂單——地址欄寫著"岐仁堂,麻煩多送雙筷子"。

窗外的青石板路上,王姐和小楊的身影漸漸遠去,藥香混著桂花甜香,在暮色中飄散。岐大夫合上書本,望著簷角懸掛的銅鈴,風掠過,鈴兒輕響,仿佛在訴說著脾腎之間的微妙平衡,還有那兩副藥湯裡藏著的,關於生命的古老智慧。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辭退後,我激活了無限分身 田野的變遷 小寡婦與糙漢 官宣有崽後,反派被迫從良 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 514局 賊老天,我詛咒你 隱居長生:我在深山建立隱世家族 退圈失敗後,我靠慢綜爆紅全網 直播挑戰,百次誤入案發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