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仁堂坐落在青陽市老城區的槐樹巷,青石板鋪就的巷口立著塊古樸的木匾,"岐黃濟世"四個鎏金大字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爬上雕花窗欞,岐大夫總會坐在診室裡,一邊研磨著新采的藥材,一邊等著那些帶著病痛與希望的人們。
一、脅痛:都市白領的隱疾
周五的傍晚,診所來了位特殊的客人。林女士是位32歲的財務總監,一襲職業套裝下掩蓋不住蒼白的麵色。她右手捂著右脅,眉頭緊皺,說話時帶著輕微的喘息:"岐大夫,我這脅痛斷斷續續有半年了,吃了不少疏肝理氣的藥,可總不見好。"
岐大夫示意她坐下,細細診脈。隻見林女士舌質紅,苔薄白而乾,脈弦澀。"平日是否容易心煩?"岐大夫問道。林女士點頭:"最近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一著急就覺得脅肋像被繩子勒住一樣。"
岐大夫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她頸間若隱若現的蜘蛛痣上。"你這是肝血不足,木鬱侮土。"他緩緩開口,"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若陰血虧虛,肝失濡養,便會橫逆犯胃。"
說著,岐大夫鋪開紙筆,寫下一方:"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生地黃五錢,枸杞子三錢,當歸二錢,川楝子一錢,再加炮甲一錢,桃仁一錢,紅花一錢。"他耐心解釋:"生地黃、枸杞子滋腎濡肝為君,沙參、麥冬清肺養胃為臣,當歸補血潤燥,川楝子泄鬱疏滯。加炮甲、桃仁、紅花,是為了活血通絡。"
林女士接過藥方,眼中閃過一絲疑慮:"我之前吃的藥都是疏肝理氣的,這個方子會不會太補了?"岐大夫笑道:"你這是久病傷陰,若一味用香燥之品,隻會耗傷肝血。就像乾旱的土地,若隻知引水灌溉,卻不培土固根,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三個月後,林女士再次來到岐仁堂。她麵色紅潤,步履輕快,頸間的蜘蛛痣已悄然隱去。"岐大夫,您的藥真是神了!"她感激地說,"我現在脅痛完全好了,連多年的失眠也改善了。"
二、胃痛:老工人的陳年舊疾
七月的一天,烈日炎炎。一位花甲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診所。孫師傅是位退休工人,自訴胃痛已有十多年,近一個月來疼痛加劇,甚至無法進食。
"我這胃啊,就像被火烤著一樣,又脹又痛。"孫師傅痛苦地說,"晚上根本睡不著,嘴裡又苦又乾。"
岐大夫仔細觀察,隻見孫師傅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平日是否有飲酒的習慣?"他問。孫師傅點點頭:"年輕時工作累,每天總要喝上二兩。"
"你這是痰熱互結中焦,鬱熱傷陰。"岐大夫分析道,"肝木橫逆,克伐脾胃,導致肝胃不和。"他思索片刻,開出一方:"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生地黃五錢,枸杞子三錢,當歸二錢,川楝子一錢,黃連一錢,半夏三錢,瓜蔞三錢。"
"這方子裡的黃連、半夏、瓜蔞是小陷胸湯的配伍,能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岐大夫解釋,"一貫煎滋陰柔肝,小陷胸湯清熱化痰,兩者合用,既能滋肝陰,又能清胃熱。"
孫師傅將信將疑地接過藥方。一周後複診,他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岐大夫,我現在能吃下東西了,胃痛也減輕了大半。"岐大夫叮囑他:"戒酒及辛辣食物,再服五劑,當可痊愈。"
三、痛經:少女的難言之隱
深秋的一個下午,診所來了位年輕的患者。潘姑娘是位高中生,在母親的陪同下前來就診。她麵色蒼白,雙手捂著腹部,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我每次來月經都痛得死去活來,根本沒法上學。"潘姑娘虛弱地說,"月經量多,顏色鮮紅,還伴有腰酸、脅痛。"
岐大夫診脈後發現,潘姑娘脈細,舌質紅,苔薄。"你這是肝腎不足,虛火內擾。"他說,"肝藏血,腎藏精,肝腎虧虛,衝任不固,便會導致痛經。"
他開出一方:"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生地黃五錢,枸杞子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瓜蔞皮三錢,仙鶴草三錢。"並解釋:"去當歸者,因其性溫,恐助虛火。加白芍、甘草,能緩急止痛;瓜蔞皮、仙鶴草,可涼血止血。"
潘姑娘按方服藥三個月後,痛經症狀明顯減輕。她母親高興地說:"孩子現在每月都能正常上學了,真是太感謝您了,岐大夫!"
四、咳嗽:孩童的頑疾
寒冬臘月,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匆匆趕來。張小朋友今年6歲,麻疹後突然出現嗆咳,日夜不停,已經三天沒有好好進食了。
"我們在醫院打了幾天針,吃了止咳藥,可一點效果都沒有。"孩子母親焦急地說,"孩子咳得臉都紅了,嘴唇也發紫。"
岐大夫仔細檢查,發現孩子麵頰潮紅,唇赤,舌紅,苔薄乾,脈數。"這是麻毒耗傷氣陰,木火刑金。"他說,"肺失清肅,肝氣上逆,導致咳嗽不止。"
他迅速開出一方:"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生地黃五錢,枸杞子三錢,桑白皮三錢,川貝母一錢,牛蒡子一錢。"並解釋:"去當歸者,防其溫燥;加桑白皮、川貝母,能清肺化痰;牛蒡子疏散風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